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3年 第1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3-08-16
    企业改革
    九十年代我国双重工业化协调发展政策
    荀大志
    1993, (4):  1-7. 
    摘要 ( )   PDF (13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认为,九十年代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政策着眼点是把城市和农村两个层面上的工业化过程连接起来,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与此相关的双重工业化协调发展政策主要包括城市工业高级化发展政策,城市一般传统工业向农村转移的剥离政策和农村加速工业化发展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我国的发展道路——兼论环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及转换
    吴天然, 胡怀邦, 俞海, 陈伟明
    1993, (4):  8-14. 
    摘要 ( )   PDF (13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理性选择是正确认识国情的结果,而环二元经济结构即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本文以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及其实质的再认识为契入点,分析了我国二元结构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及其环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原因与特点,最后就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谈了一些看法。
    市场经济
    论市场经济和非国有经济
    王宇
    1993, (4):  15-19. 
    摘要 ( )   PDF (15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产权主体是单一的。产权唯一地属于国家,由政府垄断占有和经营。这不仅表现在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过大,国有企业成为企业一般;而且还表现在集体经济徒有其名,实际上成为“二全民”,或者说,在计划体制下,中国没有真正的企业。由于企业没有产权,国有企业之间,包括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之间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交换关系。企业之间的分工变成企业内部间或班组之间的技术分工,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国有和准国有的大统一工厂。
    论市场经济运作行为的法律规范
    张锐
    1993, (4):  20-23. 
    摘要 ( )   PDF (8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经济的调控作用愈加重要,其调控比重还会加大,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律经济。无疑,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经济法规已成为市场经济向法制建设提出的根本性要求。
    农业经济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新思路
    李纯英
    1993, (4):  24-26. 
    摘要 ( )   PDF (5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土地集中基础上的规模经营 1979年以后,我国农村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农业的生产方式由集体统一经营转变为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形成了超小型种植业经营规模格局。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不利于合理地利用农业机械和水利设施,不利于实行合理轮作和采用先进技术,不利于调整作物结构和防治病虫害,不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纯度和品质,不利于增加农户对土地的投入。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只能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相适应,必然造成农产品的高成本、低效率和低效益。它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综合开发的思考
    仇道玉, 李修东
    1993, (4):  27-31. 
    摘要 ( )   PDF (7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现有总劳动力4亿左右,其中剩余劳动力大约近2亿,而且,今后还将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2.5亿左右,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不仅造成了劳动力资源运行的巨大浪费,而且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沉重负担,给社会进步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合理配置和使用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如何把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推向市场,化包袱为财富,变压力为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宏观经济
    论政府调节的双重性和我国政府调节的选择
    陈乐一
    1993, (4):  32-36. 
    摘要 ( )   PDF (6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几个概念的说明所谓政府调节就是指政府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市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一定的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调节,使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符合政府预定的目标。政府调节不同于计划调节,它的范围比计划调节要广泛。政府调节包括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经济手段方面,包括运用计划的和非计划的手段进行调节。特殊时期,政府还有“最后手段”或非常规手段备用。
    财政、金融改革
    国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高培勇
    1993, (4):  37-43. 
    摘要 ( )   PDF (1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要素的条件下,国债管理对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意义,不可低估。作者首先界定了国债管理这一经济范畴的内涵和外延,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国债管理活动对宏观经济目标的传导作力机制,并就国债管理作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如何同其他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相协调,以及在当前如何为国债管理创造得以发挥作用的条件,给出了分析判断。
    经济体制改革
    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几个问题
    蔡家成
    1993, (4):  44-49. 
    摘要 ( )   PDF (8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地产业的兴起和房地产市场的建立,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意。从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及我国房地产市场建设的实践来看,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不仅与对其他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一样是必要的,而且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笔者现就这种必要性,以及实施调控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有现实意义的调控措施,谈点自己的看法。
    财政、金融改革
    改革以来我国储蓄——投资的变动
    郭克莎
    1993, (4):  50-56. 
