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土地财政问题再思考
    ——“消费补贴投资”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模式
    蒋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 34 (8): 20-30.  
    摘要2294)      PDF(pc) (1725KB)(7276)    收藏
    社会各界对土地财政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普遍关注。本文重新思考该问题,建立一套全面解释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的理论框架,归结为动机和能力两大因素。前者激发了地方政府获取土地出让收入的主观意愿,后者则是保证地方政府顺利获取土地出让收入的客观条件。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地方政府,它们发展经济的动机一直非常强烈,根本原因在于政绩考核机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及其带来的土地需求快速增长,构成了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的源泉。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是一条“消费补贴投资”的发展路径,土地财政是实现这种发展模式的核心手段。地方政府获取大量的土地出让收入,转化为对工业资本的财政补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及内涵
    李正中, 韩智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 (7): 54-56.  
    摘要3767)      PDF(pc) (639KB)(6526)    收藏
    企业能力理论在经济学历史上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根据这种理论,企业内部分工的性质和程度是限制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从而决定了企业成长的规模界限。在此基础上,1920年,阿尔弗雷得·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创立了“企业内在成长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57)
    3. 房地产税、市场结构与房价
    况伟大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32 (01): 10-19.  
    摘要3099)      PDF(pc) (7885KB)(6231)    收藏
    本文在住房流量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购房者和开发商的住房市场局部均衡模型,考察了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情形下房地产税与房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市场结构,提高房地产税均导致房价下降;住房市场垄断性越强,房价越高,房地产税对房价影响越大。笔者对1996—2008年中国33个大中城市数据的检验发现,市场结构对房价影响大于房地产税。房地产税增长率每增加1%,房价增长率将减少0.03%;勒纳指数每增加1%,房价增长率将增加0.16%。房地产税与市场结构相互作用将使房价上涨,但影响微不足道。因此,对住宅开征房地产税,将对房价上涨有一定限制作用,但不能有效抑制房价上涨,而增强住宅市场竞争性、降低开发商垄断具有显著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0)
    4. 对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估计
    以浙豫疆三省区为例
    徐家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 34 (9): 15-25.  
    摘要2176)      PDF(pc) (1437KB)(6148)    收藏
    本文以政府预算约束恒等式为工具,结合我国地方政府收支决算总表的具体特征,对地方债规模的估计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应该区分地方政府的决算总债务和决算净债务。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浙江、河南和新疆为例,对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历年的地方债规模进行了估计。结果发现,浙江、河南和新疆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发展周期十分一致,都经历了1994—1998年的增速快速回落期、1998—2007年的平稳增长期、2007—2008年的增速快速上升期和2009年以后更高水平的平稳增长期四个发展阶段。进一步,本文对浙豫疆三省区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浙江、河南和新疆的地方政府债务均表现出一定的可持续性,但浙江在控制地方债的增长方面压力相对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金融可得性与农村家庭创业
    ——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卢亚娟1,张龙耀2,许玉韫2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 34 (10): 89-99.  
    摘要2227)      PDF(pc) (1435KB)(5944)    收藏
    本文选取CHARLS调查数据中806个农户样本对金融可得性与农户创业选择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家庭的创业选择行为与其家庭金融资源可得性、拥有的资产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对我国的农村家庭而言,金融约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非农领域的创业活动,提高家庭金融可得性对于提高创业概率有显著的正向边际效应。此外,农村社区层面金融资源可得性对于社区内部家庭创业水平也存在重要影响。因此,未来促进农村地区家庭创业水平提高的政策重点是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准入门槛,增加乡镇尤其是农村社区层面的正规金融供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冲突与策略研究
    解淑青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10): 77-80.  
    摘要2451)      PDF(pc) (362KB)(5683)    收藏
    文化作为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外生因素,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对跨国公司的经营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自跨国经营实践的大量信息表明,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存在着管理的差异性与特殊性,而这种差异性与特殊性的基础是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当某个国家所建立的管理理论和概念超越了其特殊的文化环境时,其有效性就会受到极大限制,因为管理概念和功能所赖以生存的基础——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中国在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同时,很多企业也开始积极地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然而,不管是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还是走出国门的中资公司,无不面临着由人力资源的多元文化背景所引发的跨文化冲突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6)
    7. 国民收入、价格水平与
    省级政府公共文化支出
    曲如晓1 ,刘杨2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 34 (6): 5-15.  
    摘要2244)      PDF(pc) (1591KB)(5314)    收藏
    国民收入的增加、价格水平的上升会促使省级地方政府加大公共文化支出占比吗?本文利用2004—2010年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国民收入与公共文化支出占比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逐步“富裕”起来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2)价格水平的上涨是迫使地方政府增加文化支出的主要原因,即“成本病”是存在的。因此,政府层面的制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应当引起决策者的关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质疑食品价格管制 ——兼论政府管制职能定位
    周小梅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 34 (7): 34-42.  
    摘要2091)      PDF(pc) (1523KB)(5248)    收藏
    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食品安全市场存在不同程度失灵。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是通过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向企业传递信号的,并以此激励企业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部分食品价格上涨是消费者增加食品安全需求的反应。借助案例研究发现,政府对食品价格管制将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食品价格管制与食品安全管制目标间存在冲突。食品安全危机重重,政府应慎用价格管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应明确管制职能定位,放松食品价格管制,切实有效地加强食品安全管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现代贝叶斯分析与现代统计推断
    刘乐平, 袁卫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 (6): 64-69.  
