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2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2-06-16
    经济体制改革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市场取向
    洪银兴
    1992, (3):  1-6. 
    摘要 ( )   PDF (8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认为,目前大中型企业活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的症结在经营机制,以企业进入市场来带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工业经济、农业经济
    健全产权机制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王子林
    1992, (3):  7-12. 
    摘要 ( )   PDF (7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认为,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固然由国家适当输血注氧不无裨益,但面临财政赤字高攀和紧缩乏力的实际,对此期望过高难免落空。若不动真格地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造血机能,将会在历史性挑战中败下阵来。现在看来,企业的造血机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产权机制,从“向内使劲”的意义上说,健全和创新产权机制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根本。作者在本文还提出了他的健全产权机制具体设想。
    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对策研究
    王东京
    1992, (3):  13-18. 
    摘要 ( )   PDF (10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作者分别从产权角度、分配角度、市场角度和资金角度等多个侧面研究了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
    承包制在九十年代的演进趋势
    翁昂若, 张延衡, 梁展崇
    1992, (3):  19-24. 
    摘要 ( )   PDF (1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认为,尽管目前承包制的运行面临较多困难,机制转换也较迫切,但目前全面中止或取代承包制的时机仍不成熟,条件仍不具备。本文冷静地分析了在90年代经济发展中承包制可能带来的矛盾制约和现阶段继续实行承包制的现实需要,探寻了完善承包制的对策。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宏观体制·结构变动·利益调整
    路欣, 田犁
    1992, (3):  25-31. 
    摘要 ( )   PDF (16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改革以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总量扩张相比,今天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更为明显,经济发展更多地是在解决结构矛盾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效益展开的。 经济体制的运行和产业结构的演进互为条件,互为前提。我们既能透过结构扭曲看到体制的缺陷,也能从体制摩擦中观察到结构失衡的成因。
    产业过度扩张:危害、成因及治理
    王先庆, 彭满爱
    1992, (3):  32-35. 
    摘要 ( )   PDF (6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扩张就是指产业形成以后,通过溶进和吸纳其它产业由于结构性过剩而溢出,以及由于社会新增加投入而提供的各种经济资源,而不断壮大自身的过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产业内含意义上的扩张,如管理素质的提高、技术的发展。工艺水平的进步、产品的升级换代、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等等,这些因素都从内含意义上推进了产业的扩张和向更高产业层次的演进;二是指纯粹外延意义上的扩张,如同一产业内生产同一类产品的企业数量增加、综合生产能力的扩大、产业分布在区域上的延伸以及生产产量的迅速增长等。
    经济体制改革
    论企业集团的资产评估
    耿建新
    1992, (3):  36-40. 
    摘要 ( )   PDF (8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集团是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是促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重要手段,可在搞好大中型企业,形成群体优势和综合功能、以致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企业集团的一个重要特征为,各成员企业虽同处于一个经济实体中,但又都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形成了法律主体与经济实体相互分离的状态。我国的具体情况又是先有了有着法人地位的各种经济实体,然后才根据各自需要和可能进行了紧密或松散的联合。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银企政经济行为协调机制问题探讨
    湖北省宜昌地区农业银行课题组
    1992, (3):  41-44. 
    摘要 ( )   PDF (10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现行机制运行中,分属不同利益主体的银行、企业、政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相互之间不时产生矛盾、摩擦,出现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从而导致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从银行的角度考察,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对地方经济盲目支持与盲目限制并存。
    财政、金融
    试论专业银行直接投资
    刘燕荪, 闻岳春
    1992, (3):  45-47. 
    摘要 ( )   PDF (7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接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得未来的收益,预先垫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或实物,直接经营管理某项事业的经济行为,如开办工厂、购置设备、经营不动产等。投资者可根据其资金投入的方式及数量的多少,取得对公司企业财产的一定支配权、经营管理权等,其收益大小以企业经营好坏为转移,并须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
    当前农村高利贷情况的调查
    巴伦一
    1992, (3):  48-50. 
