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2-16
    理论探索
    中国经济安全状况监测评估:2002—2005
    顾海兵, 刘玮, 周智高
    2007, (2):  5-11. 
    摘要 ( )   PDF (23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计算安全系数表明,2002—2005年,我国经济安全的状况是逐渐降低的,而且安全级别较低,处在中或低的区间内。通过分指标考察发现,内部安全条件(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外部安全条件(外资对我国技术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是近几年造成我国经济安全恶化的主要因素。
    中国经济波动可预测性的福利分析
    陈彦斌, 韩旭
    2007, (2):  12-18. 
    摘要 ( )   PDF (24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一阶自回归随机过程来描述中国的消费波动,并重新估算经济波动福利成本和经济增长福利成本,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和消费波动的可预测性是正相关的,并且在一阶自回归假设条件下计算出的福利成本略低于独立同分布情形。
    经济热点
    中国流动性过剩原因辨析
    任碧云, 王越凤
    2007, (2):  19-25. 
    摘要 ( )   PDF (16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存贷差和外汇占款以及M2与M1差额的不断拉大等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直接成因,而是由于货币政策没有及时对经济发展出现的变化作出反应造成的。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有三条思路:一是要加大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以收紧流动性,从而预防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二是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同时,通过财政政策的扩张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为汇率自由浮动提供前提和基础。
    中国国际竞争力:强劲增长、成本优势、政府引领、社会基础——2004-2006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赵彦云, 甄峰
    2007, (2):  26-30. 
    摘要 ( )   PDF (4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4—2006年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际竞争力年鉴指标数基本稳定在310~320个,其中参与计算国际竞争力排名的稳定在126个硬指标和113个软指标;2004—2005年参与比较的国家和地区有60个,到2006年有61个,包含53个独立经济体和8个参评国家内部发展最有特色的地区[1][2][3],体现了区域竞争力的发展方向和区域竞争力在国家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4]
    能源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孙稳存
    2007, (2):  31-36. 
    摘要 ( )   PDF (17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源是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中国所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下,中国能源总体价格上升10%,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大约0.29%,最终导致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0.35%,而产出缺口在当年为0.34%,最终造成的产出损失累计为0.41%;国际石油价格上升100%将导致中国物价出现温和上升以及产出出现小幅下降,但二者均不会超过1%。
    学术前沿
    聚点理论及其发展
    李军林
    2007, (2):  37-41. 
    摘要 ( )   PDF (9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60年,谢林(Schelling)首次出版了为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体现其重要思想的著作《冲突的策略》(The Strategg of Conflict)。[1]在这本著作中,谢林提出了著名的“聚点”(focal point)概念。在谢林看来,聚点可以解释为博弈局的所有行为人都认可的历史的、文化的或者其他的一些具有突显特征(property of salience)的偶然因素。当博弈行为人之间没有正式的信息交流时,他们存在于其中的“环境”往往可以提供某种暗示(clue),使得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与各自的条件相称的策略(聚点),从而达到均衡。
    产业经济
    从劳动力转移到产业区域转移——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演变趋势分析
    陈甬军, 陈爱贞
    2007, (2):  42-46. 
    摘要 ( )   PDF (13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历史和转轨的原因,我国城市化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如劳动力转移速度趋缓,劳动力转移成本增加,以及农民工问题等。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二元结构理论,深入研究了劳动力转移问题,但没有涉及劳动力转移成本;而且这些理论大都把非农产业的吸纳能力视为随着资本积累率的提高而提高,即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升级是同步的。显然,这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我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产业梯度转移的设想,迄今为止也没有实现,制造业在东部更为集中。
    金融研究
    基于BSSI指数的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
    邹薇
    2007, (2):  47-53. 
    摘要 ( )   PDF (19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体系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有效抵御冲击、维护稳定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的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标——BSSI能更好地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防范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演变成银行危机,确保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中国银行体系的竞争力和效率。
    基于机构投资者交易需求的中国股市流动性研究
    黄峰, 杨朝军
    2007, (2):  54-59. 
    摘要 ( )   PDF (9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需求,结合对15家机构投资者的调研,通过实证数据发现:我国股市的流动性水平高于美国NYSE等世界其他主要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一般对国内股市整体流动性水平比较满意。但是我国股市流动性波动率高,并且和市场回报率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当前我国股市主要的流动性问题不是流动性水平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而是流动性风险过高并难以和价格风险相分散。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结构和市场预期的整合
    赵锴
    2007, (2):  60-64. 
    摘要 ( )   PDF (4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般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央行就政策目标、宏观经济信息、央行决策过程相关依据和程序的公布程度。汉(Hahn)[1]认为,透明度应包含目标透明度(goal transparency)、知识透明度(knowl-edge transparency)和操作透明度(operational trans-parency)。其中目标透明度是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明确,或者在一定时期内政策偏好明确。知识透明度是指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经济模型,以及央行对未来经济状况、通货膨胀预期的知识和信息公布的及时和充分程度;还包括公众对以上信息的理解程度。
    工商管理
    论企业创新的五大陷阱
    杨杜
    2007, (2):  65-67. 
    摘要 ( )   PDF (3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的长期任务,就是把企业发展由卖力气、卖产品、卖资源的阶段,提升到卖技术、卖专利、卖标准的阶段。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又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不仅需要艰苦的努力,而且需要一系列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制度创新以及观念创新等。
    企业战略投资灵活治理模式的期权博弈分析
    陈梅
    2007, (2):  68-71. 
    摘要 ( )   PDF (6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期权博弈理论是关于战略投资应对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竞争行为的不确定性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战略投资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本质上是(应对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等待的)期权价值与(应对竞争者占先行动的行为不确定性而抢先行动的)战略价值之间的权衡过程。这一理论不仅可以进行战略投资决策时机本身的分析,笔者认为它同样可以用来研究战略投资治理方式的选择问题。
    国际经济
    软件产业及其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美国、印度和中国的比较分析
    庄丽娟
    2007, (2):  72-75. 
    摘要 ( )   PDF (14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美国软件业产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产业部门贡献及贡献率指标在衡量某个产业部门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作用方面简单而直观,从而被广泛运用在经济增长分析中[。1]表1分别给出了美国计算机业、软件业及其出口状况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情况,从表1可以看到,软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计算机,软件业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总体上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软件业出口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接近于0,这表明美国软件贸易额变化对GDP波动的影响微不足道。
    动态与综述
    产业安全问题讨论综述
    付敏
    2007, (2):  76-80. 
    摘要 ( )   PDF (7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21世纪,产业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民族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不仅通过贸易的全球化加剧了全球产业的竞争,使各种传统的民族产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它还通过生产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使民族国家的内部分工模式、产业链以及相应的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不仅损害了经济发展的正常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而且还丧失了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和核心技术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