    摘要2914)      PDF(pc) (626KB)(4964)    收藏
    虽然对贝叶斯分析方法至今还有许多争议,但贝叶斯统计理论在统计学中的地位可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希孺教授的一段话来形容:“托马斯·贝叶斯……这个生性孤僻,哲学气味重于数学气味的学术怪杰,以其一篇遗作的思想重大地影响了两个世纪以后的统计学术界,顶住了统计学的半边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67)
    10. 论资本的性质
    王天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9, (6): 69-70.  
    摘要1863)      PDF(pc) (219KB)(4956)    收藏
    所谓资本具有二重属性,一是它具有自然属性,二是具有社会属性。所谓资本的自然属性,是指任何资本从本质上说,都要实现价值的增值,它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反映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性质。所谓资本的社会属性,是指资本归谁所有的问题,它与一定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相联系,反映社会生产关系发展需要的性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11. 超额工资、外部成本渠道与
    中国通货膨胀非线性关系研究
    ——基于技术进步方式理论下的MSIAHVAR模型实证分析
    龙少波1,陈璋1,张军2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 34 (11): 32-44.  
    摘要2065)      PDF(pc) (2326KB)(4856)    收藏
    本文利用MSIAHVAR模型就超额工资、外部成本、石油冲击等成本渠道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工资增长率超过产出增长率的超额工资加强了对中国的通货膨胀的推升作用,2003年后超额工资增长率与通胀率形成了相互推进的“超额工资增长—通胀”螺旋。在技术进步不足以消化成本上升时,外部输入成本和石油冲击对于国内的通胀作用也将逐步加强。但M2的高速增长率似乎没有对通胀带来明显的拉动作用,随着房地产等资产投机市场的回调,流动性回流到实体经济可能存在催生通胀的隐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牢牢把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向
    ——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同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的一点看法
    周新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 34 (12): 10-16.  
    摘要1686)      PDF(pc) (806KB)(475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劳动收入份额、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居民消费
    邹红, 喻开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31 (3): 45-55.  
    摘要5147)      PDF(pc) (2561KB)(4753)    收藏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人口分组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总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199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消费率偏低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城市化水平、消费习惯形成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率也有重要的潜在影响;提高劳动要素份额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尽管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各种因素,本文的结果依然基本稳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地区创业氛围及其作用机理——一个族群水平的创业分析架构
    吴义刚, 荣兆梓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31 (5): 98-105.  
    摘要6001)      PDF(pc) (1075KB)(4460)    收藏
    创业氛围是一个地区所有族群成员关于创业的心智能力、价值观念和习俗惯例的集体和外在的表现。创业氛围是内生的,它是由创业活动衍生的创业学习、心理体验和社会互动的结果。创业氛围通过提升创业平均收益率和改变族群成员创业风险偏好,来提高创业惯例复制频率,进而提高地区创业活动水平。创业氛围与创业活动之间存在一个以知识累积和报酬激励为动力的正反馈演化路径。中西部地区促进创业活动的关键是,着力培育创业氛围并实现其临界突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5)
    15. 外部性、网络外部性与网络效应
    朱彤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 (11): 60-64.  
    摘要2147)      PDF(pc) (795KB)(4447)    收藏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其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网络”也逐渐成为日常用语。不过,经济学对网络以及与网络化相关现象的研究要比这早得多,经济学文献中的“网络”概念,也决不仅仅指互联网,其含义要广泛得多:有时是指各种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因特网等“有形网络”(physical network);有时是指“无形网络”(virtual network),如电子邮件使用者网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8)
    16.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讨论综述
    王碧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12): 72-76.  
    摘要1900)      PDF(pc) (794KB)(4435)    收藏
    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过渡时期,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种矛盾凸显的时期。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了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对于我国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7)
    17. 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互动关系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
    崔光灿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 (1): 57-62.  
    摘要3400)      PDF(pc) (1476KB)(4411)    收藏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1995-2006年3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房地产价格明显受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而且房地产供给、收入等基础性宏观经济变量在中长期也决定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明显影响到宏观经济稳定,房地产价格上升会增加社会总投资和总消费,房地产投资通过"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影响始终明显,对社会总投资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因此,当前要稳定宏观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必须稳定房地产价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10)
    18. 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影响
    因素实证检验*
    罗来军,李军林,姚东旻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5, 35 (5): 5-16.  
    摘要1502)      PDF(pc) (1467KB)(4336)    收藏
    本文使用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资产增长、人力资本、企业利润、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劳动比、企业存货起明显的负向作用,外国直接投资等变量几乎不起作用。研发投入、银行贷款与政府补贴的实证结论与人们的正常预期不同,研发投入对生产率要么不起作用、要么起负向作用,银行贷款与政府补贴对生产率起着扭曲与阻碍作用,中国的一些特殊情况导致了上述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如何解释中印两国经济增长的差异——从制度视角的研究回顾
    杨怡爽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31 (5): 82-89.  
    摘要6230)      PDF(pc) (1008KB)(4263)    收藏
    本文以中国与印度比较研究的缘起和特点为起点,分析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印比较研究演变的过程,即从增长方式特征向制度基础转化,从短期宏观因素比较向长期增长持续性基础转化。本文强调了从制度视角进行中印比较研究的合理性,评述了制度在中印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制度分析的不同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
    20. 员工持股和管理层持股:从美国到中国
    庄莉, 陆雄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0, (3): 11-15.  
    摘要1976)      PDF(pc) (213KB)(4154)    收藏
    本文通过对美国员工持股计划和经理人员持股计划的介绍与分析,指出在我国现阶段,员工持股计划只适合于个别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具备普遍推行的条件;经理人员持股计划在国有企业中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但需要股票市场、法人治理结构等内外因素的有效配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