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05-16
    经济热点
    中国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张连城, 郎丽华
    2012, 31(5):  5-11. 
    摘要 ( )   PDF (10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为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决定中国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势。无论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还是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都将呈现向好的趋势。因此,2012年及其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政策选择的目标。
    我国通胀与经济增长放缓福利
    成本的比较研究
    肖争艳, 姚一旻
    2012, 31(5):  12-20. 
    摘要 ( )   PDF (77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通常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福利成本远高于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因而“保增长”的重要性远高于“防通胀”。本文认为这一判断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当前情况,核心原因是当前家庭的财产积累水平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通胀将通过财产再分配效应造成严重的社会福利损失。经过计算发现:在各组参数设定下,5%的通胀和经济增速下滑一个百分点所造成的社会总福利成本(对消费的补偿比例)分别平均是18%和59%;通胀福利成本与增长放缓福利成本之比平均为329%,相比之下,在不考虑财产再分配效应的计算方法中,该比例仅为约16%。这说明在中长期“保增长”和“防通胀”都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意义,因此宏观调控应该将二者都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
    长波理论、创新与中国经济周期分析
    周游, 翟建辉
    2012, 31(5):  21-26. 
    摘要 ( )   PDF (66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经济繁荣的唯一原因。本文通过对英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按照这一发现,通过研究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情况,本文认为,中国目前正处在创新高涨、潜在增长率下滑的阶段,虽然经济增速在短期内会放缓,但技术创新在未来5~10年内对经济会有拉升作用。除了加大研发投入,中国提高潜在增长率的关键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理论探索
    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
    欧阳峣, 生延超, 易先忠
    2012, 31(5):  27-35. 
    摘要 ( )   PDF (49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国经济发展有着诸多的经验事实,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出典型化事实,并抽象出典型化特征,这是大国经济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在界定典型化事实和典型化特征的前提下,以新兴大国的代表——“金砖国家”为经验对象,总结和概括了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包括大国国内需求的规模性与稳定性、大国要素禀赋的异质性与适应性、大国产业部门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大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大国经济结构的多元性与层次性、大国制度创新的实验性与渐进性。
    金融研究
    相对收入与个人效用——来自中国的证据
    王湘红
    2012, 31(5):  36-46. 
    摘要 ( )   PDF (44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考察相对收入和相对消费对人们的影响程度,并比较社会中不同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是否对这种影响起作用。笔者在中国城镇居民中进行了调查实验,用特定指标衡量人们对收入和消费的相对性关注程度。实证分析发现:(1)相对收入和绝对收入对个人效用的影响始终存在,但在炫耀性消费品(如汽车和住房)和非炫耀性消费品(如假期和保险)上的影响程度不同;(2)人们对相对收入和相对消费的关注程度较为集中在同一个区间里;(3)教育程度和职业显著地影响相对收入对人们的效用,男性比女性显著地更加在意汽车和住房的相对消费;(4)社会收入不平等没有显著影响对相对收入的关注度,但对住房消费的相对性有影响。这些发现为我们了解消费行为决策和认识宏观经济中收入不平等的消费效应有一定的启示。
    学术前沿
    面向中国问题的管理学研究
    郭骁
    2012, 31(5):  47-57. 
    摘要 ( )   PDF (108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托西方理论的既有管理学研究奠定了学科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但随着中国管理实践的进一步本土化发展,实践素材愈发丰富、动态,既有研究难以充分对接实践,管理学研究呈现出若干典型特征,具体表现为以西方理论为主导的外源型研究范式、以小见大的普适型研究范式和理论实践间的逻辑自证范式。随着学界对学科“贡献感”的追求以及实务界对学科“价值性”的需求,亟待构建面向“中国问题”的研究范式。该范式的核心要旨包括:树立面向“中国问题”的研究导向,开展基于“中国问题”刚性约束的适度优化研究以及确立“问题”主导下的东西方管理元素协同分工。
    民营经济
    房产税未来能成为我国地方
    财政收入的可靠来源吗
    白彦锋
    2012, 31(5):  57-64. 
    摘要 ( )   PDF (7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房地产行业近年来异军突起、畸形发展、房价高企的民生背景,探讨当前的房产税改革是否能够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解决房价高企问题,纾解民生困局,最终化解财政风险、培育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研究过程表明,第一,鉴于房产税作为一种财产税的特殊性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特殊复杂性,房产税改革过程本身就步履维艰。第二,我国社会经济、人口、城市化等因素的中长期发展,可能使房价丧失长期上涨的动力,从而使房产税丧失其未来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基础和前提。
    金融研究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中国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风险研究
    林立
    2012, 31(5):  65-71. 
    摘要 ( )   PDF (83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立为突破地方经济资金短缺,推动中国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也日益凸显。本文首次运用熵权法和物元可拓理论,对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整体上是可控的,但还是应从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三个主体角度来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
    金融转型、技术创新与中国经济
    发展方式的转变
    聂正彦
    2012, 31(5):  72-79. 
    摘要 ( )   PDF (66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建立世代交叠模型,分析金融转型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选择以投资扩张和技术转移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是后发国家促进技术进步的最优选择;当距离世界技术前沿越来越近时,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将会转向技术创新。在转变过程中,后发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具有门槛效应。后发国家在前一阶段赖以进行投资扩张的金融体制,加上追赶型发展战略下地方政府的增长最大化冲动,可能会延迟后发国家向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经济
    中国制造业增长方式和结构变迁的再检验——基于行业和时期异质性的半参数平滑系数模型
    张蕊1, 孙凯2, Subal·C·Kumbhakar3
    2012, 31(5):  80-90. 
    摘要 ( )   PDF (104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了基于充分灵活的生产函数形式的半参数平滑系数模型(SPSCM),对1999—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要素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生产率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进行了估计和测算。主要研究结论包括:研究期内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41%, 显示中国制造业进入集约增长模式。在2002—2003年期间,中国制造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伴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业环节快速扩张,资本产出弹性大幅下降,劳动力产出弹性攀升。企业规模和技术进步对生产率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自主研发对生产率的影响在时间和行业之间具有广泛的异质性,但2004年以后出现了趋同的积极影响。
    区域经济
    协同价值创造能力对服务供应链
    关系绩效的影响研究
    宋远方, 宋华
    2012, 31(5):  91-102. 
    摘要 ( )   PDF (5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基于服务供应链理论、协同价值创造相关研究、企业间关系治理理论以及组织制度理论,探讨了供应商协同价值创造服务对服务供应链合作绩效的影响,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协同价值创造除了会直接促进合作绩效的提升,还会通过改善双方的关系治理间接地促进合作绩效的提升。
    国际经济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及
    量化评估模型
    姚凯, 张萍
    2012, 31(5):  103-111. 
    摘要 ( )   PDF (94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也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拥有广泛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由于政治风险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破坏力强,已严重影响我国海外投资的安全和利益,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然而,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无论从历史还是经验看,往往对政治风险认识不足,也缺乏防范工具和防范策略。因此,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如何对东道国政治风险进行界定、分析和评估,显得愈加重要和迫切。虽然国内学者已就政治风险分析评估做了大量研究,但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本文盘点了我国企业遭遇的政治风险种类,并通过引入理论模型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我国企业对世界各国政治风险的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趋势分析法充分反映现代政治风险的特性,有效预测东道国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