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政府环境信息披露提升环境治理成效
    时培豪1, 吴传清1, 黄庆华2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4, 44 (2): 17-30.  
    摘要969)      PDF(pc) (9107KB)(2081)    收藏
    本文基于2010—2020年污染物排放数据,采用多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政府披露环境信息对微观主体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强度会激励企业开展环境整治行动,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升环境治理成效。政府环境信息披露发挥治理效应主要通过加大地区环保执法力度和强化公共环境监督两种途径实现。受政府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企业改善环境治理成效的同时会提升创新能力、经营效率和财务绩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
    王国刚, 赵伟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5): 4-21.  
    摘要370)      PDF(pc) (2714KB)(188)    收藏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线。金融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架构,是构建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工作实际上是遵循“三位一体”总方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的宗旨,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稳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组合措施更加精准,强力推进了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新业态的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化解处置了诸多风险点,稳步推进了去杠杆进程,进一步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对外开放程度取得新进展,金融“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提高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新结构环境经济学:新框架与新见解
    林毅夫, 付才辉, 郑洁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9): 4-17.  
    摘要351)      PDF(pc) (2031KB)(677)    收藏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新视角,本文构建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新框架,并对主要的十三个领域提出新见解。就新框架而言,构建了“禀赋结构—生产结构—环境结构—上层建筑结构”的理论新框架和“双碳”战略的政策新框架。就新见解而言,从发展角度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最优生产结构不同,对应的最优环境结构不同,最优环境结构与最优上层建筑结构的关系也不同。从转型角度看,在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最优生产结构状态下,由于市场(政府)失灵等外生因素引致环境结构或上层建筑结构扭曲会进一步导致两者关系发生扭曲;在违背要素禀赋结构的扭曲生产结构下,特别是在重工业赶超战略导致的扭曲生产结构状态下,环境结构及其与上层建筑结构的关系均会发生扭曲,造成效率损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
    田潇潇, 郭克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8): 4-17.  
    摘要314)      PDF(pc) (2090KB)(433)    收藏
    本文针对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展开研究,基于2003—2019年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据,从污染行业异质性的视角,实证考察了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双碳”目标下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及路径。主要结论是:(1)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2)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对重度污染制造业行业绿色发展作用更明显;(3)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效应、能源结构优化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以及产业结构绿色高级化效应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由此得出以下政策建议:鼓励制造业进行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并采取适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大能源结构优化力度,促进高效、低碳型能源制造业体系建设;完善绿色制造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强绿色制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绿色高级化发展,形成以绿色知识、绿色制造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2023年):从分化到平衡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4, 44 (1): 21-38.  
    摘要304)      PDF(pc) (3377KB)(244)    收藏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产生活秩序修复是2023年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突出问题是市场内生性总需求不足,信心恢复缓慢。总需求不足背后有资产负债表冲击等周期性问题,更重要的是结构性原因。进一步深究,结构性问题背后是我国经济处于从以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转轨期,宏观治理体系和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还未能全面适应,政策的合力和传导效率下降。2024年依然处于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红利窗口期、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落地实施期、新技术推动国产替代的突破期和周期性因素筑底后的上行期。伴随着周期性力量见底回升和新动能逐渐集聚,各行业有望从分化状态进入平衡增长阶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采矿业繁荣、产业集聚与制造业发展
    王丽艳, 马光荣, 叶茂亮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5): 22-37.  
    摘要296)      PDF(pc) (2332KB)(148)    收藏
    发展制造业是“十四五”时期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从理论上看,采矿业对制造业发展会同时产生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本文基于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以及县级数据,检验了采矿业繁荣对当地制造业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采矿业繁荣尽管提高了当地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但仍然促进了当地制造业总产值和企业生产率的增长,即挤入效应大于挤出效应。从作用机制上看:首先,采矿业繁荣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了上游制造业的发展;其次,通过市场规模扩大和集聚效应,采矿业繁荣提升了非关联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从而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地方财政支出扩张也有利于当地制造业的发展。这意味着资源型地区通过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与资源相关联的制造业、培育制造业产业集群,将有助于制造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推动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中国新能源汽车何以实现换道超车*——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
    王勇, 徐婉, 赵秋运, 刘长征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9): 39-54.  
