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1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1-08-16
    宏观经济
    我国宏观经济效益实证研究新体系
    赵彦云
    1991, (4):  1-7. 
    摘要 ( )   PDF (26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从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质出发,探讨了我国宏观经济效益实证研究的逻辑体系、系统核算、评价和分析的基本内容,即:关于我国宏观经济效益决定的系统因素及其实证逻辑体系;宏观经济效益形成系统反映的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运用资源配置原理,对我国宏观经济效益系统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内容;我国宏观经济效益问题形成过程中体制和管理因素决定的系统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
    提高经济效益与深化企业改革
    唐丰义
    1991, (4):  8-13. 
    摘要 ( )   PDF (16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认为,我国经济效益长期下滑的症结在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观念。要提高经济效益,最根本的就是要变革国有资产的运营观念和产权制度,务使资产的实际运营实体,具有产权主体的功能和产权意识,从而最终由产品的商品化走向资产的商品化和产权的商品化。
    企业管理机制的转变与提高经济效益
    李悦
    1991, (4):  14-16. 
    摘要 ( )   PDF (4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中出发点和归宿。作为90%全国财政收入的创造者——企业的经济效益差,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所遇诸多困难的集中表现。企业经济效益好坏虽然要受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这种外部环境直接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但是,就企业内部而言,最基础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状况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宏观经济
    试论省级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途径
    尹汉宁
    1991, (4):  17-22. 
    摘要 ( )   PDF (1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关系十分复杂,不同地理的资源、地理条件差异很大,区域之间的生产力水平极不平衡。在经济运行中,除共性问题外,还有省、市、区各自的特殊问题。
    财政 金融
    借鉴与建议——1990年5月对联邦德国金融体制的考察
    李宗凌
    1991, (4):  23-25. 
    摘要 ( )   PDF (7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邦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其实质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这与我国的经济制度有本质的区别。但是联邦德国在不断改革和完善本国经济制度,持续稳定地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稳定物价,有效地发挥宏观经济部门作用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工业经济
    把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资产增值上来
    王国刚
    1991, (4):  26-30. 
    摘要 ( )   PDF (1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国有资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长期来,我们以资产存量及其增加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心,这对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维系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
    旧体制是制约国营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孟祥琳, 潇然
    1991, (4):  31-35. 
    摘要 ( )   PDF (8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形势严峻,活力不足。深比改革、抓住时机、摆脱困境、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突出问题,也是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根本内容。
    工业经济
    论搞活我国大中型企业问题——强化企业内部综合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缪代文
    1991, (4):  36-40. 
    摘要 ( )   PDF (9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考察企业改革问题的基点是:当前大中型国营企业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处在同样的宏观条件下,甚至在资金、设备、技术、人员和市场条件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有的大中型国营企业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束手无策、效益低下、亏损严重;有的大中型国营企业却处乱不惊、化险为夷呢?引用企业家的话说:“企业成败的关键是现代管理”。
    综述 评介
    所有制改革理论的新探索
    肖灼基
    1991, (4):  41-44. 
    摘要 ( )   PDF (9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所有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因而所有制改革是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
    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理论研究
    孟晓苏
    1991, (4):  45-49. 
    摘要 ( )   PDF (9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理论的讨论,近年正在我国经济学界兴起,论者见解之繁多、观点之迥异,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讨论史上是罕见的。
    工业经济
    设备更新改造是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
    姜永森
    1991, (4):  50-54. 
    摘要 ( )   PDF (11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计划地推进我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充分发挥我国现有企业的作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较关键的向题。坚持技术改造,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不断取得新的成果,逐步提高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是社会主义工业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实现这个要求,就必须要立足于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并且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采取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技术改造,使企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农业经济
    西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研究
    中国不发达地区深化农村改革课题组
    1991, (4):  55-66. 
    摘要 ( )   PDF (26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土地制度变革与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人地关系及其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法定的结合形式。它是指社会经济一定发展阶段中,因利用土地而产生的土地产权关系,即地权制度,是国家社会制定的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土地占有权和利用权的社会法制和规范。土地制度是一国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它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制约作用。
    区域经济
    地方保护主义剖析
    李世华
    1991, (4):  67-69. 
    摘要 ( )   PDF (7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我国原有的体制模式;形成于“一五”计划末期,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协调为主的计划体制。这种体制不仅压抑了地方的积极性,而且也违背了巨型系统管理需要分层次进行管理的客观要求,超出了中央政府的行为能力,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决策失误。
    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利用外资适度规模的确定
    刘欣华
    1991, (4):  70-73. 
    摘要 ( )   PDF (24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我国利用外资适度规模的衡量标准 衡量利用外资规模是否适度,主要通过衡量外资使用的累积结果——外债余额进行的。
    综述 评介
    评《竞争论》
    伊志宏, 纪宝成
    1991, (4):  74-71.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陶琲、谢朝斌同志合著的《竞争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31万字),是一部系统研究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竞争的力作。作者以高度的历史、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把注意力投入到商品竞争这个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大胆探索,为丰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广大理论工作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竞争问题的有益思路。
    近年来关于我国集体所有制经济问题讨论综述
    李冉
    1991, (4):  75-80. 
    摘要 ( )   PDF (16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集体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种观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应是集体所有制,不可能是国有制以及个体所有制。 该观点认为:衡量一种所有制是否优越,是否占主导地位,要看它能否广泛适应生产力多层次、多水平的状况,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