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1-10-16
    论文
    私有化更有效率吗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2011, (10):  5-10. 
    摘要 ( )   PDF (3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始自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主政时期的私有化浪潮提出了批评和质疑。本文认为,以解决政府失灵问题的私有化浪潮,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虽然在总体上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有更强的盈利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即使能够证明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也不能说私有化是可取的。
    论双重合约
    何晓星
    2011, (10):  11-21. 
    摘要 ( )   PDF (5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提出了关于外部性的新定义:没有参加特定相关合约,但却对该合约中的某特定行为人产生的影响,就是外部性。前述特定相关合约就是内部合约;没有参加特定相关合约的其他人,但同该合约中的特定行为人所达成的产生外部性影响的其他合约,就是外部合约。上述内外合约组合为双重合约。鉴于任何交易都有外部性,则每一个内部合约同时伴随着若干个外部合约,故双重合约是人类相互关系中普遍存在的事实。运用合作博弈与讨价还价理论,可以建立双重合约存在与稳定的模型。
    土地职能和土地产权制度选择——中国土地产权私有化有效性质疑
    杨成林, 何自力
    2011, (10):  22-30. 
    摘要 ( )   PDF (4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明确反对土地私有化政策,并在重新界定土地职能的基础上,证明了土地私有化在带来生产增益和经济绩效改善的同时,必将对中国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在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土地私有化将使中国爆发"马尔萨斯危机"的可能性处于不可控制的境地。另外,作为基础性制度安排的现有土地产权制度是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是缓解经济危机失业压力的重要缓冲器。
    中国国有粮食企业购销波动研究——基于小波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
    吴文清, 刘超
    2011, (10):  31-38. 
    摘要 ( )   PDF (4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国有粮食企业购销波动及相互作用,有利于深刻认识国有粮食企业市场运行规律,为充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本文尝试将小波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合起来研究国有粮食企业购销波动,首先应用小波分析研究国有粮食企业购销的波动特征,接着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研究两者之间波动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合小波分析结果探讨形成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表明,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和销售量波动较大,都以12个月为周期。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的周期性现象来源于粮食生产的季节周期性,销售量的周期性现象受制于粮食轮换制度和库存条件,一般而言,销售高峰早于收购高峰,销售谷底和收购谷底时滞不显著。国有粮食企业销售和收购序列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西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演进及新进展
    刘蕾, 汪雁
    2011, (10):  39-47. 
    摘要 ( )   PDF (4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总结西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内涵和要素的基础上,以其中对政党动机要素的不同假设和不同结论为脉络,分析了该理论不断演进的过程。同时,该理论在解释财政赤字的原因上取得了新进展,本文也分析了这一新进展。最后,对西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工资问题的研究新进展
    丁守海, 刘昕
    2011, (10):  48-56. 
    摘要 ( )   PDF (4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4个维度梳理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工资问题的新研究进展:一是工资上涨的产业竞争力后果;二是工资结构的演进趋势及绩效后果;三是工资的决定因素;四是工资压力的应对措施。在今天中国工资上涨的特殊背景下,梳理上述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消释、风险传染与风险共享——基于浙江的案例研究
    张乐才
    2011, (10):  57-65. 
    摘要 ( )   PDF (5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共享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企业资金担保链组成了一个"线、环、网"系统的风险共享体系;(2)其风险消释机制表现为融入资金担保链企业的融资能力比独立企业强;(3)其风险传染机制表现为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信息传染渠道、投资传染渠道等形式对危机进行传染。本文随后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共享机制进行了理论提升,研究发现,只有当整体经济环境有利时,资金担保链是有益的;反之,则会导致企业全部陷入困境。
    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竞争力对离岸发包方需求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国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赵晶, 王根蓓, 王惠敏
    2011, (10):  66-74. 
    摘要 ( )   PDF (4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中国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竞争力对离岸服务外包发包方的需求决策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首先,解释变量Supo,Infr,Humr,Cost和Proc的估计系数的符号均和理论假说1、假说2、假说4、假说5和假说6的预期相一致。其次,商务环境、制造业外包经验的协调力量和制造业外包经验的独立力量,高度影响了外国发包方对14个城市的服务外包的需求决策。再次,基地城市的基础设施的高效率足以抵消其成本竞争力的劣势。同时,本文还指出,中国基地城市的现有和潜在的人力资本供给的规模和结构同代表服务外包主流的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KPO)外包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市场化进程、机构投资者与薪酬激励
    伊志宏, 李艳丽, 高伟
    2011, (10):  75-83. 
    摘要 ( )   PDF (4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3—2010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市场化进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激励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绩效敏感性显著正相关;市场化进程是影响机构投资者治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外部因素,在市场化进程相对较快的地区,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绩效敏感性起到促进作用;在市场化进程较慢的地区,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绩效敏感性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但是,其积极治理效应的发挥受到市场化进程因素的限制。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解决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不仅要继续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还要相应改善其所处的制度环境。
    突破“五千万现象”的瓶颈——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再探索
    周阳敏
    2011, (10):  84-95. 
    摘要 ( )   PDF (6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广泛存在的"五千万现象"问题,并就企业发展的瓶颈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通过统计分析、计量分析和模拟分析,得到了当前在新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找到了形成"五千万现象"的主要障碍。本文认为,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比企业外部环境问题更是企业发展瓶颈的重要因素,结合包容性增长和包容性社会治理思想,本文给出了系列政策建议。
    日本解决地方财政困境的改革措施与启示
    杨华, 肖鹏
    2011, (10):  96-102. 
    摘要 ( )   PDF (3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地方财政状况逐步恶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大,甚至发生因"隐性债务"膨胀而导致地方财政破产的恶性事件。针对地方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000年以来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重建地方财政。这些措施包括:引入"财政健全化"指标体系,力图早期诊断和化解财政风险;改革地方转移支付资金不足部分的补足方式,提高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减少中央政府担保,实行多元化融资形式;在地方政府会计核算中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加强对存量资产的管理;推行"三位一体"财政体制改革,充实地方财政;推行市町村合并,强化地方自治体间的联合等。本文综合考虑中日两国在财政体制、政体、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提出中国地方财政风险问题的解决之道。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曾贤刚
    2011, (10):  103-110. 
    摘要 ( )   PDF (4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DEA方法运用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30个省市的环境效率,同时使用Tobit模型分析了该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环境效率基本保持在0.7~1之间波动,各省区平均环境效率刚开始时呈下降趋势,但在2004年或2005年出现明显拐点。(2)我国环境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发达地区在效率水平上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敏感性高。另外,2005年以来西部与东部的效率差距趋于缩小,而中部的情况则不乐观。(3)加大对从业人员、能源、用水等投入要素的利用程度,能有效提高环境效率。(4)经济水平、外贸依存度、人口密度都会对我国环境效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人均GDP和进出口贸易额对环境效率影响较大,而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对环境效率影响不显著。
    加强东西文化融合 推进管理全面创新——第三届中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综述
    张润君, 高宸睿
    2011, (10):  111-112. 
    摘要 ( )   PDF (1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与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协办的第三届中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于2011年7月16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敦煌隆重举行。论坛以东西方文化与管理为主题,围绕东西方管理的比较与融合、管理哲学基本问题、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三大议题展开充分讨论,形成了一系列的真知灼见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