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4-07-16
    经济热点
    面向内需与新丝绸之路 ——环渤海经济发展新战略
    贾根良
    2014, 34(7):  5-12. 
    摘要 ( )   PDF (13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的环渤海经济发展战略仍沿袭着过去20多年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并从低端加入全球价值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存在着严重的内在缺陷,与发达国家成功崛起的历史经验背道而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内需主导和南南贸易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着世界经济新格局的逐步形成,环渤海经济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内需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建立以中国企业为龙头的全球价值链的新战略和新模式上先行先试,率先取得突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和世界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新引擎。
    理论探索
    基于SFA方法的碳排放效率
    区域差异化与协调机制研究
    雷玉桃, 杨娟
    2014, 34(7):  13-22. 
    摘要 ( )   PDF (1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主要采用SFA模型,将对碳排放效率有影响的七个变量加入模型,测算出1996—2011年的碳排放效率值。然后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了碳排放效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碳排放效率在整体上处于上升阶段,在地区上存在趋异的现象,即碳排放效率随着时间的发展表现出更大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系统的碳排放协调机制,保证碳交易市场有效运行。
    加工贸易的本土增值
    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放大效应
    徐圆1, 徐康宁2
    2014, 34(7):  23-33. 
    摘要 ( )   PDF (15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2001—2010年中国11个制造业的季度进出口贸易数据,利用面板DOLS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升值联合出口品本土增值对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出口品本土增值度的提升,原本缺乏汇率弹性的加工贸易出口将变得敏感,而加工贸易进口由于与出口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因而汇率弹性也表现出显著为负。加工贸易的本土增值将放大人民币有效升值对减少中国贸易顺差的作用,因此,加快国内技术进步,生产更加复杂的中间品,将适当缓解人民币“被迫”持续快速升值的压力。
    公共经济
    质疑食品价格管制 ——兼论政府管制职能定位
    周小梅
    2014, 34(7):  34-42. 
    摘要 ( )   PDF (15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食品安全市场存在不同程度失灵。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是通过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向企业传递信号的,并以此激励企业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部分食品价格上涨是消费者增加食品安全需求的反应。借助案例研究发现,政府对食品价格管制将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食品价格管制与食品安全管制目标间存在冲突。食品安全危机重重,政府应慎用价格管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应明确管制职能定位,放松食品价格管制,切实有效地加强食品安全管制。
    弹性分成:分税制的契约与影响
    吕冰洋1, 聂辉华2
    2014, 34(7):  43-50. 
    摘要 ( )   PDF (1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契约角度分析分税制的性质,并用统一的框架解释了分税制的正反两方面作用。研究认为:中国的分税制本质上是一个弹性的分成合同系统。它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于剩余分配的各种子契约的组合。这些子契约可归为四种基本形式——工资合同、定额合同、分税合同和分成合同,并且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由此构成了一个富有弹性的分成合同系统。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这个激励系统能够激励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但是易扭曲地方政府行为,促使经济重复建设和粗放型增长模式的形成。
    金融研究
    人民币区域接受程度:
    指数构建与影响因子计量 ——以东盟及中国香港为例
    苏治, 李进, 方彤
    2014, 34(7):  51-63. 
    摘要 ( )   PDF (17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危机以来,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步推进“去美元化”进程,已是国际社会共识。周边化及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建立人民币区域接受程度监测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东盟及中国香港人民币使用情况的分析,提出人民币区域接受程度指数的构建框架并进行影响因子的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在政策推动及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未来东盟人民币接受程度将持续提升,但短期内受经济政治影响会出现较大反复;(2)受政策推动、存款规模较小以及贬值预期影响,中国香港人民币贸易接受程度的提升快于金融接受程度,提高人民币存款占比有助于提升人民币接受程度;(3)中国香港经济状况对人民币接受程度的影响力要高于内地,反映出货币国际化是市场自发选择的过程;(4)由于货币替代影响双边货币政策效果,中国香港通胀水平、利率以及内地通胀水平会受中国香港人民币接受程度的反向影响。
    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研究评述
    赵然1, 伍聪2
    2014, 34(7):  64-75. 
    摘要 ( )   PDF (15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交易媒介职能的发展关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进展程度,该职能的微观市场表现即为国际贸易中企业结算货币的选择。基于此,本文对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的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的研究进行了仔细梳理和阐释。伴随着欧元的发展,对该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从纯理论到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的独立研究到宏微观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企业结算货币选择模型将企业结算货币的选择从微观经济学层面转变为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变量。文章最后,本文依托于相关理论并结合大量贸易数据,提出制约人民币国际交易媒介职能发展的重要因素即是我国出口产品差异化程度过低,企业缺乏竞争力。
    国际经济
    基于欧债危机的欧盟多层次区域治理
    张淑静
    2014, 34(7):  76-87. 
    摘要 ( )   PDF (20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大量翔实的统计数据,首先分析部分欧元区成员国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与表现,然后深入研究重债国、欧元区和欧盟的综合治理措施。结果发现,产业结构不合理、贸易逆差较大、政府收支失衡、统一货币政策与分散财政政策并存等内因是导致危机的关键,全球金融危机是重要加速器。针对欧债危机的欧盟多层次区域治理,集短期应急措施、中期整改措施与长期预警机制的建立为一体,是超国家机构与主权国家之间协调一致的共同治理,对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后危机时代中国与
    欧美财政政策协调研究
    孙瑾1, 郑雅洁2
    2014, 34(7):  88-100. 
    摘要 ( )   PDF (2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达瓦斯两国财政离散度的测算和MSVAR模型对中美、中欧财政政策协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欧的财政政策相关程度比中美要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地方财政分权模式与欧元区相似,以及美元霸权地位的“资本双向流动模式”所决定。债务危机后需要各经济体进行统一协调的财政方案,否则一个开放经济体政策的作用效果会被抵消。目前中国在国际政策协调中仍处于从属地位,未来美国的财政赤字将大幅下降,同时欧元区的赤字也将波动下降,中国要加快做好经济结构调整。
    三农研究
    我国农民合作社设立机制
    ——基于产业组织生态学理论的探讨
    梁巧1, 王鑫鑫2
    2014, 34(7):  101-112. 
    摘要 ( )   PDF (16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浙江省合作社的统计数据和访谈所收集的37家合作社第一手数据,考察了合作社设立的生态化和制度化过程。合作社种群及其所在群落中组织的竞争状态和种群密度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促进或阻碍合作社的设立;就合作社设立的组织者来看,精英农户和政府分别在合作社的生态化和制度化过程中扮演了关键性作用;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合作社社区嵌入性的加强,有利于我国合作社的制度化,促进合作社的设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