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05-16
    理论探索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洪银兴
    2007, (5):  5-10. 
    摘要 ( )   PDF (6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富裕人民。富裕人民不仅涉及加快经济增长问题,还涉及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问题。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并不否认收入差距,但要求这种收入差距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解决收入差距的重点在于公平权利的实现,特别要关注贫困家庭的基本需要。人力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提出了人的现代化的要求。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素质现代化,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达到现代化水准。发展观转到以人为本,就要高度重视消费力概念。经济增长由投资需求拉动转向消费需求拉动反映了向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转变。
    市场经济制度的层次性及改革次序
    张建君
    2007, (5):  11-16. 
    摘要 ( )   PDF (7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把市场经济看做是层次性的制度安排和把市场经济等同于一般均衡的价格机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认识上的根本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经济转型模式。中国的“双主题阶段转换式”模式获得了成功,但俄罗斯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转型模式则彻底失败了。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认识,不但能够解释中国经济转型的顺利发展,而且提供了正确把握改革次序的理论基础。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化,从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角度能更好地把握中国改革的次序性选择和转型对策。
    收入与快乐真的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吗?
    王天哲
    2007, (5):  17-18. 
    摘要 ( )   PDF (1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R·Easterlin)是最早对主观快乐进行理论研究的当代经济学家,他在1974年的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了所谓的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收入和快乐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1]从趋势上讲,这没有错。但笔者认为,对于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和阶段的国度来说,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
    经济热点
    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关系仿真研究
    张利庠, 白露
    2007, (5):  19-27. 
    摘要 ( )   PDF (26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建立经济行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模型,加入资源的影响,利用1980年的基准数据进行多种假设的仿真研究表明:(1)环境污染相对于人类经济行为有一个滞后期,滞后期为四分之一周期;(2)当人类经济行为因子自增长系数下降时,环境污染因子将会降低;(3)环境完全可自我恢复时,资源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从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看国家总储蓄与内外部平衡
    周念林
    2007, (5):  28-32. 
    摘要 ( )   PDF (7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定国家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对本国总储蓄(包括政府储蓄和居民储蓄、企业储蓄)不同的依赖程度和对经常账户影响的差异。总储蓄率作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经常账户的关键变量,对实现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内部平衡(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外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影响重大。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实证分析
    樊雪志, 董继华
    2007, (5):  33-36. 
    摘要 ( )   PDF (7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近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都把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宏观调控作为重要的议题,居者有其屋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一个美好愿望。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市场化为目标的中国住房体制改革开始起步。1998年以来,住房市场化改革加速,房地产业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但是,中国住宅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认真反思。
    公共经济
    面向大学的社会捐赠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罗公利, 杨选良, 李怀祖
    2007, (5):  37-42. 
    摘要 ( )   PDF (14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大学的社会捐赠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捐赠者的效用体现为明显的非物质形态,遵循效用最大化原理。捐赠者的捐赠行为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有效形式、改善社会经济福利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形成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我国税收制度对捐赠者行为有重要影响:所得税抵扣必然导致社会捐赠量的增长,其增长幅度在高税率条件下比在低税率条件下要大;其影响的敏感性对低收入捐赠者比对高收入捐赠者要强。
    金融研究
    我国银行信用卡市场特征的经济博弈分析
    王千红
    2007, (5):  43-46. 
    摘要 ( )   PDF (6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和竞争的加剧,银行在传统资产负债领域业务拓展的市场风险增大,空间有限,尤其是近年来基于审慎经营的要求和全球流动性资金过剩的事实,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国内外银行都将市场拓展的重点放在了以信用卡为核心的零售业务上。本文运用相关博弈策略对我国信用卡市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有助于我国信用卡市场的良性发展。
    我国股指期货理论价格中的无风险利率选择
    何来维
    2007, (5):  47-50. 
    摘要 ( )   PDF (3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在1982年2月24日率先推出股指期货以来,由于其具有的价格发现和规避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功能,在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我国也将推出股指期货交易。这对于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件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
    产业经济
    产业视角的宏观调控
    徐佳宾
    2007, (5):  51-56. 
    摘要 ( )   PDF (4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运行中结构型宏观调控,是为了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此轮经济增长虽源于消费结构升级,但由于万元消费等级的产业带动力度不强,产业运行明显受到政府投资需求拉动的影响。由于各个产业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价格机制无法完全正常调节产业间关系。随着我国经济自主运行特征逐步完善,从产业投资方向上实现战略调整,成为宏观经济有效调控的关键。
    工商管理
    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和控制
    王利平, 苏雪梅
    2007, (5):  57-60. 
    摘要 ( )   PDF (3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正式组织是组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巴纳德(Barnard)、梅奥(Mayo)、西蒙(Simon)等人的组织管理著作,奠定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基础理论,但后续的深入具体的研究甚少。国内部分学者近年来就组织的非正式方面对组织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据此提出了一些管理方法。但这些研究对非正式组织的分析并没有深入到深层次的作用机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非正式组织作用机制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本文意在深层次挖掘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机制,探求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的管理机制。
    组织伦理激励机制与策略研究
    宋阳, 祝木伟, 韩玉启
    2007, (5):  61-64. 
    摘要 ( )   PDF (7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其目标的实现、使命的完成及自身的发展,都需要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传统的管理,侧重于采用规章制度来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这种管理方式能保证组织正常运行,但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难以树立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度及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伦理管理日益成为管理的主流,被认为是高于单纯的组织成员行为管理的深层次管理。[1]伦理管理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制定伦理准则,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实现组织行为的改善。[2]将激励引入到伦理管理中是近年来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相结合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实现科学的伦理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实践证明是既有必要又有可能。[3]
    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短期化问题研究
    程建伟
    2007, (5):  65-68. 
    摘要 ( )   PDF (5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恶化,资本结构的研究成为我国公司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出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有的研究一般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债务同等视之,没有考虑各种不同期限的债务对公司财务风险的不同作用,其结果是在考虑公司整体财务问题的时候模糊了财务风险的来源。事实上我国除了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外,更存在着债务期限过短的问题。这种债务期限的短期化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更容易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企业高负债风险的同时更应该深入思考债务期限短期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选择及其配位机制
    罗文花
    2007, (5):  69-72. 
    摘要 ( )   PDF (5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利用优惠政策和区位优势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经过资本积累和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这些企业正受到生产要素供给、经济体制、产业技术升级,以及国际经济竞争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迫切需要确立技术选择的机制,以便通过人才、科技、经济的良性循环来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
    政策性排斥与中国农村长期贫困
    彭新万
    2007, (5):  73-75. 
    摘要 ( )   PDF (3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农村的反贫困工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在已进入扶贫“攻坚”阶段。按照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的长期贫困这一概念(指有些人口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至少持续5年以上,虽经扶助也难以脱贫)的界定,中国当前农村的贫困基本上属于长期贫困。返贫作为当前中国农村贫困中非常突出的现实,本文也将其归于长期贫困。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1)脱贫者主要是依靠国家扶贫措施而脱贫,返贫者的脱贫时间很短,这一群体的大部分时间仍处于贫困之中;(2)从返贫者的人力资本存量等方面看,返贫者缺乏进一步的脱贫能力。
    动态与综述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讨论综述
    付敏
    2007, (5):  76-80. 
    摘要 ( )   PDF (8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金融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更是一个复杂的难题。今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农村金融机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要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并规划了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蓝图。为此银监会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降低门槛,允许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经破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