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05-16
    经济热点
    大改革视野下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重构
    方福前
    2014, 34(5):  5-21. 
    摘要 ( )   PDF (25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宏观调控一直建立在“可控性”的信念基础上。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二重的:第一重目标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二重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后一重目标要服从并服务于前一重目标。“可控性”的信念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不相容,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政策工具和相关经济参数的控制能力在不断衰减。宏观调控目标的多重性往往造成调控目标冲突、多变、调控滞后和调控结果失衡,从而导致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和经济不稳定。重构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宏观调控理念、宏观调控目标和宏观调控架构的重构。当前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要解决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和增加就业,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前景与方向
    甄峰
    2014, 34(5):  22-31. 
    摘要 ( )   PDF (14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外环境入手,提出基于货币职能的人民币国际化渐进路径。以经验模型为基础,研究表明若全方位国际化将推动人民币在官方储备、国际清算和国际债券的存量和流量上快速提升,但近期很难冲击美元地位。面对广阔前景,本文强调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改革的协调与相互配合,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和国际治理,建设跨境渠道和发挥香港离岸市场作用等方向同时推进。
    理论探索
    家庭服务业中存在“吉芬行为”吗 ——来自北京市消费者的调查证据
    王志刚, 周永刚, 钱成济, 王智斌
    2014, 34(5):  32-43. 
    摘要 ( )   PDF (17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芬商品源于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对爱尔兰土豆市场规律的特殊认识,具体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与其销量呈现正向关系。目前,学界突破了对上述吉芬商品的认识,一些学者用吉芬行为来替代之。迄今为止,学界对吉芬行为的探讨就未中断过,其关键在于缺少现实中存在性的证据。由此,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以北京市消费者的家庭服务雇用行为为例,对吉芬行为存在性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当额外工作时间比率位于01~03之间时,消费者对家庭服务人员雇用时间会随雇用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即存在着吉芬行为。最后,为了规避家庭服务业中存在的“吉芬陷阱”,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产业经济
    技术自立是如何实现的 ——中国复杂产品工业的历史经验
    孙喜
    2014, 34(5):  44-57. 
    摘要 ( )   PDF (2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竞争力的行业分化是过去三十年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对这一分化的合理解释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工业与技术政策。本文首先将技术自立定义为一种与技术依赖相对的技术学习,并通过对三个复杂产品工业的比较案例研究,分析了从技术依赖向技术自立转变的关键特征。这些特征都与高度本地化的嵌入性需求的发展以及国家技术能力的积累相关。这两方面因素的互动决定了引进技术和本土创新的命运,只有引进技术在经济上的破产或技术上的失败才能使本土创新得到扩散,从而使局部突破转变为更广泛的竞争力。本文最后就政府定位、技术战略、需求政策和国际合作给出了政策建议。
    公共经济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间接效果评价 ——以乳制品安全规制为例
    张肇中1, 张红凤2
    2014, 34(5):  58-68. 
    摘要 ( )   PDF (15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生命健康,食品安全规制迫切需要加强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检验食品安全规制政策实施效果是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消费者营养健康视角出发,采用CHNS数据,基于反映政策冲击影响的倍差法,并结合通过样本筛选控制协变量影响因素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食品安全规制对乳制品消费量、消费者营养健康的影响,对规制的间接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规制的不断加强使我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信心得到恢复,促进了乳制品消费量的增长,并有助于改善消费者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但总体而言,规制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这恰恰说明政府单一主体的食品安全规制绩效较低,因此构建食品安全规制的多主体合作治理框架,对于改善规制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研究
    资本要求、“多而不倒”
    救助与系统性风险
    杨柳勇, 周强
    2014, 34(5):  69-79. 
    摘要 ( )   PDF (15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银行之间资产回报相关性的角度研究系统性风险,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了存在“多而不倒”救助时资本要求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且以11个国家(地区)2006—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多而不倒”救助是监管者的最优选择,然而当存在这种“事后”最优政策时,资本要求的提高可能会通过影响银行“事前”投资决策的方式扩大银行之间的系统相关性,提高系统性风险隐患。这一效应在金融自由化程度较低的国家表现得更为显著。中国的资本监管改革应注意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相协调。
    经营活动、融资策略对银
    行利润和风险的影响 ——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验证
    陈文哲
    2014, 34(5):  80-96. 
    摘要 ( )   PDF (2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对银行经营模式的思考。本文基于我国97家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考虑了银行经营活动和融资策略之间的关联,并系统验证了两者分别对银行风险和利润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利息业务的开展与融资渠道的拓宽都未起到显著提升利润、分散风险的效果。这个结论虽然与发达国家的经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开展非利息业务的动机较弱,并且仍然高度依赖存款融资,因此符合我国目前的情况。
    国际经济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
    及与贸易伙伴的关系研究
    魏浩, 郭也, 李翀
    2014, 34(5):  97-112. 
    摘要 ( )   PDF (17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对230种制成品按技术含量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数据计算了中国进口技术结构的历史变迁与现状、19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的出口结构以及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995—2011年期间,低技术含量制成品、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在中国进口中所占份额下降,初级制成品、资源型制成品、高技术含量制成品所占份额上升,高技术含量制成品早在2000年之前就超过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不同类型国家及地区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类型不同,它们在中国进口中的地位也不同;中国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都比较大,中国与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的相互依赖度比较小,中国进口对发展中大国、新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依赖程度都小于这些国家及地区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中国是发展中大国、新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主要出口国。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进口的发展具有共享性、包容性,不仅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出口,还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