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16
    上一期   
    纵向监管、地方选择性供地与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周玉龙, 刘玉海, 宋悦
    2024, 44(2):  1-16. 
    摘要 ( )   PDF (11102KB) ( )   数据代码等(9057)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政府的有效执行是中国式分权下提升中央发展战略实施绩效的关键,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治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微观工业用地供应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的通报结果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中央环保督察对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策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促使地方政府降低污染密集型工业用地供应,增加清洁型工业用地供应,从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机制分析发现,中央环保督察通过地方领导人职业发展激励机制以及产业转型能力机制对不同特征的城市工业土地供应结构策略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结论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央地互动关系与地方利用土地偏向性供给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具有政策启示。
    高质量发展之路
    政府环境信息披露提升环境治理成效
    时培豪1, 吴传清1, 黄庆华2
    2024, 44(2):  17-30. 
    摘要 ( )   PDF (9107KB) ( )   数据代码等(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2010—2020年污染物排放数据,采用多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政府披露环境信息对微观主体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强度会激励企业开展环境整治行动,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升环境治理成效。政府环境信息披露发挥治理效应主要通过加大地区环保执法力度和强化公共环境监督两种途径实现。受政府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企业改善环境治理成效的同时会提升创新能力、经营效率和财务绩效。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转型驱动力:收入效应还是相对价格效应
    于泽, 吴珂
    2024, 44(2):  31-48. 
    摘要 ( )   PDF (11135KB) ( )   数据代码等(1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结构转型框架,以居民消费在各部门的分配份额度量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利用1992—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及投入产出表等数据,通过对偏好进行非线性估计并结合反事实分析方法,实证探讨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驱动力。研究发现:消费的不同定义和测度方式会使结论出现差异。在最终消费支出定义下,收入效应是驱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在消费增加值定义下,若利用支出法GDP方法构造消费,则相对价格效应对2002年之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贡献大大增强。本文在理论层面为结构转型相关研究提供了需求侧视角,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明确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进而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下消费提质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及参考。
    城市间房价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小亮1, 陈衎2, 王兆瑞3, 肖争艳2, 4
    2024, 44(2):  49-64. 
    摘要 ( )   PDF (9707KB) ( )   数据代码等(4733)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增速的分化走势,“因城施策”逐渐成为主基调,为此需要准确识别不同城市房价分化的主要因素。本文综合使用XGBoost等机器学习方法以及SHAP值解释性方法,基于2009—201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并分析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分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预期因素在多轮房价分化期间都起到重要驱动作用;(2)货币政策本身并不是房价分化的主要因素,但可以通过影响预期导致房价分化;(3)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本身也不是房价分化的主要因素,但也可以通过影响预期导致房价分化。有鉴于此,“因城施策”的关键在于稳定公众对房价的预期:一线城市应在控制土地成本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住房供给,削弱由于供不应求所带来的房价上涨预期;二三线城市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和环境质量,改善居民购房需求,防范人口外流带来的房价下跌预期。
    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投资“脱实向虚”
    昌忠泽1, 李汉雄2, 毛培3
    2024, 44(2):  65-80. 
    摘要 ( )   PDF (9795KB) ( )   数据代码等(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债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作用是当前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采用2009—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融资结构视角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导致了非国有上市公司实体投资下降和金融投资上升,而对国有上市公司投资没有显著影响;第二,这一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行业和企业个体异质性;第三,在地方政府债务攀升下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变化,是导致企业投资“脱实向虚”的潜在影响机制;第四,从发展角度来看,金融投资收益率会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增加而下降,因此长期持续增加金融投资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而政府债务资金投向基建民生领域能够缓解实体投资下滑。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劳动力市场摩擦、企业进入退出与经济波动
    周慧珺1, 赵扶扬2, 傅春杨3
    2024, 44(2):  81-96. 
    摘要 ( )   PDF (9384KB) ( )   数据代码等(162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一个DSGE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摩擦及企业的进入退出机制,通过四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力市场冲击考察了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疫情冲击将首先导致失业增加,然后传导至企业端,引起单个企业产出下降和中小企业退出,进一步抑制对劳动力的需求,形成正反馈循环。在劳动力市场摩擦和企业数目下降两个机制的互相强化下,短期冲击会带来持续性的影响,仅存在一个季度的冲击也会导致宏观经济的波动持续数年。最后,本文通过政策分析为稳定就业、纾困中小企业等举措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技术进步、反鲍莫尔成本病与制造业占比
    张培丽, 徐奇舟
    2024, 44(2):  97-116. 
    摘要 ( )   PDF (12234KB) ( )   数据代码等(20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技术进步会导致服务业占比上升,制造业占比下降,这就使得我国既要坚持创新驱动,又要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面临理论上的悖论。本文立足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已经高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新变化,指出我国存在着反鲍莫尔成本病现象,即制造业领域而不是服务业领域存在鲍莫尔成本病,这修正了鲍莫尔理论模型,从技术进步角度找到了我国制造业占比下降的根本原因,为创新驱动和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同步实现提出了逻辑一致的理论解释。此外,论文借助WIOD数据库2000—2014年1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起制造业TFP增速每提高1%,制造业占比将提高23%,TFP水平提升会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结构性需求冲击、政策独立性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张成思, 田涵晖, 王晨曦
    2024, 44(2):  117-132. 
    摘要 ( )   PDF (9532KB) ( )   数据代码等(28)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构性需求冲击非对称地影响不同生产部门产品需求。本文研究此类负向冲击下,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实施及配合才能实现“稳就业、促消费”目标。本文建立了区分直接和未直接受冲击部门的DSGE模型,考察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及政策协调机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政府消费和对企业补贴适用于稳定就业;对家庭转移支付和降低个人所得税适用于促进消费;利率工具比法定存准率工具更有效。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有利于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发挥作用。
    数理模型园地
    数字平台嵌入本国供应链:国际竞争力与政府规制
    许恒1, 张一林2, 刘龑3
    2024, 44(2):  133-150数字平台嵌入本国供应链:国际竞争力与政府规制. 
    摘要 ( )   PDF (11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际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的影响下,国际竞争逐渐向供应链竞争转移。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各国努力将数字技术运用于供应链的生产、物流、消费等环节,以提高本国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关注了在国内外供应链竞争的环境下,本国供应链的数字化和平台化应用对其竞争力和福利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数字平台嵌入本国供应链时,数字平台所构建的网络空间能够降低节点企业搜寻交易相对人的成本、提高交易概率,进而降低供应链“断链”风险。但同时,供应链对数字平台的技术性依赖可能会转化为数字平台的市场支配地位,若数字平台为了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对供应链节点企业制定过高的接入价格,则有可能再次引发本国供应链竞争力弱化的问题。因此,政府可通过构建和培育可竞争的数字平台市场,防范数字平台嵌入供应链后挤占供应链价值的风险,以维护和提高本国供应链在数字化和平台化转型过程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