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重要作者和审稿人”学术交流会
      2022年8月24日下午,由《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中国政府债务研究中心承办的“重要作者和审稿人”学术交流会在线上顺利举办,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学生积极收看。本次研讨会历时三个小时,邀请到了本刊12位重要作者和审稿人,共同探讨期刊投稿与审核发表的各类问题,打破了作者、审稿人与期刊三方之间的信息壁垒,有效巩固了三方的交流合作关系,有助于期刊的长远发展。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刘晓光老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常务副主编郭庆旺老师进行了会议致辞。郭庆旺老师首先向为期刊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作者和审稿人表示感谢,并向与会专家简要介绍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作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在多位学术前辈和众多作者、审稿人的共同努力下,继承了将经济理论与管理学结合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理论体系的时代学术目标。郭庆旺老师介绍了期刊的栏目特色,一是学习栏目,即关注经济热点,邀请学术大家发表心得,突出文章的学术性和学理性;二是学术文章,即经济理论和管理类科研文章,并在多维学术创新中不断尝试。郭庆旺老师还特别介绍了期刊投稿和审核的流程,主要分为学术副主编轮值初审、匿名专家评审、意见反馈、修改发表等阶段,解答了众多作者的疑问。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常务副主编 郭庆旺 致辞

      厦门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的邓力平老师进行了精彩发言。邓老师首先回顾了期刊创办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对《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给出极高的赞誉,强调办好期刊要注重在办刊人、作者和读者间构建良好沟通桥梁,并就如何办好杂志提出重要建议。期刊要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上做出新贡献,坚持准确时代方向、坚定政治立场,要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期刊要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走好中国道路,发展中国理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要坚持办好“经济热点”这一品牌栏目,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学习心得;要在经济热点和学术文章之间找到平衡点,共同推动期刊发展;要构建资深作者与新一代作者的传承与促进关系。最后,邓力平老师希望能打造好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品牌。


    邓力平:注重构建交流平台、办好新时代经济学期刊


      山东财经大学张红凤对编辑部提出了几点期待。第一,建议期刊能定期公布选题范围,或给出相关主题指导,以提高文章接受稿件和作者投稿的适配度。这既是对论文的筛选,也是对作者的方向引领。第二,面对资深作家和青年学者间的竞争和传承关系,张老师认为有一定成就作者的文章,即使没有实证过程但思想“一气呵成”、理论逻辑清晰,期刊也可以考虑适度接收,保证前沿的理论性文章拥有一定发展空间;对于学术研究经验较少的年轻学者,期刊要给予该群体充分的包容性发展空间,推动新一代研究者成长。第三,张老师希望期刊能为投稿文章配置更多的评审专家,以更多地成就好的思想、方法,为更多的作者提供更多的机会。第四,张老师建议评审专家在评审时,更谨慎地对待投稿文章,注意用词造句,为作者提供更详尽的修改思路。此外,张老师特别强调做经济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现实,深入社会调研,明确经济思想源于实践。
    张红凤:推动作者间的传承,经济研究立足现实

      山东大学綦建红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表达了对期刊和研究者的期待和建议。第一,选题要新颖、更要合理。綦老师认为期刊对投稿文章的选题一向有较高要求。研究者在确定选题时,要把握好选题的创新力度,注意判断选题是否自洽合理、是否源于现实,要注重社会调研、坚持社会现实导向。第二,论文的写作内容要规定、更要自选。研究者在写作时既要保留规定动作,即“基准-内生性与稳健性-异质性”,更要有自选内容,用“一样的数据”讲述“不一样的经济故事”。第三,研究方法要传承,更要改进。綦老师指出,计量经济学方法处于快速更迭的状态,对研究者提出了较高要求。第四,面对审稿意见,“从之,更要改之”。研究者注重审稿意见的价值,尊重审稿专家的意见,积极吸收批评与建议,不断打磨文章、提升自身水平。
    綦建红:选题要新、内容要新、方法要改进,尊重审稿意见

      南京大学方先明老师从作者角度出发,简要阐述了如何做出一篇好的论文。方老师指出,文章要有明确而有意义的主题。中文期刊尤其重视文章主题的社会现实意义。方老师建议当代研究者可以从有为市场、有为政府的角度,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故事、讲好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文章主题的选取。方老师认为,一篇好的论文也要具备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科学的方法、规范的写作。方老师希望期刊能适时公布选题方向。接着,方先明老师从审稿人角度,梳理了评审意见的来源,例如文献梳理、理论推演、实证判断等问题,强调审稿人坚持以完善论文为导向,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学术素养、写作经验,提出论文改进意见,帮助作者对论文进行提升改进。
    方先明:明确而有意义的文章主题

