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2-16
    经济热点·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
    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的潜在增长率*
    黄泰岩, 张仲
    2021, 41(2):  4-12. 
    摘要 ( )   PDF (47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因此测算和回答能否和如何如期实现该目标,对于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坚持“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根据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对2021—2035年我国潜在增长率变化进行了测算。一是参照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在我国相同发展阶段时各主要生产要素的变化,模拟设定我国未来各主要生产要素的增长率;二是通过运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基准、乐观和悲观三种不同情境下未来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验证我国2035年发展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三是依据主要要素对潜在增长率的贡献度,提出我国如期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的相应政策建议。
    混改股权制衡与“脱实向虚”:抑制还是促进*
    祁怀锦, 于瑶, 刘艳霞
    2021, 41(2):  13-27. 
    摘要 ( )   PDF (80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存在金融资产配置的主业“挤出效应”现象,本文从国企混改视角探讨了非国有与国有股权制衡对“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混改股权制衡度与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当非国有股权占比超过国有股权占比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在“抑制”区间内,混改股权制衡度通过缓解代理问题降低了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在“促进”区间内,混改股权制衡度通过激化代理问题引发了金融资产配置水平的提高。另外,相比长期投资性金融资产,混改股权制衡度主要对短期投机性金融资产的影响更加敏感。当样本为央企时,混改股权制衡度与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当样本为地方国企时,两者仍然为U型关系。混改股权制衡度与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U型关系仅体现在商业竞争类行业中。本文的研究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金融资产配置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础设施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农村公路的考察#br#
    #br#
    张亦然
    2021, 41(2):  28-39. 
    摘要 ( )   PDF (64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防范“精准扶贫”后重新返贫,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减贫效应引人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库,利用工具变量估计的方法,实证检验“通公路”这一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农村居民家庭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通公路”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的恩格尔指数,并且低收入家庭的恩格尔指数下降得更加明显。这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减贫效应显著。机制分析的结果显示:通公路以后,农村家庭所获得的政府直接补贴显著增加,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比重显著降低,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人口数显著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改善通过提高政府补贴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两个渠道发挥减贫效应。
    不同生育率情形下养老保险筹资模式比较研究*
    万春林, 邓翔, 路征
    2021, 41(2):  40-53. 
    摘要 ( )   PDF (78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研究普遍认为,基金制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优于现收现付制,但这几乎都是基于人均资本视角的判断。本文在外生和内生生育率两种情形下,从福利经济学视角分析基金制是否完全优于现收现付制。理论模型表明,在一定参数组合下,无论外生生育率还是内生生育率,都存在使现收现付制下社会福利高于基金制下社会福利的养老保险缴费率。模型的数值模拟显示,存在使现收现付制下社会福利更高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且在外生生育率下(符合我国生育政策)现收现付制缴费率在12%左右社会福利最高,内生生育率下(符合发达国家生育政策)现收现付制缴费率在6%左右社会福利最高。前一数值与已有研究成果观点相近(我国社会统筹部分缴费率应下降到15%左右),后一数值与美国(62%)、日本(77%)等发达国家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缴费率相近。稳健性检验显示,只要参数赋值在合理范围内,数值模拟主要结论不变。本文为降低现行我国社会统筹部分养老保险缴费率提供了理论借鉴。
    银行业联合授信制度制约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了吗*——基于沪深A股公司的分析
    黄飞鸣, 童婵
    2021, 41(2):  54-69. 
    摘要 ( )   PDF (86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银保监会出台联合授信管理制度旨在抑制企业过度融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检验该制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采用2014—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运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回归实证考察联合授信机制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发现联合授信对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包含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呈现显著抑制效应,其中联合授信对投资过度的抑制效应最大。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国有、大规模、低负债、高盈利等异质属性的企业,联合授信对非国有、小规模、高负债、低盈利等属性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尤其是投资过度)抑制效应更为显著。
    资本市场开放能抑制企业避税吗*——基于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支晓强, 王瑶侯, 德帅
    2021, 41(2):  70-84. 
    摘要 ( )   PDF (78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市场开放作为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刻改变了中国资本市场交易者结构特征,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自利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沪港通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显著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抑制高管避税寻租动机,而且有助于改善公司信息质量、增加避税成本,从而降低企业避税水平。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这一影响对于税收征管强度较低地区的企业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可以作为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促进企业规范自身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这为后续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资本市场开放与自愿性信息披露*——基于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实验检验#br#
    #br#
    唐建新, 程利敏, 陈冬
    2021, 41(2):  85-97. 
    摘要 ( )   PDF (75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资本市场开放为研究对象,以沪港通和深港通为背景,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基于2011—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管理层业绩预测代表自愿性信息披露,采用多期DID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意愿和精度影响,并检验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资本市场开放提高了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意愿和精度,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保持一致。机制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公司外部信息需求效应和内部管理层激励效应影响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意愿和精度。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面临不同内外部环境的公司影响不同。
    小微企业如何提升信息沟通绩效*——基于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与社交媒体可见度的研究
    曾雪云, 郝宁华, 时准
    2021, 41(2):  98-112. 
    摘要 ( )   PDF (88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微企业将社交媒体视为可用资源进行信息沟通的能力,将有力改善公众对其社会存在性的感知。本文就此提出社交媒体可见度这个信息沟通绩效目标,并以资源基础观和能力基础观为理论基础,确认了一个新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分析框架——面向社会化客户的信息生成、信息传播和信息响应能力的三维六要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收集实际运营数据展开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提升小微企业社交媒体可见度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分别为:经常性生成信息的能力、基于奖励的信息传播能力、基于服务的信息响应能力;并且,基于内容的信息响应能力也在多项检验中具有显著性。调节效应还显示,年轻企业主经营的小微企业,其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对可见度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探讨了小微企业在网络经济下的社交媒体行为,对于提升小微企业生存能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