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6-10-16
    理论探索
    微观生产函数与总量生产函数的矛盾——技术再转换
    柳欣, 曹静
    2006, (10):  5-11. 
    摘要 ( )   PDF (11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替代原理”和利润最大化的假定,新古典学派得出命题:利润率与人均资本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单调关系。该命题在单一产品或同比例要素模型中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一进入异质品模型就会面临“技术再转换”的悖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异质品模型中,在统一利润率的假设下,收入分配会影响相对价格,从而技术不能按人均资本量排序。“技术再转换”的悖论使新古典的总量生产函数受到质疑。
    知识视角下的企业——对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质疑
    李建华
    2006, (10):  12-17. 
    摘要 ( )   PDF (6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制度经济学的逻辑缺陷在于:不能由不完全契约导出将“剩余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赋予特定一方的结论;动力机制不足以解释企业发展的事实;委托代理和产权理论不能解释资本主义企业的合理性。20世纪末以来的社会经济基础日益凸现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缺陷,知识在理解企业的性质和组织上具有基础意义。
    经济热点
    国有资本管理“去政府化”
    荣兆梓
    2006, (10):  18-21. 
    摘要 ( )   PDF (5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假如有这样一种国有资产,它有明确的产权边界而与国库财产严格分开,资产的进入和退出必须经过立法机构的法定程序;它有专业的理财专家管理而与政府机构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专家的选任不经过政府机构也不依据政府官员的标准;它承担单纯的资本增值职能而与政府的任何公共目标无关,不需要特别接受任何一级政府以公共目标为由的发号施令;它以虚拟资本的形式在资本市场营运而与公司法人财产分开,资产营运状况公开透明易于为公众监督。
    金融研究
    中国资本流动风险预警研究
    金祥荣, 徐子福, 霍炜
    2006, (10):  22-27. 
    摘要 ( )   PDF (9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鉴FR早期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方法,建立适用于预测我国资本流动脆弱性风险的预警系统。我国从未发生过货币危机,在风险预警模型建立时,只能使用我国资本流动脆弱性的变化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外汇储备/GDP、外汇储备/M2、GDP增长率与我国资本流动脆弱性变化相关性最强,应当作为我国当前预防资本流动脆弱性恶化的重点检测指标。
    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的商业银行规模与效率关系研究
    郑兰祥
    2006, (10):  28-33. 
    摘要 ( )   PDF (11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商业银行机构规模、人员规模与其效率之间关系的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通过扩大规模无法取得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其背后的原因在于随着规模扩大,银行内部竞争将会加剧,从而阻碍了效率的提升。要达到规模与效率正向促进的目的,必须妥善解决好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竞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产业经济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
    吴巧生, 成金华
    2006, (10):  34-40. 
    摘要 ( )   PDF (24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我国1980—2004年的经济与能源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现有能源消耗强度完全分解模型的求解方法,开展六部门结构变化及其能源消耗强度变化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影响方向及影响份额研究表明:用简单平均微分PDM2方法分解计算的结果误差是相当小的,效果满意;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其中,工业部门的技术改进是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主导因素。
    网络产业收入监管激励问题研究
    李虹
    2006, (10):  41-46. 
    摘要 ( )   PDF (16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网络产业,各国都对其收入实施严格的监管。而如何采取具有激励作用的收入监管,历来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该方面进行的综述性研究表明,在不对称信息存在的情况下,采取基于成本的收入监管机制,监管机构不得不对低效率企业的产出进行扭曲,同时高效率企业获得信息租金;而采取基于价格的收入监管机制,在考虑了企业的努力程度时,低效率企业的努力程度将受到向下的扭曲,同时高效率企业获得信息租金。分析还表明,在基于价格的收入监管机制下,价格机制的选取和激励问题可以分开考虑。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国际化:珠三角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的比较
    谢健
    2006, (10):  47-51. 
    摘要 ( )   PDF (10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呈现出快速的经济增长态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三角模式”。这些区域经济的发展,除了制度层面上的差异以外,还表现在区域开放路径上的差异[1]。随着体制因素影响的趋弱,区位特征、资源禀赋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地方政府财政决策机制的完善
    曾维涛
    2006, (10):  52-55. 
    摘要 ( )   PDF (6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都有一个隐含的假定前提,就是在任何国家,公共部门都是由单一的政府实体组成的。然而在实践中,每个国家除了中央政府以外,实际上都存在着多级地方政府,并且地方政府的收支关系对于社会总供求平衡具有很大的调节作用。
    工商管理
    价值观、控制权与战略选择——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福特与通用的战略比较
    罗必良, 李孔岳
    2006, (10):  56-61. 
    摘要 ( )   PDF (8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的机遇与威胁、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优劣势只是战略选择的必要条件,企业控制权掌握人的价值观才是决定战略选择的内在深层因素;战略选择并非是一个完全理性的计划过程,而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企业内部参与者相互博弈的演进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企业控制人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选择相应的战略;面对不同企业的战略竞争,企业控制人也会根据战略实施的结果来反思价值观,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做有限度的战略调整。
    上市公司董事会监督机制替代效应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徐二明, 张晗
    2006, (10):  62-67. 
    摘要 ( )   PDF (12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董事会的监督机制——领导权结构、董事会构成和董事会持股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不是孤立的,不同的监督机制的组合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不同的绩效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机制之间的相互替代。公司绩效依赖于一系列董事会监督机制在维护公司整体利益问题上的效率性,而不是依赖于任何单一的机制。
    基于随机政策的人力资本道德风险防范
    黄修权, 顾银宽
    2006, (10):  68-72. 
    摘要 ( )   PDF (12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斯(Coase)的“企业契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命题是,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相对于市场而言,企业是一种不完备的契约。[1]正是由于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契约不完备性和信息非对称性,诱发了人力资本的机会主义行为。在随机因素不可确知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可能隐藏自己的行为,由于劳动契约签订之后,组织(雇主)无法完全监视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受雇者的怠惰行为可能不被察觉,产生所谓“道德风险”问题。
    在华日企内部沟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康青
    2006, (10):  73-75. 
    摘要 ( )   PDF (4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日两国在经贸关系上日益紧密。密切的经贸关系既给中日两国企业蓬勃发展带来机遇,也给这些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企业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大量案例表明,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已经对在华日企管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为此,本文以3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在华日企为样本,通过考察其内部沟通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在华日企实施有效的内部沟通,促进组织内部多元文化协调融合,提出有益的建议。
    动态与综述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讨论综述
    杨万东
    2006, (10):  76-80. 
    摘要 ( )   PDF (4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投资膨胀并行,在这一过程中,产能过剩问题在近年来不断被各类媒体提及,成为讨论中国宏观经济不能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理论界和实业界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现将有关这一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