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8-10-16
    经济热点
    贸易开放、人口规模与中国地方政府规模:驱动还是补偿*
    陈太明
    2018, 38(10):  5-20. 
    摘要 ( )   PDF (80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贸易开放、人口规模和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之间联系究竟是驱动促成还是补偿所致的争论,本文基于中国29个省份1978—2013年三个维度样本数据,首先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地方政府规模具有正向影响,人口规模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不确定,人口规模对贸易开放存在正向影响。采用多种内生性处理方法的估计表明,贸易开放对地方政府规模的正向影响是因果性的。上述结论在不同的估计方法、数据类型、模型设定下均十分稳健。人口规模并未在贸易开放与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正向联系中起到居间驱动作用,贸易开放基于风险补偿机制直接推动了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不断膨胀。因此,伴随“一带一路”的有序推进,适度提高地方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支出规模可能势在必行。
    理论探索
    收入分配、需求体制与经济增长*——基于“马克思-凯恩斯-卡莱茨基”理论的经验研究
    赵峰1,陈宝林1,章永辉1,季雷2
    2018, 38(10):  21-29. 
    摘要 ( )   PDF (5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运用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对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总需求的长期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马克思-凯恩斯-卡莱茨基”(MKK)理论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为工资拉动型,但是包括净出口在内的总需求体制为利润拉动型。(2)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对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净出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和国企主导的“逆周期”投资和非利润导向型投资。(3)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民间投资占比提升,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有向利润拉动型转型的趋势。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需求体制更偏向于利润拉动型。
    公共经济
    财政纵向失衡、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储德银,邵娇
    2018, 38(10):  30-43. 
    摘要 ( )   PDF (7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释放体制红利是助推地方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增进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诠释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继而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将财政纵向失衡、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同时纳入分析框架,实证探究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而后通过进一步标准化回归估计考察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不仅通过直接作用渠道显著降低经济增长,还通过作用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抑制效应。
    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耦合及调控格局*
    张红凤,曲衍波
    2018, 38(10):  44-54. 
    摘要 ( )   PDF (57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机理,分析了2005—2015年我国各省份的城镇化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步状态以及变化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我国各省份综合城镇化水平均平稳上升,动态变化呈一定的收敛性,土地集约化水平有所下降,省际差异较大。(2)各省份整体表现为城镇化超前于土地集约化,同步状态具有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有50%省份的同步类型保持不变。(3)城镇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耦合关系表现为正向的挂钩协调,并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和地域时效差异性。(4)东部发达省份的土地集约利用出现退化现象,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进程则相对缓慢。未来东部地区应加大存量土地开发力度并提高供地门槛,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并加强资本和技术的替代与互补效应。
    金融研究
    动量思想与大宗商品的战术配置价值*——基于BlackLitterman模型
    谭华清1,赵学军2,黄一黎3
    2018, 38(10):  55-70. 
    摘要 ( )   PDF (91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讨论了大宗商品的战术资产配置价值。通过利用1973—2016年的季度数据,笔者提出了基于动量思想的BlackLitterman配置模型。该配置模型表明,在传统股票债券组合中加入GSCI大宗商品指数会明显改善组合的回报。在适当的策略周期下,加入大宗商品指数还能够提高组合的夏普比。这表明,大宗商品指数的战术配置价值明显。与其他常见的配置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基于动量思想的BlackLitterman模型表现相对较好。上述发现在经过交易成本调整后仍然成立。
    企业与组织研究
    儒家传统文化与公司违规行为*——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分析
    程博1,熊婷1,林敏华2
    2018, 38(10):  72-86. 
    摘要 ( )   PDF (79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按照“文化-行为”的逻辑,探讨了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儒家传统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两市的中国家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儒家传统文化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与正式制度(法律)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力越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越低;并且在儒家传统文化与正式制度(法律)两者交互叠加作用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更低。
    增长与发展
    中国民众能源问题意向与政府政策导向——基于问卷调查研究*
    方行明,张焱,杨锦英,魏静,
    2018, 38(10):  87-101. 
    摘要 ( )   PDF (68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从民众对能源的关心程度、民众对能源知识和能源国情的了解程度、民众对能源问题的看法、民众对用电问题的反映以及民众对核能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能源问题比较关心,具有一定的能源知识,但对能源的国情了解程度不够;民众对能源问题的看法和用电问题比较理性;民众对发展可再生能源持支持的态度,也愿意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承担一定的费用;特别是,大多数受访者对核能的发展是积极支持的;民众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如何平衡好民众能源使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还发现,人们的环境责任感与收入水平存在相关性,这在行为科学或行为经济学上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选择:混合型还是价值型*
    张红霞
    2018, 38(10):  102-112. 
    摘要 ( )   PDF (59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投入产出技术用于能源问题的分析时,当前文献中有两类模型: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型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其中价值型模型应用更为广泛。本文从能源平衡方程入手,对这两类模型的本质特点和差异进行了辨析,通过严格证明,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在技术系数矩阵稳定的条件下,出现新的最终需求时,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模型仍然保证能源平衡方程的成立,具备一致性。第二,在技术系数矩阵和能源价格矩阵稳定的条件下,出现新的最终需求时,价值型能源投入产出模型无法保证能源平衡方程的成立。虽然价值型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在初始构建过程中使用了能源平衡方程,但本质上是以价值单位的投入产出方程为根本出发点的,并没有考虑能源平衡方程在新的最终需求发生时是否仍然成立的问题,没有考虑能源使用的一致性。因此,一般情况下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模
    型更为合理。第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两类模型等价:(1)当最终需求结构保持不变,而只有最终需求总量发生变化时;(2)当能源在各使用部门之间的价格完全相同时。这些结论为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恰当的能源投入产出模型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