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6年 第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86-12-16
    经济体制改革
    价格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
    魏杰, 韩志国, 洪兴银
    1986, (6):  3-9. 
    摘要 ( )   PDF (15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机制是市场机体内的价格、信贷利率、工资、竞争等诸市场要素所形成的有机制约体系,其中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信贷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等。本文主要分析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和工资机制。
    弱价格信号条件下的协调机制——论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控制和调节
    汪钰华
    1986, (6):  10-16. 
    摘要 ( )   PDF (14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协调是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中心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学讨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有关宏观经济活动的控制和调节问题,事实上也就是要研究如何在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下设计一种使经济运行趋于均衡的经济协调机制。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观察,在分散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经济协调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我们讨论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地描述这种复杂性,但是,对所处的经济环境及其各经济主体特具的政策反馈机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则是深入探讨的必要前提。
    工业经济 建设经济 企业管理
    企业目标与企业行为——兼论转轨时期企业行为的特征及其对策
    胡永明, 陆宏伟
    1986, (6):  17-22. 
    摘要 ( )   PDF (17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行为的合理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探讨转轨时期企业行为不合理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已构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高层次延伸的关键。综观前一时期国内对此问题的讨论格局,不少文章或是从宏观控制体系中某些环节上的“漏洞”和政策上的失误去寻找企业行为不合理的根源,或是抽象地谈论微观经济活动内在机制的不完善。我们认为,考察企业行为问题,仅仅从外部,即从宏观控制某些环节上的失误,或是从内部,即从企业财产的“两权分离”所造成的内在约束机制的不完善着眼都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联系企业经营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和企业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来详尽分析企业某些不合理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条件和具体过程。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总供求的辩证制约关系与宏观经济政策
    王松奇
    1986, (6):  23-29. 
    摘要 ( )   PDF (20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均衡和国民经济的效率增长,是宏观济经政策的两个主要调节目标。国民经济的效率增长是在相当一段调节考虑期间内,由结构平衡所允许的尽可能快的总收入增长。这种效率增长的含义自然也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即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可以利用的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下达到大体均衡。
    体制转换时期的企业收益分配机制
    张良庆
    1986, (6):  30-34. 
    摘要 ( )   PDF (1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配过程浪寸社会再生产的其他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注意利用分配的这种作用来保证新旧体制的顺利转换,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在处理国家与企业关系的过程中,建立一个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收益分配机制,是保持宏观管理与微观搞活有机统一的重要一环。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竞争没有消极作用
    张明龙
    1986, (6):  35-39. 
    摘要 ( )   PDF (7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确认识和运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竞争规律,对于搞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竞争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社会主义竞争不存在什么消极作用。
    财政 金融
    预算外资金的计划管理和宏观控制
    邱小平
    1986, (6):  40-43. 
    摘要 ( )   PDF (6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七五”计划实现的关键在于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纵深发展,预算外资金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正确引导并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对加速“四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就如何引导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政治经济学
    现阶段联合劳动的二重属性与劳动就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齐守印
    1986, (6):  44-48. 
    摘要 ( )   PDF (8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的社会形式及其内在属性,是研究就业、工资等有关劳动的社会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我国正在进行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向,深藏于现阶段联合劳动内在的二重社会属性之中。因而,本文试从社会主义联合劳动的二重属性出发,来探讨我国劳动就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问题。
    论文
    论社会主义工资的本质
    吴思伟
    1986, (6):  49-51. 
    摘要 ( )   PDF (5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资料既然成为商品而有价值,那末作为劳动报酬的工资也必然是价值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只有同质或同名的东西才能进行量的比较。工资是劳动者的劳动与消费资料实行等价交换的媒介,它的量无疑是由劳动者所能获得的消费资料的价值量来确定。所以“工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价值形态上的表现形式,具体讲,“工资”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来体现国家、集体和个人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一种形式。因此,工资和商品的价值及其价格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同一性,它们通过等价的原则可以互相交换。
    工业经济 建设经济 企业管理
    企业应实行浮动工资制
    孙建明
    1986, (6):  52-57. 
    摘要 ( )   PDF (8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资制度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改革工资制度是企业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内在需要。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贯彻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特别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更好地贯彻实行经济责任制,进一步把经济搞活。我认为企业应实行浮动工资制。
    试论企业“负债经营”
    沈志强, 谢鉴泉
    1986, (6):  58-61. 
    摘要 ( )   PDF (5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首先就要解决资金问题。在现有条件下,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除了自有资金,就是借债。因此,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负债经营”的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负债经营”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当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
    财政 金融
    健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
    刘景峰
    1986, (6):  62-64. 
    摘要 ( )   PDF (4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它是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规定,在公民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但因特定的原因而暂时不能工作时,国家给予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老年退休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几个方面。
    工作研究
    关于深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几个问题
    梁文森
    1986, (6):  65-68. 
    摘要 ( )   PDF (9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指导思想,特区的战略地位及其对实现“一国两制”重大决策的积极意义,特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努力建立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综合经济体,逐步发挥“四个窗口”、“两个扇面”的作用,具备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到本世纪末,力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香港一九九○年前后的水平。对于这一发展战略目标的内涵及其发展意义,有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我个人认为,有就其基本点阐述的必要。
    论文
    按商品经济的原则参与市场调节——与林文益同志商榷
    辛程
    1986, (6):  69-72. 
    摘要 ( )   PDF (5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些年来,理论界对“国营商业参与市场调节”这一课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林文益同志的《论国家调节市场与国营商业参与对市场的调节》(以下简称《调节》,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年第一期,以下引文均见此文)一文是其中论述较为全面、较为系统的一篇。《调节》在第二、三部分提出了“要主动地参加对市场的调节”,“要在调节市场中不该赚而该赔时,也不能因赔钱不赚而不去起主导作用,不去调节市场”的论点。实际上就是说:国营商业为了社会责任,不管是赔是赚都应当自觉地参与对市场的调节。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谨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与林文益同志商榷。
    综述
    关于税收体制改革问题讨论综述
    邢伯春
    1986, (6):  73-78. 
    摘要 ( )   PDF (15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过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我国先后恢复和开征了一系列税种(工商税制新设计了11个税种,加上原有10个税种,合计21种),改变了过去税制单一的状况,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以流转税为主并重视所得税的多种税、多次征、多环节调节的复合税制。但是,现行税制仍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何完善现行税制,涉及到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对此,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各种对改革大有裨益的观点,下面就将不同观点进行一下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