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6年 第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86-10-16
    经济体制改革
    宽松还是紧张:改革时期经济环境的选择
    王松奇
    1986, (5):  3-9. 
    摘要 ( )   PDF (14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由立足于产品经济基础之上,以高度集中、行政干预为基本特点的经济模式向立足于商品货币经济基础之上,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竞争为动力及宏观间接控制为主的经济模式转换的过程。这种模式转换既为经济运行创造了新的环境条件,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时时为已经形成和正在改变着的经济环境状况所制约。经济环境状况如何对体制改革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极大,因此,必须造成一个有利于体制改革的经济环境。
    工业经济 建设经济 企业管理
    论增强企业活力的金融环境
    周慕冰
    1986, (5):  10-16. 
    摘要 ( )   PDF (17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货币资金需求不外经由内部积累与外部筹集这两条途径去满足。内部积累的货币资金来源,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和未分配利润;外部筹集的货币资金来源,包括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两个方而。所谓直接金融,就是指在没有金融机构的媒介下将货币资金的贷出者与货币资金的借入者直接合起来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所谓间接金融,就是指在金融机构的媒介下把货币资金的贷出者与货币资金的借人者间接接合起来的一种资金通方式
    财政金融
    利率决定与利率方针
    贝多广
    1986, (5):  17-23. 
    摘要 ( )   PDF (15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中,作为一种调节手段或经济杠杆的利率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真正发挥利率的调节与杠杆作用,这是一个具有理论难度和技术难度的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模式的转轨与固定资产投资控制机制的转换
    周晓寒
    1986, (5):  24-30. 
    摘要 ( )   PDF (1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保证当前的基本生活,即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木生活水谁。这是通过将社会总产品中的一部分用于当前消费来实现的。第二个层次是这一生活水准在未来时期的稳定化。劳动者不仅要照顾当前的物质利益,而且还要使他们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这一利益水准,不会降低,从而使他们的物质利益有稳定可靠的来源。这需要将社会总产品中的一部分用于更新和补充消耗掉的生产手段。
    改革价格体系与完善市场体系
    张二震, 周振华, 施建军, 刘志彪
    1986, (5):  31-34. 
    摘要 ( )   PDF (6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一个计划调控下的市场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越来越明显。自然,作为一个市场体系,它必须是全方位开放的。如果没有一系列生产要素市场,诸如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就不可能构成一个市场体系。
    股份经济给宏观经济管理带来的新课题
    简新华
    1986, (5):  35-39. 
    摘要 ( )   PDF (9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份经济,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建立股份公司,从事生产和各种经营活动,实行按股取息、股份分红的一种经济形式。近几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股份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又在我国出现了。现阶段,我国适当发展股份经济,对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提高投资效益、搞活社会主义微观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要使股份经济健康地发展、还必须妥善地解决以下四个困难问题、宏观控制问题、股票投机问题、无偿占有问题、削弱银行调控作用问题。
    政治经济学
    形式上的商品经济 实质上的产品经济——评《社会必要产品论》
    卓炯
    1986, (5):  40-44. 
    摘要 ( )   PDF (10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雍文远同志主编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必要产品论》,在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却以社会必要产品为核心,这是一种奇妙的结合,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比较经济研究
    经济模式比较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洪平
    1986, (5):  45-52. 
    摘要 ( )   PDF (14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以来,人们把苏联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视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模式,从而堵塞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道路。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各个原先实行苏联模式的国家纷纷进行经济改革,探求社会主义经济的新体制,从而在事实上形成了多种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各国经济学界开始将经济模式范畴引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而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人们在比较研究各种经济模式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经济理论进行反思,在比较和借鉴中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完善、丰富和发展。
    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计划管理
    谢平
    1986, (5):  53-58. 
    摘要 ( )   PDF (10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的加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方式,分别实行了一定程度的宏观经济计划,并有所奏效。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计划管理是为垄断资本服务的。但必须看到,它同时也是一种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商品经济为基础的计划管理。因此,在计划编制和贯彻方式、计划与市场机制的衔接、国家管理和企业行为的配合、宏观经济计划与经济政策的配套等方面,有一些方法值得借鉴。
    讲座 理论介绍 书评
    经济控制论讲座——第六讲 建立经济控制论模型
    周叔俊
    1986, (5):  59-62. 