    摘要247)      PDF(pc) (2623KB)(608)    收藏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过去二十年间迅速发展,核心技术和市场规模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本实现了“换道超车”。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瓶颈约束以及发展过程中相关产业政策的动态变化和相应得失,重点就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功的根源进行了解释和探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巨大进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较充分地发挥了“有效市场”的作用,通过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促进了由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潜在比较优势的显性化,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有为政府”在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因势利导地制定、调整、推行不同重点的产业政策。最后,本文从该产业案例中提炼总结了关于“换道超车型”产业的若干共性规律,进一步诠释了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有为政府”的动态阶段性与改革性内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绿色信贷政策与“双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张红凤1, 魏淑影2, 何旭2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10): 99-111.  
    摘要228)      PDF(pc) (2167KB)(341)    收藏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探究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为推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利用2003—2020年我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生产率及生产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向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施加信贷融资约束,抑制企业的可支配资本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短期内造成其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但长期而言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其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对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的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具有非对称性影响。本文结论为我国进一步采用金融手段助推“双碳”目标达成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夯实复苏基础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9): 18-38.  
    摘要226)      收藏
    2023年是疫情影响消退与经济秩序归位的一年。中国经济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微观基础深度修复,进而重返扩张性增长轨道。不同于以往经济周期,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管控后,本轮中国经济复苏需要经历社会秩序与交易修复、资产负债表修复、常态化扩展三个不同阶段,而且在阶段转换上也可能会遭遇阻碍。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的关键期,这既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恢复性增长期,也是各种潜在风险显化和矛盾的集中爆发期。本文对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对复苏过程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风险挑战进行了研判,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论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刘振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6): 106-112.  
    摘要225)      PDF(pc) (1096KB)(103)    收藏
    在过去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大大超过了标普500指数,引得广大投资者纷纷追随并效仿其投资策略。本文从现代金融理论出发,为巴菲特在实践中所坚持的“注重基本面分析”和“集中投资”法则提供了学术注解。首先,本文利用价格理性预期模型,揭示了关注未来公司基本面信息在股票定价中的核心地位。在模型中引入泡沫项后,股价随机过程的同源性启示投资者应理性看待由泡沫过程引起的价格剧烈波动。其次,本文通过引入方差更小的基本面变量,阐释了巴菲特何以应用莫顿最优解来集中持股。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以上理论对促进我国资产管理行业长足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构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调发展的微观基础
    杨瑞龙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6): 4-12.  
    摘要224)      PDF(pc) (1337KB)(117)    收藏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构建一个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关键是实现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让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不同的领域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何实质性地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关键是要确立“优化”的标准,从而根据这一标准确立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实施方案。本文主张以分类改革为原则处理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实现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赵峰, 周慧珍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7): 4-15.  
    摘要220)      PDF(pc) (1786KB)(180)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和内涵,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安排。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我们认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在整体上反映社会总资本高效顺畅运动的系统性要求,要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市场和产业体系、共同富裕以及供求双侧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并最终统一到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上来。这从生产力、经济体系、奋斗方向、实践路径和核心力量等维度合力支撑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城镇土地使用税税负与地方经济发展*—— 基于跨城市的比较
    邵磊, 欧阳宇琦, 任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5): 54-67.  
    摘要216)      PDF(pc) (2303KB)(127)    收藏
    城镇土地使用税作为当前我国土地保有环节唯一税种,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相对其他税种较大。但因其是“小税”,相关研究尚显不足。本文关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方式和地方自主性对税负的影响。基于依申请公开等渠道获取的2007年至2019年若干城市“地区级”数据,研究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实际税率越低,出现“倒挂”现象;若未及时上调幅度税额,随时间推移经济增长越快,“倒挂”现象越明显。本文分析,该税种的从量定额税属性和税额标准调整滞后性,使名义税率较难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实际税率逐渐脱离土地市场价值。地方政府在税权自主性范围内,可能从发展经济或筹集收入等角度,根据实情做出“放水养鱼”或应收尽收的不同策略选择。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和理解税收竞争现象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城市形状紧凑度是否影响经济发展
    邹薇, 杨飞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10): 71-84.  
    摘要215)      PDF(pc) (2596KB)(248)    收藏
    基于空间均衡的城市经济模型,本文考察了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的紧凑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工资水平,同时也可能导致房价上涨。这表明,更为紧凑的城市形状促进了经济发展并提高了要素的回报率。为了深入研究这一关系,本文还根据城市的初始条件、行政等级、人口变动趋势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了异质性和稳健性分析。本文进一步指出,提高城市的紧凑度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城市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独生子女的商业保险购买决策*——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证据
    ZOU Jingxian, ZENG Shugui, LIU Qing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8): 46-57.  