      南京大学郑江淮老师主要阐述了自己对于办刊的几点思考。首先,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构建中国理论体系,要充分体现中国学者在经济学理论的贡献。郑老师强调大学所办的期刊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性、学理性,坚持以学科进行定位,杜绝不正常现象。例如,同一主题可以发表多篇文章,以促进学术讨论的展开;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结果,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展开相关研究,难以保证通过思想创新和选题创新判断文章的优劣。其次,理解经济学的学科性定位。郑老师希望期刊真正把握学科概念,如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不应把中国视为特殊样本,要将中国和经济学科充分联系。初审专家、审稿人和编辑对学科的理解具有重大意义,直接引导学科的发展进步,直接影响中国经济领域学者的理论创新。郑江淮老师希望期刊能在推进中国学者、中国经济学科方面做出贡献,推动基于学科知识的理论进步。
    郑江淮:经济学期刊体现学科性、学理性

      暨南大学陈林老师认为审稿人要坚持认真严谨的审稿态度,尽量给予作者充分的机会。陈老师从自己的审稿经历出发,针对现有评审专家不熟悉投稿文章的研究领域等现实问题,建议期刊能搭建完备的专家库,尽力提高专家与投稿论文的适配度,提高审稿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建议期刊能进一步进行专栏建设,从而构建更好的学术交流展示平台。
    陈 林:保持认真严谨的审稿态度,提高审稿人与文章的适配度

      浙江工商大学程开明老师主要从论文写作层面对研究者提出了几点建议。程老师强调论文创新不仅是方法创新、也是理论创新,现有文章大多注重方法创新而相对忽视了经济学文章的问题导向、故事性、思想性。其中,方法和理论的创新实质内生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所以,程老师期望研究者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思想性,坚持以问题为主、方法为辅,不能一味追求方法创新。同时,方法、问题创新体现于研究细节,而不是泛泛而谈。接着,程老师也对期刊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针对目前的投稿系统,程开明老师建议期刊能对系统进行改进以细化投稿流程,让作者能对评审进展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程开明:论文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


      山东交通学院耿中元老师以自己的投稿经历为例,对作者如何就评审意见修改文章给出相关建议,希望作者不要低估审稿专家的专业水准和严谨态度,认真对待评审专家的各项意见。同时,耿老师从审稿人角度总结了现有文章的几点主要问题。例如,引言常存在的问题是未能深刻具体阐述选题的重要学理意义和重大实践意义;文献综述表现为分类整理,有罗列观点的痕迹、缺乏评论,重要文献缺失、文献掌握不充分;分析部分,理论分析或机制分析深度不够、未对理论假设进行严密论证,实证发现缺乏新意、未解释或充分解释实证结果,模型构建或计量方法不合理、不准确。耿老师建议作者要掌握自己擅长的文章类型,即具有原创性的纯理论文章或熟练运用经济数量分析技术的实证类文章,要写出有新观点和新发现的文章。
    耿中元:尊重审稿意见,掌握擅长文章类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韩永辉老师建议青年学者要有学术耐心,认真接受审稿专家的意见。同时,青年学者不能被社会热点所束缚,要突破时效性,要做有理论创新边际效应的创新型文章。
    韩永辉:锻炼学术耐心,接受审稿意见

      厦门大学李东旭老师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数字平台的反垄断逻辑与高质量发展: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并分享自身的学术心得。李老师希望案例研究能引起更多重视,使其在经济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李老师希望期刊能给案例研究更多的发展机会。编辑部刘晓光老师和李振新老师也就此给出积极回应。期刊对案例研究的独特研究范式所产生的独特研究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能为更多的案例研究类文章提供展示平台、为更多读者所了解;但目前,期刊面临相关文章投稿量少、质量达标等多项问题,导致文章刊出的案例研究文章较少,不过期刊也正在积极推动此类文章的投稿与发表。
    李东旭:重视案例研究的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郭俊杰老师从审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郭老师认为,期刊应该定期发布文章选题的指导。接着,郭老师提出对选题很新的文章进行评审时,缺乏相应的“参考物”,只能从现有的少数文章出发给出审稿意见。另外,郭老师以自己的研究“‘高杠杆、低增长’问题的形成机理研究——基于含有‘债务-泡沫’新机制的理论模型”为例,就现有理论很难解决新问题的现状,对选题和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详细阐述。

    郭俊杰:发布选题方向指导

      西北大学/西安财经大学任保平老师因工作原因无法线上参与,故以书面报告形式参与本次研讨会。任老师聚焦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热点问题,从社会事实表现切入,深入详细地阐述了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和路径。逻辑层面,给出了数字经济的内涵与本质,并指出了数字经济引领发展逻辑的三个维度,即新盈利模式的出现与发展、新产业组织的发展与产业融合、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与决策科学性的提高。机制层面,任老师主要从三个角度,即效率变革机制、动力变革机制和质量变革机制,展开详细阐述。路径层面,任老师从微观、中观、宏观和支持系统四个方面对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体现进行了深入分析。
      最后,研讨会主持人刘晓光老师对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本次“重要作者和审稿人”学术交流会圆满结束。

    (资料整理:顾星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