    摘要 ( )   PDF (9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经济模型来描述客观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和解决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在有关经济学的著作中早已出现。如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的经济表及其图式,实质上就是经济模型,马克思曾经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是一个极有天才的思想”。经济控制论模型是以往各种模型的演变和发展,从而达到一个新的科学的高度。可以说经济控制论的建模方法,开辟了建模领域的一个新阶段。
    工业经济 建设经济 企业管理
    论企业更新改造的投资主体
    陈定
    1986, (5):  63-65. 
    摘要 ( )   PDF (3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重新选择经济活动的主体,然而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任何主体自身都是矛盾的。
    工作研究
    售卖不能成为住宅商品化的主要形式
    冯丛林
    1986, (5):  66-67. 
    摘要 ( )   PDF (3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我国现行的城镇住宅制度,必须逐步实现住宅的商品化,按照商品经济原则,搞活住宅经济,实现住宅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这是我国房产经济理论界已经取得的一致认识。但城镇住宅商品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能否把出售作为城镇住宅商品化的主要形式,把实现住宅的私有化作为解决我国城镇住宅问题的主要途径,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工业经济 建设经济 企业管理
    论处于宏观传导过程中的企业
    王国刚
    1986, (5):  68-69. 
    摘要 ( )   PDF (4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国家是宏观控制的主体、企业是微观活动的主体,这似乎已是无可置疑的公理了。但是,近来有人明确提出“企业构成了宏观经济控制的另一个主体”的命题,对公理进行挑战。对此,笔者认为:1.就总体而言,企业只能作为宏观控制中的被控体,不能作为宏观控制的主体。2.宏观控制是由一个自上面下的扇形传导过程来完成的,处于这个过程中间层次的经济组织也带有宏观控制主体的色彩。3.在间接控制体制中,由国家直接控制而又向下贯彻国家宏观控制意图的大企业,具有宏观控制主体的色彩。
    企业不是宏观控制的主体——与范恒山同志商榷
    吴小求
    1986, (5):  70-71. 
    摘要 ( )   PDF (3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宏观控制问题,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范恒山同志的《双重控制主体:宏观经济管理的动态考察》(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年第3期,,以下简称《考察》)一文对宏观控制的主体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该文认为,“国家并非是唯一的宏观经济控制主体”,“企业和国家一样,也是宏观经济控制的主体”。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该文试图从企业行为的二元性,宏观控制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论证。
    工作研究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的特点
    陈婉贞
    1986, (5):  72-73. 
    摘要 ( )   PDF (20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生产发展了,居民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改过去居民消费水平长期基本不动的局面。按可比价格计算,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的国民收入增长62%,年平均增长4.79%;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十年增长28.8%,年平均增长2.32%。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较低,居民消费水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更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来未得到应有的改善,农民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讲座 理论介绍 书评
    “新三论”介绍——三、突变理论及其应用
    刘迅
    1986, (5):  74-75. 
    摘要 ( )   PDF (5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2年,法国著名数学家R·托姆(Renē Thom)发表了一份重要的研究成果,题为《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形成学》(Stabilitē Structurelleet Morphogénése)。该成果的问世,标志着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的诞生。突变理论作为数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是微分拓扑学的新成果。它从量的角度研究各种事物的不连续的变化,并企图用统一的数学模型来把握它们。由于突变理论的研究对象遍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以至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因而,自它诞生以来的十几年间,已经逐渐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注意。
    综述
    近年来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研究与评价综述
    曹力群
    1986, (5):  76-81. 
    摘要 ( )   PDF (18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严重失调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人口理论研究在沉寂多年之后,重新登上了学术舞台。在这种情况下,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研究与评价也不可避免地摆到了人口研究工作者面前。在短短的几年里,研究和评价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著述多不胜数。对这些众多的观点做一综述,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马尔萨斯幽灵”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