    摘要 ( )   PDF (9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据对湖北省荆州地区仙桃、石首、江陵、公安等四县(市)农村民间借贷情况调查和农村社教情况反映,当前农村高利贷现象,特别是村组集体向个人高利贷借贷情况比较严重,有很多政策性问题亟待解决。
    市场、价格
    我国粮食购销双轨制的实证分析
    赖国元
    1992, (3):  51-56. 
    摘要 ( )   PDF (12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通过对我国粮食购销“双轨制”的产生、运转及其利弊的综合分析,指出,现行的粮食购销“双轨制”是在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所必然产生的粮食购销体制转轨时期的一种过渡形式。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越来越要求加速对粮食购销“双轨制”本身的改革、并轨,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粮食市场购销体制。
    市场发育需要有新的突破
    徐寿根
    1992, (3):  57-58. 
    摘要 ( )   PDF (3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宏观经济实行治理整顿,经济运行中侧重于强化计划与集中方面的政策措施,市场发育进程明显放慢了。目前,一方面宏观经济运行正摆脱市场萧条而走向回升,另一方面微观经济主体在承包经营的体制下自我约束、自我积累机制还没有构造完成,在这种新的经济条件下,为着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这个目标,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企业的横向关系方面,在市场发育方面要有新的突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及社会文化条件的发展成熟,市场体系建设可在几个主要方面争取新的突破。
    经济体制改革
    论发展企业集团的金融作用
    张学智, 谭述成
    1992, (3):  59-60. 
    摘要 ( )   PDF (3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历了十年的第一轮企业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两方面的结果。在企业经营机制上,确定了企业利益的主体地位,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企业的经营方式上,企业初步转变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然而,在取得这两项改革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的“分散化”尤为突出。所以在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同时,提高企业组织的集中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就成为第二轮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工业经济、农业经济
    企业工效挂钩浅议
    盖升贤
    1992, (3):  61-62,58. 
    摘要 ( )   PDF (7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前企业工资总额是由国家给企业规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水平确定的。往往与企业实际的劳动数量与质量脱节,出现平均主义,大锅饭倾向。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布局的优化导向
    张宝通
    1992, (3):  63-67. 
    摘要 ( )   PDF (7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采取过两种战略和布局。50~70年代,区域平衡发展的战略居主导地位,并按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区布局经济。80年代,区域倾斜发展的战略居主导地位,并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布局经济。从实践的情况看,都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
    张宝顺
    1992, (3):  68-72. 
    摘要 ( )   PDF (16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重要而又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本身创造着使用价值和价值,又保证着整个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因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同步进行,使交通运输的能力不能储存和调拨,因而必须以能力“闲置”的形式超前发展。旧中国留给我们的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极为落后的烂摊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40多年努力,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处于滞后状态,成为国民经济的严重制约因素。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状况,真正使交通运输业超前发展,首先必须解决其发展战略问题。
    综述、评介
    评《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
    何伟
    1992, (3):  73-73.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当我国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际,宋养琰同志的《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讨》一书,近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几年来,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全面探索的一部勇于改革创新的理论著作。也是作者这些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一些观点通过系统整理,在研究的基础上编辑成册,有些观点初看似乎见过面,但读下去感到有新意,说明论著与文字汇编不同,它是一部科研成果。
    评《香港现行公务员制度》
    王迪
    1992, (3):  74-74.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著名公务员制度研究专家仝志敏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题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香港现行公务员制度》,是继《国家公务员概论》(199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材奖)和《社会主义国家干部体制改革》(国家“七五”规划项目最终成果,获市教学成果优秀奖)之后的又一力作。
    关于经济效益问题讨论综述
    邢伯春, 徐联忠
    1992, (3):  75-80. 
    摘要 ( )   PDF (26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效益是近几年大家讨论较多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改革的最终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如何认识当前的经济效益状况,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是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现将有关的主要观点加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