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06-15
    上一期   
    高质量发展之路
    政策共绘:多部门协同助力绿色金融驱动低碳技术创新
    申晨, 黄小珍, 马永喜
    2025, 45(6):  1-18. 
    摘要 ( )   PDF (15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金融政策主体的协同作用对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文本,构建基于协同存在与协同强度的绿色金融政策制定主体协同指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策协同对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部门协同的绿色金融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减碳技术和零碳技术领域成效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协同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缓解融资约束和优化投资决策等途径,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同时,研究还发现政策协同的创新效应在不同技术类型、企业属性及行业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通过社会网络分析中的“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发现核心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效果明显优于核心与边缘部门间以及边缘部门内部的合作。本文为我国绿色金融协同政策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数据要素投入与产业链韧性提升: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经验分析
    赵春明, 杨宏举
    2025, 45(6):  19-36. 
    摘要 ( )   PDF (1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增强经济韧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推动其赋能实体产业,为产业链韧性提升提供了新引擎。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据要素投入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并结合上下游产业链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据要素投入能有效提升产业链韧性,且这种提升效应受到市场整合,尤其数字产品市场整合水平提升的强化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据要素投入主要通过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和强化企业治理水平两条路径增强产业链韧性。此外,数据要素投入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存在一定的极化效应,致使产业链韧性水平较低的跟随者企业可能被挤出市场。数据要素投入的产业链韧性提升效应对生产网络节点之间的距离并不敏感,但过低和过高的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提升并不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据要素投入的产业链韧性提升效应能够有效增强经济主体的风险抵御韧性。本研究对消除产业链堵点、卡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加快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推动市场一体化建设以发挥数据要素的更大乘数效应等方面给出政策参考。

    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性评估:基于时间与结构维度的研究
    肖争艳, 江艳, 陈衎, 陈彦斌
    2025, 45(6):  37-56. 
    摘要 ( )   PDF (13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时间维度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维度的“防传染”调节两个方面,采用潜在结果时间序列因果推断方法对中国宏观审慎政策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研究发现:第一,时间维度政策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的顺周期累积,平抑了信贷和杠杆的顺周期变化,但加剧了房价的顺周期性,且在短期内增大了金融市场压力。第二,结构维度政策有效抑制了金融机构风险传染和金融市场间的中长期关联性,但未能显著降低金融市场间的短期关联性。第三,时间维度政策有效抑制了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顺周期性,但对金融部门的影响有限。第四,结构维度政策能够有效抑制债券市场风险溢出,但对股票等其他金融市场风险溢出的效果有限。本文的研究为决策部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及其异质性研究
    王晋斌, 杨子瑜
    2025, 45(6):  57-74. 
    摘要 ( )   PDF (1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期国家出台政策治理企业拖欠账款以改善现金流,研究企业现金流状况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响应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市场高频交易数据识别结构性货币政策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局部投影法检验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不同现金流状况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一次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影响的持续时间大约为一年。(2)不同现金流状况的企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表现出异质性,现金流状况良好和欠佳企业对响应的贡献度分别约为3/4和1/4,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实现了结构调整和稳就业的双重使命。(3)不同现金流状况企业对货币政策响应随着行业和时间维度变化而有所不同。本研究从改善企业现金流的视角,提供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升货币政策效能的政策参考。

    货币政策调整与日本大型银行净息差变动特征:基于海外业务拓展视角
    钟红, 熊启跃, 王哲
    2025, 45(6):  75-90. 
    摘要 ( )   PDF (1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货币政策调整与净息差变动特征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从国际化视角研究了美欧加息以来日本大型银行净息差变动特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美欧加息背景下日本大型银行净息差逆势走阔,在未加息地区大型银行机构中表现较好。价格效应是推动日本大型银行利息收入提升的主要原因,而贷款和同业存放是拉升净息差的重点业务。日本大型银行通过充分利用跨境资金渠道,加大境内外资产负债错配力度,丰富海外资金来源方式,降低负债利率敏感性,加大重点战略地区资源配置力度,提高资产利率敏感性等方式,实现了净息差的逆势增长。当前,全球货币利差格局深层次调整,日元与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利差仍维持高位,日本大型银行将继续通过国际化业务维持净息差和经营绩效韧性,这也为部分处于低利率环境的大型银行提供了有益经验。

    长期护理保险、家庭照料负担与子代高质量就业
    叶徽, 唐运舒, 李姚矿
    2025, 45(6):  91-110. 
    摘要 ( )   PDF (13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老龄化背景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减轻家庭照料负担和稳定子代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世代交叠理论模型,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源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就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显著提高了子代收入水平。机制分析发现,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资水平提升、减轻家庭照料负担、提高潜在工作时间和增加教育回报都是提高子代就业质量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显示,长期护理保险的就业效应分别在男性、青壮年子代和政策待遇给付更高的地区中更显著,且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本文从代际视角揭示了长期护理保险提高就业质量的制度激励成因,结论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了政策启示。

    信号效应还是机会主义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与创新投入
    王昱, 丁永方, 甘静娴, 曹福一
    2025, 45(6):  111-132. 
    摘要 ( )   PDF (14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对数字化转型信息的夸大性披露是其印象管理与获取创新融资的重要途径,但面临如何对自身创新投入产生的利弊影响之间进行合理权衡问题。本文构建2007—2021年上市公司夸大性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数据,运用B样条函数以及非线性中介与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夸大性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的非线性异质关系。结果发现:(1)夸大性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与创新投入的关系呈现出倒U型特征,表明企业夸大信息披露如果过度偏离自身真实数字化转型水平,虚假披露带来的负面评价不利于企业创新投入,即存在最优阈值。同时,随着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提高,最优信息披露阈值不断减小。(2)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信息传递效应产生了显著的非线性中介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调节影响。(3)分样本检验表明,夸大性信息披露对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创新投入影响敏感性更弱。本研究表明,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发展状况避免过度夸大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为监管部门规范企业信息披露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数理模型园地
    消费者偏好假设与拓展效用函数
    韦潇, 郑兴
    2025, 45(6):  133-148. 
    摘要 ( )   PDF (1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消费者偏好的不同假设对广义商品空间上的拓展效用函数性质的影响。通过构造法,本文为任意离散集合上的理性消费者偏好提供了一个定义在瘙綆n上的、光滑的拓展效用函数。基于拓展效用函数,企业可以预测消费者对未显示商品集合的偏好,并为新商品的需求及定价策略提供经济学依据。同时,针对该效用函数的估计有效性,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消费者偏好的凹一致连续性假设。当消费者偏好满足该假设时,上述拓展效用函数在瘙綆n上具有利普希兹连续性,企业能够准确估计消费者关于任意商品的有效偏好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