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2年 第1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2-10-16
    经济体制改革
    通过“承包为本”达到“人民为本”
    罗冰生
    1992, (5):  1-7. 
    摘要 ( )   PDF (24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都是由在中国最早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首都钢铁公司的同志撰写的,作者对他们成功的经济实践进行了独到的理论概括和分析,本刊特予以发表,以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工业经济、农业经济
    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实质和途径选择
    郑永权
    1992, (5):  8-13. 
    摘要 ( )   PDF (1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经营机制有两个层次的内涵。第一个层次是指利益协调机制;第二层次是指效率机制。前者是基本的,后者是由前者源生出来的。不论是什么样的利益协调机制,都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追求效率的机制。 追求高效率可以说是一切经济主体或利益主体的本能行为。或者说,没有不追求效率的利益主体。通常认为,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多利益主体往往是不讲经济效率的。
    经济体制改革
    清产核资中产权界定的目标、理论与政策
    王开国
    1992, (5):  14-19. 
    摘要 ( )   PDF (9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提出了我国产权界定的双重目标,指出,第一重目标是产权界定的初始的也是直接目标,它要求我们在清产核资中首先应将国家财产最终归属权界定清楚,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保卫全民所有制;第二重目标是产权界定的最终目标,这种界定必须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配套进行。在此基础上作者着重考察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国有产权的界定问题。
    工业经济、农业经济
    企业逆境周期性规律研究
    周渝慧, 毛昭晖
    1992, (5):  20-24. 
    摘要 ( )   PDF (7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索企业逆境周期性,其重要思路是,在现有企业中,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周期性波动较大,而这类企业的逆境,将会带动钢铁、冶金、能源等原料、材料工业的逆境到来。例如,从1984年起,中国经济处于飞跃时期,随着经济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宏观控制不利,1986年初始,经济回落,许多企业经营困难,出现负增长。而这种波动都表现在耐用消费品的供求矛盾上。
    劳动经济、收入分配
    社会劳动力的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
    李熙铮, 谢晓凌, 王坚, 辛仁周
    1992, (5):  25-29. 
    摘要 ( )   PDF (8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八十年代以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对劳动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一些初步改革和探索。
    中国劳务输出的现实选择
    董文庆
    1992, (5):  30-34. 
    摘要 ( )   PDF (15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务输出,亦称劳动力出口,它通过为其他国家服务,而实现劳动力要素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它是促进现代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理应在劳力输出方面有所作为。但就目前来看,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重视的程度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应加快我国劳务输出的步伐,大力发展我国的劳务输出事业,以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简议加快建立劳务市场体系
    刘玉春
    1992, (5):  35-35. 
    摘要 ( )   PDF (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一,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劳务市场机制。由于我国传统的劳动力安置是计划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迟缓,信息渠道不畅,不能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建立的劳务市场机制必须打破劳动计划和劳务市场隔离的板块状,而要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劳务市场机制。这种新型的劳务市场机制,要做到企业有用工自主权,劳动者有有择业自主权,政府对劳动计划进行宏观指导,通过税收、工资等经济杠杆进行间接调控。
    经济体制改革
    双重体制的特点及其实际均衡态
    孙祁祥
    1992, (5):  36-40. 
    摘要 ( )   PDF (8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是在一种双重体制中运行的。本文不打算展开论证双重体制为什么不可避免的理由以及它的利弊,经济而只是把双重体制看作一个院室的存在考察双重体制下供求形成的特点以及实际均衡衡态。
    财政、金融
    国际金融业表外业务最新发展评介
    赵立卫
    1992, (5):  41-44. 
    摘要 ( )   PDF (7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外业务,指一般不增加记帐资产和负债的银行业务,通常是收费性质的业务。因该类业务活动不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故称表外业务。在八十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早已从事过范围广泛的表外业务,如银行承兑、期货交易、金融远期、各种类型的担保、代理、咨询、保管业务等。进入八十年代后,在金融创新的大潮中,除原有的表外业务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扩大外,一些新的表外业务也相继出现并获得迅速发展,在金融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业经济、农业经济
    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对策
    寇作鹏, 黄建军
    1992, (5):  45-50. 