    摘要 ( )   PDF (27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描述改革以来我国储蓄的总量趋势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考察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结果发现:从总量看,我国在储蓄率很高的条件下国内总投资仍长期超过总储蓄,这有悖于储蓄水平与资本流动关系的多国模式(钱一赛模式),说明国内资本需求从而投资规模过大;从结构看,我国在储蓄结构向居民倾斜的条件下投资结构向企业倾斜,这说明企业投资越来越依赖于居民储蓄,同时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日益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
    试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参股性投资行为
    陈志萍
    1993, (4):  57-59. 
    摘要 ( )   PDF (4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在金融改革中逐步培育和发展了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通过向企业投资参股向产业资本渗透,向实业界拓展,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经营的金融产业集团,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但这在理论界引起了一些争论,实践中也有许多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参股性投资问题发表笔者的个人意见。
    银行办实体利少弊多
    陈克凯
    1993, (4):  60-60.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改革的深化,银行系统也不甘寂寞,挤身于“下海”的行列之中,使经济的大海更加热闹非凡。但前进中的问题值得注意,银行办实体利少弊多。银行兴办经济实体,能够消化内部过剩人员和解决职工家属就业的问题,为干部职工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提高干部职工的经济收入,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也应看到银行兴办实体,“下海”经商还存在比较多弊端。
    农业经济
    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途径选择
    徐汉炎, 朱枝富, 赵满生
    1993, (4):  61-63. 
    摘要 ( )   PDF (5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所谓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一方面是指政府要把农民从“怀抱”中“解放”出来,摒弃行政干预,让农民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自主游泳;另一方面是指农民也要自觉主动地从政府的“怀抱”中跳将出来,到市场上经风雨见世面,从而成为真正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农民走向市场的真正含义是,农民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来安排生产和进行投资,通过市场来取得所需的生产要素,充分依靠市场来销售农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农户的兴衰取决于市场的评价。这是一次艰难的历史性跨越。在这里,我们结合盐城市的实际,着重就政府如何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服务、行政等手段,改善外部环境,创造良好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和思考。
    论文
    我国利用外资结构的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
    徐寿春
    1993, (4):  64-65. 
    摘要 ( )   PDF (8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现行分类,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包括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及外商其他投资三种。1979-1991年,我国对外签订协议利用外资总额中,对外借款占52.2%,外商直接投资占43.4%,外商其他投资占4.4%,在对外借款中,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占47.6%;1982至1991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中,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3%、33%和4%,对外借款中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占44%。
    财政、金融改革
    现汇留成试点情况分析
    韩继云
    1993, (4):  66-69. 
    摘要 ( )   PDF (7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外贸事业的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分局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总局的有关指示精神,于1992年5月份在江苏省南通、连云港两市进行了贸易外汇现汇留成试点工作。经过两市外管部门、经贸部门、外贸企业和外汇银行等部门的共同努力,现汇留成试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亦存在着不足。现将两市现汇留成试点运行情况作一综合性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论文
    返投资利弊分析
    王志远
    1993, (4):  70-73. 
    摘要 ( )   PDF (5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利用外资中出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返投资形式,即我国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或驻外机构返回国内投资,举办合资、合作企业或独资企业。这些企业被视为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政策范围内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这种返投资形式的特殊性在于,投资者不是国外的客商,而是国内在海外的中资机构,故有“假洋鬼子”之称。其所利用的资金,除一部分自有外汇资金外,多是国外的商业贷款。对这种投资形式贬褒不一,众说纷纭,意见大相径庭。本文试图就“返投资”的几个不同观点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期求得有关方面对于“返投资”的共识。
    书评 综述
    评《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晓亮
    1993, (4):  74-74.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陈国恒著《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研究》一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问题做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是迄今全面系统地研究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一部佳作。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问题讨论综述
    周传龙
    1993, (4):  75-80. 
    摘要 ( )   PDF (17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地产开发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当前我国房地产怎样看,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议论,下面将我国房地产相关问题的观点加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