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4-16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伟
    2024, 44(4):  1-11. 
    摘要 ( )   PDF (61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哪些突出的特性?为什么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怎样的历史迫切性和客观必然性?怎样才能有效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遵循哪些客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述问题是本文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与新质生产力: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史丹1, 孙光林1, 2, 3
    2024, 44(4):  12-30. 
    摘要 ( )   PDF (12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标志、核心是创新,数据要素对于提升创新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2009—2021年制造业和服务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数据要素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对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制造业企业;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数字化变革和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调节效应表明,产业融合与数据要素会共同发挥作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在中、高产业融合区域的作用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在低产业融合区域的效果不显著。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
    杨瑞龙, 王业亮, 王一兆, 任羽卓
    2024, 44(4):  31-50. 
    摘要 ( )   PDF (11817KB) ( )   数据代码等(157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决策权配置对企业集团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将深刻改变决策权配置模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并使用A股上市公司2011—2021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集团决策权的集中度,促使决策权向子公司转移。在使用工具变量、DID以及PSM等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后,主要结论仍然成立。渠道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企业集团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降低子公司与母公司间的相对信息成本两条途径促使决策权向子公司转移。此外,数字化转型促进分权的效应在民营、子公司数量更少和子公司承担业务量更轻的企业集团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数字时代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提供了理论与经验支撑。
    精准扶贫、人口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
    仇童伟
    2024, 44(4):  51-66. 
    摘要 ( )   PDF (10602KB) ( )   数据代码等(1557)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县域面板数据结合2000—2020年人口普查资料,系统考察了精准扶贫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以及人口流动在其中的角色扮演。结果显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确实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但效果相对有限。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精准扶贫存在加速贫困县常住人口流失的倾向,而常住人口流失扩大了地区经济差距。进一步研究显示,贫困县人口流失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激发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地区;对于处在城市群或南方地区的贫困县,精准扶贫在降低其与其他地区经济差距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对于处在城市群或北方地区的贫困县,精准扶贫导致其流失更多常住人口。本文为认识精准扶贫的经济作用及其要素配置效应,优化后扶贫时代脱贫地区扶持策略提供了经验证据,但本文仅是对精准扶贫经济效应的短期评估,其经济潜力仍需长期观察。
    财政目标压力、征税努力和企业技术创新
    余泳泽1, 冯栋琨2
    2024, 44(4):  67-84. 
    摘要 ( )   PDF (11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财政压力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使用手工整理的2003—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收入增长目标数据来衡量地方财政目标压力,研究了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财政目标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政支出中的科技支出规模,但地方政府也会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来完成财政收入目标,进而提升了企业实际税负。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以发明专利产出为代表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目标压力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和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的创新活动的抑制最为明显,且这种抑制效应更多体现在存在财政赤字的地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通过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改革来实现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政策启示。
    重点产业政策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组合调整
    李真1, 韩璐爽2, 宗慧隽1
    2024, 44(4):  85-104. 
    摘要 ( )   PDF (12524KB) ( )   数据代码等(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组合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重点产业政策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集中度的提高和出口产品范围的扩大。这种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突出。重点产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等渠道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调整,同时,激烈的国内同业竞争和目的地市场竞争进一步强化了产业政策效应。除了影响受支持企业的出口行为,重点产业政策还能通过融资和创新的溢出效应带动相同二位码行业内非重点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组合,培育其竞争优势。
    宏观审慎监管、信贷结构优化与风险缓释效应
    殷红1, 刘定2, 张博3
    2024, 44(4):  105-120. 
    摘要 ( )   PDF (10218KB) ( )   数据代码等(603)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构建包含金融摩擦和企业异质性的宏观经济模型,系统考察不同宏观审慎政策的信贷结构优化效应和金融风险缓释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应在传统货币政策规则的基础上盯住资本资产价格,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应盯住产出缺口和信贷量;第二,宏观审慎政策的介入可有效削弱金融供给冲击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同时可有效缓解金融风险冲击造成的经济紧缩现象、避免金融风险积聚,相较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可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控和金融稳定作用;第三,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逆周期调控效果会随着国有企业占比的提高而加强,进而有效纠正金融资源错配问题。本文研究顺应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方针,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创新与顶层财富不平等
    邹先强1, 徐南辉2
    2024, 44(4):  121-136. 
    摘要 ( )   PDF (10038KB) ( )   数据代码等(21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究创新与顶层财富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理论上,本文首先构建刻画顶层财富不平等的帕累托分布,其次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推导出创新对顶层财富不平等的影响。一方面,创新通过提高资本回报率增加了顶层财富份额;另一方面,创新的颠覆性效应对现有企业形成负面冲击,从而降低了顶层财富份额。实证上,本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世界40个主要经济体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发现,创新对顶层财富不平等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该负向效应存在异质性,人均GDP越高的国家,该负向影响越弱。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创新对顶层财富不平等的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创新可以成为缓解顶层财富不平等的有效工具,这一发现对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义。
    数理模型园地
    需求不确定环境下企业保价策略研究
    张剑虎1, 丁洁2
    2024, 44(4):  137-152. 
    摘要 ( )   PDF (111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策略性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分析垄断企业采取保价策略的经济学效应。研究表明:与无保价情形相比,保价策略打消了消费者担心未来降价的顾虑,吸引更多消费者在第一期购买商品,从而提高第一期价格;为了降低保价发生时给予消费者的补偿,保价策略促使企业提高第二期低需求情形下的价格;如果保价策略实施时所有消费者选择保价,那么保价虽然提高企业利润,但是降低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如果只有部分消费者选择保价(称之为成熟型消费者),数值分析显示,随着成熟型消费者比例的增加,企业利润可能先减少后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可能先增加后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