    摘要 ( )   PDF (18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因素。我国平均每人占有耕地1.7亩,只相当于世界水平人均占有量的1/4,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达到13亿,耕地面积将由现在的20.5亿亩减少到1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将减少到1.5亩。我国耕地不仅数量有限,质量也较差,优质良田仅占22%,中低产田占78%,总耕地中有59%缺磷,23%缺钾,14%磷钾俱缺,耕层较浅的土地占26%,土地板结的占12%,故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并没有很大的自然资源优势,纯属资源高强度约束型。
    论西部农村发展中的政府推动
    黄树东
    1992, (5):  51-56. 
    摘要 ( )   PDF (9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认为,在西部农村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是:放弃国家对农民的直接控制,帮助和扶植农村市场组织及其市场的发育,依据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宏观资源配置优化的原则制定切合实际的农村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以及农村发展计划,围绕市场组织生长和市场机制的发育,围绕产业政策和发展计划实施,综合地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通过直接的政策、科技、资金投入和财政、税收、信贷等杠杆促进西部农村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继续发展。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产业进入壁垒机制与我国产业组织重塑
    孙彦彬, 刘戒骄
    1992, (5):  57-60,19. 
    摘要 ( )   PDF (9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组织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人们对产业进入壁垒机制特别是如何运用这一机制塑造我国产业组织则未能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较详细的探讨。
    经济体制改革
    速度与效益
    李悦
    1992, (5):  61-63. 
    摘要 ( )   PDF (6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和总结我国近四十年的经济发展经验,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并每隔几年就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准确而全面地认真和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这一点对于要在速度有下降、效益没上去的基础上来加快经济发展的今天来说,就尤为重要。
    工业经济、农业经济
    合资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杨桦
    1992, (5):  64-66. 
    摘要 ( )   PDF (5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的三资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中外合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国内企业的发展提高。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三资企业尚在初级阶段,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需要重视解决,引导合资企业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对外商投资企业“零利润”现象的思考
    孙惠爱
    1992, (5):  67-69. 
    摘要 ( )   PDF (6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在其开业后获利年度开始的。先享受“二免三减”的优惠税收政策,然后按15%的税率纳税。这个税率比起有“避税港”之称的香港税率还低3%。可见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极为优惠。可是深圳仍有40.8%的外商投资企业不能按时进入纳税期,在其帐面上呈现“零利润”甚至“亏损”。这样,他们既可大量地逃避我国的税收,使我国财政收入蒙受了一定损失,又造成了来华投资无利可图的虚假现象,影响我国的声誉。更具有意味的是,正是这些“零利润”企业却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企业越办越红火。这里到底有什么奥妙?很多人疑惑不解。实际上,这是国际上司空见惯的避税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思考。
    乡镇中外合资企业管理刍议
    徐国良
    1992, (5):  70-72. 
    摘要 ( )   PDF (5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大批乡镇中外合资企业破土而出。对于这样一个新的经济层次,究竟应该怎样进行管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评《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与经营管理研究》
    王方中
    1992, (5):  73-73.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大大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和视野,这不仅表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表现对历史的认识和探索方面。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史领域内就提出了不少改革开放前不可能提出的问题,历史上的经营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综述、评介
    评《宏观经济调控分析》
    张昌龄
    1992, (5):  74-74.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季荣教授主编的《宏观经济调控分析》(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1月版)是一本专门论述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及其相关问题的著作。书中对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一般理论及其在我国现阶段的特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关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的讨论综述
    王碧峰
    1992, (5):  75-80. 
    摘要 ( )   PDF (2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产物,它已构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的战略内容。如何看待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如何发展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当今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