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4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12-16
    上一期   
    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耦合发展
    林木西, 王聪
    2024, 44(12):  1-18. 
    摘要 ( )   PDF (118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耦合发展模型,基于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2007—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耦合度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系数和莫兰指数对耦合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Tobit模型探讨了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在全国层面上,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耦合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但目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第二,耦合度的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除东北地区存在σ收敛外,全国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呈发散态势;耦合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大部分省份呈“高-高”或“低-低”聚集特征。第三,金融规模、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福利对耦合度有正向影响,政府干预有负向影响,且这些因素对耦合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

    创新型货币政策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基于融资和治理的双重视角
    彭俞超, 郜宜婷, 朱菲菲
    2024, 44(12):  19-35. 
    摘要 ( )   PDF (109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创新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扩容这一外生事件,本文研究了创新型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章发现,创新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此外,不同于之前文献广泛讨论的融资约束渠道,本文发现,创新型货币政策还能够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监督效果,通过公司治理渠道,双管齐下地打破企业创新所面临的桎梏。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未来货币政策框架、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启示。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2024年):筑底回稳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2024, 44(12):  36-55. 
    摘要 ( )   PDF (120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4年是中国经济触底企稳之年。在经历了2020—2022年三年疫情冲击和2023年恢复性增长后,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深处呈现“流量恢复”与“存量调整”激烈碰撞的局势,面临与以往时期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使得中国经济在总量与结构、宏观与微观层面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新特征、新问题。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体实现了预期发展目标,但面临的下行压力和风险挑战持续增多;第三季度末,中国调整宏观政策定位,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有效扭转了中国经济逐季下行的态势,呈现八大触底企稳迹象。随着各项指标改善,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触底反弹,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并以更好的姿态迈向2025年。2025年是中国经济筑底回升之年。与2024年不同,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四大新机遇。同时,2025年也是多重力量交织下的结构调整年,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值得关注的下行风险。在上述定性判断基础上,本报告对2024—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情景预测,建议将本轮宏观调控进行到底、将符合政策一致性评估的改革举措尽快推出,并提出了七方面具体举措。

    渐进式延迟退休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责任:基于精算模型的测算*
    曾益, 聂韬
    2024, 44(12):  56-72. 
    摘要 ( )   PDF (110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4年9月13日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正值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十年过渡期结束之际。本文构建精算模型测算过渡期结束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财政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1)假定过渡期未结束,2025—2050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累计财政责任为10624万亿元;(2)当过渡期结束,养老金待遇计发执行新办法,如果补齐全额供款单位退休人员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或做实全额供款单位所有参保人员职业年金单位缴费,累计财政责任为6497万亿~7432万亿元,相较于过渡期未结束情形,累计财政责任下降3005%~3885%;(3)进一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相较于前一情形,若男性和女性分别于63岁和58岁退休,累计财政责任下降1929%~2366%,若男性和女性分别于66岁和61岁退休,累计财政责任下降2681%~3286%。综上,过渡期结束会大幅度减轻财政责任,且进一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以显著减轻政府负担。

    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的影响
    戴明禹, 滕曼茹
    2024, 44(12):  73-92. 
    摘要 ( )   PDF (13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破题之道。本文利用200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以供应链溢出为视角,结合供应链市场地位差异,探究了国有资本参股对被参股民营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提升了被参股民营企业主要供应商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期限,但降低了主要客户的银行信贷融资水平,表现出非对称性的供应链溢出效应;机制研究发现,被参股民营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增信作用的非对称性是重要的内在影响机制。同时,被参股民营企业会通过向下游企业提供商业信用以替代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缓解其融资困境,表明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能够通过增信效应和商业信用供给方式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能力。此外,当信贷政策较宽松、供应链依赖性较高时,供应链溢出效应更显著。最后,国有资本参股对被参股民营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在供应链整体的稳定性。本文研究结论对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供应链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双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
    易靖韬, 范雪雯
    2024, 44(12):  93-110. 
    摘要 ( )   PDF (119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地缘政治博弈和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等外部因素导致全球范围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规避母国和东道国双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以2004—2017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双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边界。研究发现:双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促使中国企业更倾向以跨国并购模式进入东道国;且与东道国相比,母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显著削弱了母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跨国并购模式的促进效应;此外,中国企业对双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关注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呈现出非对称特征。在当前不确定性和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中国政府制定引导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支撑。

    科举、地方精英与传统社会的演化:来自宋元中国的证据
    雷鸣, 赵天睿, 邓宏图
    2024, 44(12):  111-128. 
    摘要 ( )   PDF (115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举制度是保障中国传统社会运行的重要制度,本文从短期冲击与长期影响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基于宋元交际后科举中断这一外生冲击,广义双重差分回归结果显示,宋代累积的进士规模越大的地区,爆发民变的可能性也越大。进一步讨论显示,科举废除导致科举精英进一步向“地方精英”转变。最后,地方精英阶层的形成演进为后世明清传统地方社会格局奠定了历史制度基础。本文讨论了制度与治理的社会意义及长期影响、传统社会地方精英阶层主导下的社会稳态的形成演进过程及其对当代地方治理的启示价值,并论证了“宋代近世论”等历史命题的意义。

    数理模型园地
    下沉市场、产品质量与流量博弈
    王诗桪, 张思思, 许桦, 高廷帆
    2024, 44(12):  129-145. 
    摘要 ( )   PDF (118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平台是激活下沉市场、释放国内需求的重要方式。基于纵向差异化模型,本文分析了流量竞争情境下,不同的流量类型、流量定价方式对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域流量在促进竞争、降低价格的同时,也因扩张市场规模提升了商家利润。然而,具有垄断势力的平台参与流量定价分发后,对异质性流量将采取不同垄断收益获取方式,此时公域流量对商家和消费者的积极作用有所减弱,特别是对下沉市场开发的积极作用将进一步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