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16
    经济热点
    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研究
    穆怀中, 宋丽敏
    2014, 34(1):  5-15. 
    摘要 ( )   PDF (16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集中体现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缩小收入差距和有利于流动人口养老金异地接转两大主要功能。本文从收入再分配入手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合理性及实现路径,构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系数总模型和分系数模型,提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两类型”和“五方案”, 并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给付水平、收入再分配系数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生存公平和劳动公平检验确定了替代率10%的中央统筹模式为现阶段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起步最优方案,进而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与
    就业增长间数量关系解释
    孙文凯
    2014, 34(1):  16-26. 
    摘要 ( )   PDF (15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尝试解释为何中国就业变化和经济增长间数量关系并不稳定,两个问题将被处理:(1)就业数据是否有偏误;(2)一些中国特有的影响因素在就业和增长关系间是否有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1)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增加就业数据大致可靠;(2)经济增长对就业有显著拉动作用,也就是说使用另一种表达的奥肯定律得到论证;(3)国有经济部门在就业和增长间起到了调节作用,并且对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影响有对称性。
    理论探索
    转型时期制度变迁
    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 ——市场化水平视角
    严成樑1, 沈超2
    2014, 34(1):  27-37. 
    摘要 ( )   PDF (14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是制度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已有研究认为制度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运用跨国数据考察了政治制度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但鲜有文献关注经济制度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本文用樊纲等人构建的市场化指数来表示我国的经济制度,运用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制度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场化水平越高,经济波动越小;市场化水平提高1%,经济波动减少0184%。本文认为,加强市场化建设是熨平经济波动、改善社会福利的重要途径。
    封闭经济约束与城乡居民
    消费过度敏感性变动
    陈太明, 杜两省
    2014, 34(1):  38-51. 
    摘要 ( )   PDF (17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封闭经济约束为解释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提供了来自经济一体化的新视角。本文利用1985—2007年中国省际城乡面板数据考察省级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变动,以验证封闭经济约束假说是否适用于中国。本文研究发现:省级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但剥离全国层面消费和收入总体波动后,敏感性会稳健地明显降低。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变动表明,省级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主要归因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相对于各省份之间国内商品和金融市场的更封闭。为有效提振居民消费需求以扩大内需,亟须通过提高金融和商品贸易开放水平并拓展贸易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来纠正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尽快完善金融体系运行机制、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落实贸易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多样化战略、降低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是重要政策手段。
    公共经济
    城市农民工生命统计价值研究:
    基于改进的特征工资模型 ——来自上海的证据
    彭小辉, 王常伟, 史清华
    2014, 34(1):  52-61. 
    摘要 ( )   PDF (13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生命价值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利用2009年和2012年上海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特征工资模型对样本农民工的生命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行业的伤亡风险对工资率有显著影响,改进模型比经典模型更适合生命价值的评估。基于改进模型得到的城镇农民工平均生命价值为93656万元,比基于经典模型估算的结果要高,原因在于经典模型中遗漏了消费这一重要变量。对年龄分段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生命价值与年龄的关系呈倒U型,在46岁~50岁达到最大,并且消费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其隐含的政策含义对于中国死亡赔偿、生产安全、环境和健康政策的效益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工商管理

    全球价值链还是国内价值链 ——中国代工企业的链条选择机制研究
    徐宁1, 皮建才1, 刘志彪2
    2014, 34(1):  62-74. 
    摘要 ( )   PDF (19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工企业在GVC(全球价值链)中处于微利化、被俘获的境地,无法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难以实现真正的升级。选择加入NVC(国内价值链)是代工企业突破跨国买家封锁,实现链条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代工企业在GVC和NVC链条下的博弈模型,通过比较不同链条下的均衡利润及影响因素来分析代工企业的链条选择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国内市场规模及其开发效果、代工生产经验与固定投入对在NVC运营成本的影响以及企业所处的国际和国内行业结构是决定代工企业选择GVC或是NVC的重要因素,相关案例支持笔者的理论分析结果。
    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异质性 ——基于二元选择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研究
    阮素梅1, 丁忠明1刘银国1, 杨善林2
    2014, 34(1):  75-86. 
    摘要 ( )   PDF (17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释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异质性表现,建立二元选择模型,分别采用均值回归与分位数回归两个分析方法,讨论了所有制性质、股权制衡度、公司规模等对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异质影响方式。一方面,通过分位回归系数,揭示其异质影响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概率水平预测,揭示其异质影响程度。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三个年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取得了稳健的实证结果。结果表明:这三类因素都显著影响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但影响方式呈现出异质性,表现为在价值创造能力的上尾部与下尾部都有较大的回归系数,意味着需要特别关注那些价值创造能力层次较高和较低的公司,可以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公司治理策略;各因素对公司价值创造为正的可能性影响程度表现为“折线型、台阶式”,意味着只有当各因素取值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该可能性才会发生变化,而这一变化对公司规模最为敏感,表明要想实现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公司需要进行各因素的积累与准备。
    三农问题
    城镇化与农业技术变迁的互动机制 ——基于中国数据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刘维奇1, 韩媛媛2
    2014, 34(1):  87-99. 
    摘要 ( )   PDF (17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技术变迁包括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两个方面,城镇化不仅可以直接对农业新技术的生产和扩散产生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途经促进非农技术向农业技术的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也会反作用于城镇化,即可以通过影响非农技术间接产生影响,也可以对城镇化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城镇化与农业技术变迁的互动机制,并基于中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我国城镇化过程对农业技术的影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需要充分借助城镇化的力量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本文最后提出了促进城镇化与农业技术变迁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国际经济
    资本管制决定因素的一般理论与实证分析
    宋玉华, 曾绍龙
    2014, 34(1):  100-112. 
    摘要 ( )   PDF (18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以来,资本管制和资本项目自由化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对资本管制进行了基础性理论研究,研究表明:(1)一国放开资本管制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必须满足其前提条件,即总财富大于总支出,当该条件不满足时则应实施资本管制,而一些重要因素决定总财富与总支出的关系。(2)当一国公共支出的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时,中等财富水平的国家更易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3)资本管制的实施应是逆周期的:经济越繁荣时资本项目有自由化倾向,此时应加强资本管制,抑制热钱流入,控制经济过热;相反,当经济进入衰退时有抑制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倾向,此时在防止资本外逃的基础上,应适当放松资本管制,鼓励资本流入。本文采用61个发展中国家1980—2011年的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