    摘要208)      PDF(pc) (1736KB)(197)    收藏
    独生子女政策无疑是过去三十余年间对中国家庭以及人口结构影响最为深远的政策之一,独生子女的“独”这一特性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家庭的商业保险购买决策。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发现相比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反而更低。为了解释这一结果,本文从金融知识、风险态度、社会互动和信任度四个渠道分别进行考察。其中,前两个因素主要与保险能分散风险这一功能属性相关,而后两个因素则体现出保险因信息不对称而与生俱来的信用属性。结果显示,给定其经济水平,独生子女更少购买家庭商业保险的原因,并非是他们在金融知识和风险态度上与非独生子女存在明显差异,而是由于他们在社会互动和信任度方面明显弱于非独生子女,正是这种“社会性”的缺乏导致独生子女更少购买家庭商业保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房住不炒政策促进了企业创新吗*
    周建军1, 孙倩倩2, 鞠方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12): 4-18.  
    摘要206)      PDF(pc) (2149KB)(142)    收藏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房住不炒政策的企业创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房住不炒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但这一效应仅在供给端调控政策中显著。房住不炒政策的创新提升作用会通过减少房地产投资、提高研发资本投入、强化冗余资源储备和提升产出效率四种渠道实现,并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质性改进。另外,房住不炒政策对创新的作用效果在不同企业特征、不同行业特点以及不同外部环境中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人工智能与企业内工资差距:任务偏向还是技能偏向
    姚笛, 陈东, 郑玉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9): 99-112.  
    摘要188)      PDF(pc) (2070KB)(373)    收藏
    鉴于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工业机器人实现,且会导致企业内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发生变动,本文采用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内工资差距的偏向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扩大了企业内任务工资差距和技能工资差距,但任务偏向较之技能偏向更为明显;这一现象在发展速度较慢和劳动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中尤为突出;机器人应用的生产率效应是导致企业内任务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因,虽然劳动要素错配以损失部分生产率效应为代价,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内任务工资差距的扩大。本文认为加大对不同类型劳动者再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是实现企业内“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城投债为何持续增长*——基于地方政府网络博弈视角的分析
    杨继东, 曾运琪, 魏冉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9): 55-68.  
    摘要175)      PDF(pc) (2043KB)(249)    收藏
    本文基于地级市层面的城投债发行数据和地理网络数据,利用网络博弈分析方法,考察了城投债持续增长的网络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城投债发行规模显著地受到地理网络的影响。城投债增长的地理网络效应以局部平均效应为主,即相邻城市的城投债均值增长会带动本地城投债增长。在同一个省份内部,城投债发行存在互补效应,本地城投债规模随着省内相邻城市城投债总和增加而增长。给定地方政府的城投债发行与相邻城市债务相关且存在局部平均效应,为了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快速增长,相比于约束个别地方政府行为,中央政府更应该实施群体性的规范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避免地方政府之间相互攀比,进而降低整体债务快速增长的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基于网络溢出的视角*
    黄先海, 王芳, 杨高举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11): 56-69.  
    摘要171)      PDF(pc) (2067KB)(386)    收藏
    本文使用2006—2019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在使用文本分析方法刻画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专利数量、质量和效率);(2)数字化转型程度与企业创新呈现U型曲线作用关系,表明存在正向创新效应的数字化程度“门槛值”;(3)数字化转型通过创新网络溢出效应和贸易网络溢出效应促进企业创新,且存在上下游企业的关联溢出效应;(4)在竞争程度较低的行业和平均数字化转型程度及数字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效应更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市场势力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偏离效应视角的分析*
    赵伟光, 李伟, 李凯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 43 (8): 85-98.  
    摘要168)      PDF(pc) (1816KB)(204)    收藏
    劳动报酬偏离劳动贡献是当前中国在推进共同富裕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劳动收入份额取决于企业的市场势力。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包含企业产品与劳动力市场势力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框架。研究发现,产品市场势力会使企业实际产量低于市场最优产量,进而通过劳动要素的需求偏离效应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劳动力市场势力会使员工工资水平低于其边际产出收益,进而通过工资偏离效应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更重要的是,在双边市场势力关联的环境中,意在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产品市场规制政策反而会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意味着同时推动消除产品与劳动力市场势力的政策改革可以达到最优的政策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