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2-20
    理论探索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
    改革发展的一些意见
    林岗,张晨
    2013, 33(2):  5-15. 
    摘要 ( )   PDF (16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上流行着的一些错误观点:如国有企业低效率论、国有企业垄断论、国进民退论、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论等,对坚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起了极其不良的干扰作用。本文在澄清这些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发展思路的看法。
    行业集体协商对维护农民工
    权益的作用及其实现
    杨成湘1,刘蕾2
    2013, 33(2):  16-23. 
    摘要 ( )   PDF (1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行业集体协商对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认为推行行业集体协商,不但能将农民工维权方式前置,从而改变以往农民工事后维权的方式,而且能使农民工的个人意志通过规范化的方式得到集体表达,进而改变农民工在经济方面的弱势地位。为了发挥行业集体协商对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本文认为需要解决行业集体协商主体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完善以及政府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
    论我国经济制度的价值目的
    ——基于公平正义的视野
    刘敬鲁
    2013, 33(2):  24-30. 
    摘要 ( )   PDF (8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八大把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价值本质的角度看,这就是完善我国经济制度的公平正义。经济制度作为一种价值存在,必定具有或承载着特定的价值目的,存在着价值目的的公平正义问题。任何经济制度,既有其构成要素的各个价值目的,也有其整体的价值目的,这两个层次的价值目的,都有公平正义的程度问题。公有制所要求的实现全体人民群众的统一平等的共同经济福祉,是我国经济制度的根本价值目的和整体价值目的,它在本质上是公平正义的,充分表明了我国全体人民群众在经济制度上的主体地位。我国目前需要以这一整体价值目的的公平正义的充分有效实现为宗旨,对经济制度的要素价值目的之间的关系加以进一步完善。
    经济热点
    中国资产短缺状况研究
    范从来,刘绍保,刘德溯
    2013, 33(2):  31-42. 
    摘要 ( )   PDF (17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CI指数”法对中国的资产短缺状况进行估算。研究表明,早在2000年,中国就已进入到资产短缺阶段。该期间部分时期内,中国的资产短缺状况虽有所逆转,但这更多的是源于项目追加贷款、各微观经济主体大幅增持短期存款、国内国民储蓄增幅有限甚至下降、资本跨国流入逆转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刺破资产泡沫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对微观主体过度冒险行为干预能力的不足,要求政府短期内应实施“泡沫分类管理”措施来积极应对因资产短缺引起的资产泡沫。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
    持久性影响及其对策建议
    郭熙保1,李通屏2,袁蓓3
    2013, 33(2):  43-50. 
    摘要 ( )   PDF (1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人口普查和联合国的人口预测,本文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资本积累、支柱产业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应对快速人口老龄化,必须树立科学人口发展观,分阶段放开一胎化生育政策,循序提高退休和领取养老保险年龄,同时制定与实施和人口结构变化相适应的产业规划,发展老龄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FDI与房价
    况伟大
    2013, 33(2):  51-58. 
    摘要 ( )   PDF (9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存量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外资参与的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模型,考察了外资对房价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需求环节外资流入将导致房价上涨,开发环节外资流入将导致房价下降。本文使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1996—2010年的房地产市场和FDI数据,发现开发环节外资(FDI)对中国大中城市房价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另一方面,FDI与房价的影响是非对称的,FDI对房价的影响大于房价对FDI的影响。因此,为抑制高房价,在对需求环节外资(“热钱”)严格限制下,应鼓励外资进入房地产开发。此外,收入是影响房价的最主要因素;城市化越快,房价越容易上涨。
    公共经济

    我国个人所得税:如何调节收入分配
    石子印
    2013, 33(2):  59-65. 
    摘要 ( )   PDF (10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观点认为个人所得税是公平与效率权衡的产物。但是,这种结论并没有考虑逃税因素。如果将逃税因素纳入分析框架,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机制在不同条件下将存在差异,公平与效率可能同时实现。本文从公众收入中存在的隐性收入出发,分析了这种收入对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总结出个人所得税存在高结构累进性与低结构累进性两种再分配机制。对于我国而言,低结构累进性的个人所得税才能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产业经济
    所有权结构改革对工业行业
    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基于放松进入规制的视角
    张红凤1,张肇中2
    2013, 33(2):  66-77. 
    摘要 ( )   PDF (16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和分解了我国30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所有权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技术进步明显,但对技术研发成果的吸收转化能力不足;(2)行业所有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行业的市场竞争度增强同样有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可以说明以放松规制为导向的产权结构改革和市场结构改革同时进行、互相促进的关系。
    资源与环境
    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测度及动态分析
    ——基于2000—2010年省际数据
    张雪梅
    2013, 33(2):  78-85. 
    摘要 ( )   PDF (10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尝试以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DEA模型,对西部地区2000—2010年的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almquist指数做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整个西部地区生态效率的均值小于1,未达到最有效的生产前沿,但跨期呈波动上升趋势;省际在效率水平和冗余率两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能源的消耗和工业“三废”等污染物的排放是影响非生产前沿面地区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而纯技术效率的贡献不显著,规模效率的贡献为负。
    区域经济
    社会资本与区域产业集聚: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
    戴宏伟1,丁建军2
    2013, 33(2):  86-99. 
    摘要 ( )   PDF (20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资本创造模型(CC模型)和社会资本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社会资本与区域产业集聚理论模型,考察了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产业集聚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表明,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2004年30个省(市)26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在控制了区位、经济功能、市场潜力、人力资本、政策等因素和异方差的影响后,社会资本对产业集聚有显著影响,并且在使用工具变量克服变量内生性后,以上结论依然稳健。因而,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社会资本,有助于建立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缩小区域差距。
    工商管理
    创新能力、所有权优势与中国企业
    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
    赵晶1,王根蓓2
    2013, 33(2):  100-112. 
    摘要 ( )   PDF (16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进入模式是企业战略研究领域的一大核心主题。本文关注企业微观因素与东道国宏观因素对中国企业外国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创新能力强与国际化经验丰富的中国企业选择绿地新建模式进入外国市场的可能性较大;规模经济突出且所有权优势明显的中国企业选择并购模式的可能性大。规模经济突出和所有权优势明显的中国企业,选择合资模式进入外国市场的可能性大。在选择外国市场进入模式时,中国跨国公司较少考虑文化距离、政府治理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等约束和激励因素;同时,规模效用和所有权优势而非创新能力与国际化经验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这可能是导致中国跨国公司“大而不强”、国际化竞争优势不足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