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3-16
    经济热点
    中国“货币超发”:
    判断标准、成因及其治理
    范从来, 王勇
    2014, 34(3):  5-13. 
    摘要 ( )   PDF (14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年10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余额达到107万亿元,与GDP之比接近200%,M2/GDP也被广泛用来佐证我国货币已经超发的论点,但简单地将M2与GDP相对应,论证货币超发缺乏严谨的理论依据与逻辑结构,对经济变量的解释力也不足。从IS—LM模型分析发现我国高M2/GDP的症结不在货币量的多少,而是货币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效率偏低,关注的重点需要从“货币超发”转向为货币政策创造制度环境,解决的途径也不在“堵”而在“疏”。
    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影响因素 ——基于大国博弈视角的一般均衡分析
    史龙祥
    2014, 34(3):  14-24. 
    摘要 ( )   PDF (1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一个三部门(两个贸易部门、一个非贸易部门)的静态一般均衡模型,分别在名义工资黏性与实际工资黏性条件下分析货币供给冲击对贸易大国之间结算货币选择造成的影响。结论认为,出口商品结构、国内市场销售厂商占本国市场份额与同部门出口商占进口国市场份额的比值(市场份额比率)以及由汇率波动所引起的两国货币交易成本差额的变化对贸易大国之间结算货币选择策略具有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发展,中国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进口交易可在产业内贸易模式下选取价格替代弹性较大、市场份额比率较高的产品作为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的重点目标,同时应尽快提升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和流通能力,并尽量保持币值稳定以降低人民币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交易成本。
    理论探索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内生动力:需求还是供给
    于泽, 章潇萌, 刘凤良
    2014, 34(3):  25-35. 
    摘要 ( )   PDF (13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动力包括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本文构建了综合上述两类影响因素的产业结构转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校准和模拟,本文发现需求方面的收入增长和供给方面的资本深化两个因素对我国结构转型的影响较大,而技术进步率差异的影响程度较小。因此,保持一定的投资速度,从而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深化资本劳动比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同时,为了在未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技术进步率。
    产业经济
    流通产业增长中的批发依赖性研究 ——基于工业品分类样本的实证检验
    王晓东
    2014, 34(3):  36-47. 
    摘要 ( )   PDF (13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流通产业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理论上,批发流通在现代流通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促进流通产业良性增长具备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工业品分类样本对批发业在流通总体增长以及零售增长中的双重贡献进行实证测度,整体上验证了流通增长过程中的批发依赖性,并在分类检验中验证了生产资料工业品、快速消费品以及耐用消费品行业对批发增长的较高依赖性。在新时期的流通增长中,应重视在批发依赖性较为明显的行业中集中实现批发的聚集优势。
    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
    ——来自中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王晶晶, 黄繁华, 于诚
    2014, 34(3):  48-58. 
    摘要 ( )   PDF (14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1年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而滞后一期的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生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服务业集聚的“拥塞效应”和“集聚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第二,服务业集聚与人均GDP之间交叉相乘项不利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该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第三,制造业集聚、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均有利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另外,本文分区域研究了东、中、西部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工商管理

    组织惯例的跨层级演化机制
    陈彦亮1, 高闯2
    2014, 34(3):  59-69. 
    摘要 ( )   PDF (1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惯例的结构性嵌入是惯例实体层级性质的源泉。在解读惯例实体的层级性内涵以及互动机制的层级性功能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组织惯例的跨层级演化分析框架,厘清了惯例的层级架构,解析了惯例实体的层级演化路径,搭建了惯例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的“连接桥”。
    如何将创业机会转化为企业绩效
    ——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及市场环境的调节作用
    郭海1, 沈睿2
    2014, 34(3):  70-83. 
    摘要 ( )   PDF (17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会识别是创业研究的一个核心话题,然而我们对创业机会的绩效转化机制还缺乏认识。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通过引入商业模式创新这一概念,本文探讨了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将创业机会转化为绩效的机制与路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机会识别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绩效。本文还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中介机会识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需求不确定与环境包容性削弱机会识别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竞争强度加强机会识别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引入为企业将创业机会转化为绩效提供了现实操作路径,基于交易成本和资源依赖理论的对比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创业机会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联,从而为商业模式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
    国际经济
    历史视角中的美国和世界的危机
    [法]罗贝尔·布瓦耶
    2014, 34(3):  84-94. 
    摘要 ( )   PDF (17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数理金融学都没能预期到2008年的这场危机,也没能解释为何这场危机是如此严重。这是因为他们只考虑纯粹的市场经济,完全不考虑制度,也缺乏分析当代经济的历史视角和结构变迁的视角。这就为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留下了空间。分析从福特制结束以来的社会—政治联盟的变迁开始,转向以金融体制、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为基础的市场,赋予国际金融家以前所未有的权力,并导致了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控制金融部门要求当权者强有力的行动,以及公民的社会运动施压。金融再调节基本等同于民族国家与国际金融资本的博弈。
    动态与综述
    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行为的内在机制综述
    徐昭
    2014, 34(3):  95-111. 
    摘要 ( )   PDF (22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认为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减持行为具有其内在机制,上市公司内部人的减持行为有的是出于增加自身流动性的考虑,有的是对资产重新配置,有些则是利用信息优势获取超额收益,无论减持出于何种目的,源于何种动机,都是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最优化自身现状达到利益最大化。有关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的研究文献不胜枚举,研究的范围和角度也纷繁迥异,因此本文致力于对已有文献做一个总结归纳,找到已有研究的内在逻辑。本文从内部人持有股票的流动性限制、内部人减持的行为动机、内部人减持的外部效应以及法律监管效应这四个角度探寻了内部人减持交易存在的内在机制,同时,对中国特殊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所存在的内部人减持行为的研究作了全面的梳理,希望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