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7-08-16
    理论探索
    WTO规则与大国开放竞争的后发优势战略
    郭熙保, 文礼朋
    2007, (8):  5-11. 
    摘要 ( )   PDF (6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尽管我们无法从国外引进尖端核心技术,但是可以引进中间技术,较快地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是在技术引进和模仿的过程中通过边干边学逐渐培育起来的。受WTO规则的约束,韩国式保护主义的发展已无可能,只能实施开放竞争的发展战略。大国优势的存在,使得开放竞争不会导致依附性的发展。给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待遇,创造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是自主创新战略成功的关键。
    FDI、集聚与东道国利益:一个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钱学锋, 梁琦
    2007, (8):  12-18. 
    摘要 ( )   PDF (17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探讨外商投资与东道国利益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在短期内,东道国的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其国内要素禀赋的存量,与外资流入的多少并无直接联系;在长期内,外商投资也不能在东道国产生累积循环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关联效应。而在东道国是大国的情形下,它可以运用较大的贸易政策空间对资本的流动实施宏观调控,并成为制造业的集聚中心。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中国人口控制目标
    王克钧
    2007, (8):  19-24. 
    摘要 ( )   PDF (10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看,我国的长远人口总量应该保持在6亿以下,而中长期总人口目标应设定为“十一五”时期末人口总量控制在13.4亿人以内;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亿人左右;2030年人口总量峰值为14.2亿人左右。在峰值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到21世纪70年代以后使我国人口下降到6亿左右。
    经济热点
    资源配置能力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
    傅允生
    2007, (8):  25-30. 
    摘要 ( )   PDF (4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受区位条件、要素资源存在状况与资源配置方式的约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与持续增长主要源于区位优势所具有的地区资源集聚效应和体制转轨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区资源配置效应。
    SEEA-2003对宏观经济总量指标的调整
    邱琼
    2007, (8):  31-33. 
    摘要 ( )   PDF (3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EA-2003(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2003),即《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2003年版。它作为国民经济核算手册于2003年以白皮书的形式印发,由联合国、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五个国际机构联合出版发行。[1]SNA-1993:全名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1993,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年版。它作为国民经济核算手册于1993年正式印发,由联合国、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五个国际机构联合出版发行。[2]
    学术前沿
    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影响研究
    王彩萍, 李善民
    2007, (8):  34-39. 
    摘要 ( )   PDF (12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各国历史及现实制度环境的差异,机构投资者的范畴不尽相同,如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投资基金,以及由银行和基金会管理的基金等,而英国的机构投资者则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指数基金、信托投资公司。在20世纪后20年,很多国家的机构投资者都得到显著发展,并成为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一只重要力量。
    公共经济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定位、思路及框架构建
    高培勇
    2007, (8):  40-46. 
    摘要 ( )   PDF (12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立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特殊背景,论证加快公共财政建设对于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在全面而系统地梳理有关公共财政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制度建设为主要着眼点,以公共性为基本线索,构建了一个称之为"一条主线、三项职能、四个层面、十大指标"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中国和美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的差异及启示
    乔为国
    2007, (8):  47-50. 
    摘要 ( )   PDF (22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宏观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它决定着三者间的相对利益格局。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决定居民消费的上限,而政府支出中形成的投资比例偏高,因此,居民份额偏低政府份额偏高的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必然会使我国产生高投资、低消费的状况。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要调整我国投资消费关系,必须要改善我国宏观收入的分配结构。
    产业经济
    中国手机行业分销绩效模型与实证研究
    宋华, 胡左浩
    2007, (8):  51-56. 
    摘要 ( )   PDF (20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结构方程探索供应链流程因素指标、关系因素指标、经营因素指标与企业财务收益和潜在竞争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流程因素指标和关系因素指标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潜在竞争力,同时经营因素指标不仅对潜在竞争力产生作用,也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绩效,并且潜在竞争力对财务绩效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从而探索了分销商绩效实现的途径和价值创造的过程。
    工商管理
    市场竞争、经理人激励与上市公司舞弊行为——来自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经验证据
    韩洪灵, 袁春生
    2007, (8):  57-62. 
    摘要 ( )   PDF (17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和经理人激励对舞弊行为影响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权市场竞争中只有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力量对舞弊行为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经理人市场的竞争程度与公司舞弊行为显著负相关,不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使得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和报酬激励机制都难以发挥抑制舞弊行为的作用。治理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更好路径是优化经理人的选任机制和竞争机制,而不是仅仅强化其激励。
    新农村建设
    中国粮食安全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龙方, 苏李
    2007, (8):  63-67. 
    摘要 ( )   PDF (12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同时又是政治问题。从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状况来看,应该更多地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和考虑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以求以合理的成本谋求粮食安全收益的最大化。
    国际经济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及对策
    刘建明, 袁永友
    2007, (8):  68-70. 
    摘要 ( )   PDF (3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中美知识产权之争多次剑拔弩张,差点引发“贸易战”。中美知识产权之争已成为仅次于汇率问题的第二大问题,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影响与后果令人担忧。
    1995年以来美国劳动生产率加速增长的原因
    金乐琴
    2007, (8):  71-75. 
    摘要 ( )   PDF (12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1995年开始,在新经济的背景下,美国劳动生产率扭转了过去20多年来的低增长状况,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快的持续增长势头。由于数据修订等方面的原因,这一现象起初并没有引人注意。但是,2001年以来随着这一势头不断加强,美国宏观经济决策者和理论界开始广泛关注这一问题。2007年的《总统经济报告》专门单列一章分析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情况。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也多次提到劳动生产率增长对美国经济及货币政策的影响,白宫行政和预算办公室(OMB)及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在分析预测美国经济及预算方案时,都把劳动生产率增长纳入了重点考察对象。
    动态与综述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讨论综述
    王碧峰
    2007, (8):  76-80. 
    摘要 ( )   PDF (9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将我国学者近年来有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的讨论做一综述,以期推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