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4-20
    专栏
    市场决定性作用与基本经济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沈越
    2014, 34(4):  5-12. 
    摘要 ( )   PDF (1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中全会有4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前3次三中全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三中全会。本文在反思过去10多年来“重发展,轻改革”、“重政策调整,轻制度创新”的倾向基础上,解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新创意,阐发了《决定》中关于市场“决定性”作用与基本经济制度之间关系的新表述。本文认为,(1)决定性作用不单单是文字上的新表述,而且是20多年来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理论的升华;(2)决定性作用更清楚地界定了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同功能;(3)决定性作用厘定了市场经济与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我国功能性分配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袁辉
    2014, 34(4):  13-22. 
    摘要 ( )   PDF (15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考察了我国功能性分配的状况及其失衡的原因。本文认为,生产的物质条件和人身条件的分离、生产过程中的劳资对抗,以及各种形式的市场和制度障碍是导致功能性分配累积性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形成合理的功能性分配格局,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受益。
    经济热点
    2002—2010年中国农村
    剩余劳动结构的估算
    郭金兴, 王庆芳
    2014, 34(4):  23-33. 
    摘要 ( )   PDF (14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的长期结构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0年间,农业剩余劳动数量急剧下降超过90%,农村公开失业数量上升70%,成为剩余劳动的主要形式。在农村剩余劳动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水平的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0年所占比例分别达到723%,4811%和5699%,这些变化可以解释剩余劳动与工资上涨、民工短缺并存的“悖论”,剩余劳动的结构性变化表明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房地产周期、固定资产
    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 ——基于货币政策视角下的分析
    李祥发, 冯宗宪
    2014, 34(4):  34-44. 
    摘要 ( )   PDF (15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应用TVSTAR方法实证研究了房地产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以及货币供给量M0,M1和利率的调整对联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周期与房地产周期间存在显著的区制性特征。在收缩区制,房地产周期的变动是引起CPI周期变动的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具有显著的逆经济增长周期的波动特征。在扩张区制,货币供给量M0和M1增加,对稳定经济增长、增加投资和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具有积极作用,但持续和过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易引发通胀和房地产泡沫,在收缩区制,上述货币政策工具失效。
    理论探索
    消费传导视角下资产
    价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刘林川
    2014, 34(4):  45-55. 
    摘要 ( )   PDF (15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LCPIH)模型基础上分析了资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及物价水平的影响,发现资产价格波动可以通过预算约束效应、实际收入效应、预期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四个渠道影响资产持有者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物价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ARDLUECM模型实证分析了资产价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股票、房地产价格在长期内与物价存在相关关系,房地产价格是影响物价水平的重要因素,但股票价格对物价的影响不显著且不稳定。
    公共经济
    政府规模与宏观经济稳定性 ——来自新兴市场经济的证据和RBC模型的分析
    邓翔,祝梓翔
    2014, 34(4):  56-67. 
    摘要 ( )   PDF (17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的核心是政府支出和收入规模对于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政府消费规模对产出具有非稳定效应,一般性政府支出规模和产出波动率的负向关系可能并不存在。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累进型税收机制和需求扰动型政府支出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RBC),模型拟合出政府支出规模的非稳定效应和税收的稳定效应。当将政府支出视为生产性支出后,支出规模的稳定效应体现出来,虽然在规模进一步扩大后稳定效应会消失。
    增值税全面“扩围”的税率设定探讨
    李青,方建潮
    2014, 34(4):  68-75. 
    摘要 ( )   PDF (1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值税税率的设定是我国实现增值税全面“扩围”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结构性减税的政策目标能否真正实现。本文根据结构性减税的政策目标,利用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了模拟测算,得出增值税全面“扩围”的标准税率取值应当在9%~13%之间。在此基础上,本文考虑了全面“扩围”带来的税收减收因素和税制的国际竞争因素,提出标准税率应确定为13%或略低于此的水平。同时,税率档次应在现有税制基础上进行简化。
    金融研究
    非利息业务会降低银行的风险吗 ——基于53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周晔, 郑军丽
    2014, 34(4):  76-87. 
    摘要 ( )   PDF (16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选取2003—2012年间53家国内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业务多元化的风险与资产规模高度相关,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业务会相应带来更高风险。本文进一步将非利息业务分解为投资交易业务和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后,发现手续费及佣金业务是国内银行业非利息业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而投资交易类收入对银行风险的作用并不显著。
    巨灾风险下的投保行为 ——基于实验理论的研究
    刘一点, 杜帅南
    2014, 34(4):  88-99. 
    摘要 ( )   PDF (16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尚无巨灾保险市场,研究人们在巨灾风险下的投保行为对巨灾保险市场的建立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地震风险为例,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探讨了个体面对巨灾风险时的投保行为与相关理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人们的投保决策受其对风险概率认知的影响较小,知道清晰的风险概率甚至会降低投保率;在实验中引入仿真信息,将诱导被试投保;而过往受灾经历影响较大,且这种影响并不一定需要亲身经历才能形成,知晓他人遭受灾难也能唤起人们的投保意识。通过扩展传统的实验理论,实验室实验被应用到了这种因难以控制变量而研究较少的领域,并发现了投保行为的某些特征。
    国际经济
    德国马克国际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付敏1, 吴若伊2
    2014, 34(4):  100-112. 
    摘要 ( )   PDF (19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国马克是欧元出现前全球第二大国际货币,但其国际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受到货币当局的限制。本文通过挖掘德国马克国际化受限的内在原因,得出其主要因素包括德国货币当局对货币价值对内稳定这一货币政策目标的维护,对出口企业竞争力的保护,德国长期实行的资本管制以及德国特殊产业结构下金融业发展的极端落后等。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发展条件及推出时机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