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16
    经济热点
    金融周期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异质性分析*
    王三川, 范从来
    2020, 40(10):  4-20. 
    摘要 ( )   PDF (145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宏观经济稳定长期以来作为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在“新常态”时期被更加广泛关注。金融稳定作为宏观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以洞悉金融周期为前提,要求细究金融周期变量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为政策精准性提供支持。本文利用相关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变量季度数据,使用滤波方法找出宏观经济的波动和平稳时期,运用机器学习算法验证所选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的匹配度,并测度各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的重要度。本文发现波动期和平稳时期宏观经济表现虽有不同,但资产价格指数和信贷水平对各宏观经济变量的重要度之和都达到50%以上,而其他金融周期变量如利差、杠杆率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的重要度则有限。这表明相关政策需有的放矢,相较于无差别的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可将重心置于维护资产价格稳定和优化信贷政策配给,为宏观经济稳定保驾护航。
    人民币汇率定价的逆周期因子:启用时间、驱动因素与实施效果*
    张明, 陈胤默
    2020, 40(10):  21-36. 
    摘要 ( )   PDF (146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定价过程中逆周期因子的使用进行了测算,并构建非限制性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央行两次启用逆周期因子的驱动因素和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官方公布时间,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呈现出提前开始和滞后结束的情况,且调整幅度呈现逐渐收窄的趋势;第二,第二次逆周期因子的调节幅度大于第一次;第三,人民币汇率波动是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离岸在岸汇价差和汇率政策不确定性是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第四,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加剧了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要素市场扭曲*
    赵新宇, 郑国强
    2020, 40(10):  37-49. 
    摘要 ( )   PDF (135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中国2005—2017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具有显著的扭曲效应。通过干预信贷资源配置、扩大土地出让和压低劳动力工资等方式扭曲要素市场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主要方式。(2)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的扭曲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和保增长压力较大地区更为明显。(3)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随着金融制度、法律制度和产权制度的改善,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的扭曲效应将会减弱。本文为政府目标管理和要素市场扭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PPP如何影响地方财政风险*——来自债券市场反应的证据
    姜迪, 汤玉刚
    2020, 40(10):  50-64. 
    摘要 ( )   PDF (156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倡导者认为PPP能够为地方政府分担财政压力,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反对者则认为PPP背后隐藏着政府的隐性担保和补贴、腐败和寻租,预算内的财政压力减小只是一种财政幻觉,反倒无形中累积了系统性风险。本文利用中国2015—2020年间的债券发行数据以及PPP在各地的落地信息,以地方政府债券为实验组,以国债和金融债为控制组,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PPP集中落地是否增加了地方财政风险,进而抬升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成本。实证结果表明,2016—2017年左右的PPP集中落地使得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受到来自市场的利率惩罚,5年期地方债发行利率的风险溢价为67个基点~297个基点,10年期地方债发行利率的风险溢价为21个基点~41个基点,且这种效应在PPP项目较多和较少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更换控制组、推后PPP项目对地方财政的实际冲击时间、假设虚假的实验组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这一发现具有可信性。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这一实证结果背后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促进PPP良性发展的措施。
    消费者法治意识:促进还是约束中国FinTech创新*——来自P2P网贷的证据
    张红伟, 陈小辉, 刘春梅, 文佳
    2020, 40(10):  65-82. 
    摘要 ( )   PDF (17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费者法治意识是促进还是约束了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呢?在美英等国纷纷促进本国FinTech创新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事关中国金融全球崛起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依据挑战/威胁、冷/热系统两大心理学理论,基于2009—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研究这一问题。结果表明,消费者法治意识水平与FinTech创新数量、质量之间均为倒U型非线性关系,过弱或过强的消费者法治意识均不利于FinTech创新数量、质量的提升。因此,在保护消费者时,应当遵循适度原则。进一步分析发现,消费者法治意识还通过行业自律组织和研究机构建设、信贷缺口,间接影响FinTech创新数量。最后,本文就促进中国FinTech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解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效应*——基于速度、时间和经验的视角
    谷克鉴, 李晓静, 向鹏飞
    2020, 40(10):  83-98. 
    摘要 ( )   PDF (168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对外直接投资的速度、时间和经验三个维度全方位刻画企业的对外投资动态决策图景,分析企业对外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的内部机理。研究表明:(1)投资速度与企业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但尚处于创新改善区间,积累投资经验和延迟投资时间分别表现出显著的激励和抑制效应。(2)与低质量非发明专利相比,高质量发明专利受到的激励和抑制效应更大,且因企业所有权、行业和投资动机的不同而呈现差异。(3)对外投资动态决策不仅影响研发强度,还促进研发效率改善,可通过收入、规模经济和生产率效应影响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不断积累投资经验有助于企业降低创新风险尤其是高质量创新风险。本文为企业通过“走出去”战略实现转型升级以及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退休对认知能力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兼论延迟退休的“健康红利”
    刘亚飞, 罗连发
    2020, 40(10):  99-112. 
    摘要 ( )   PDF (14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2011—2015年3轮调查数据,通过研究退休与认知衰退的关系,探讨了延迟退休对认知能力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退休在短期能够抑制认知衰退,但是从长期来看退休对认知有负面的影响。具体来说,在退休后3年内,退休对认知衰退有抑制作用,在退休大约3年~4年后,退休对认知的积极影响逐渐变为负面影响。按性别分组的估计结果表明,退休对认知能力的负面长期影响对男性而言更突出。本文的研究揭示了退休对认知能力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存在差异。从政策的角度讲,适当提高法定退休年龄能够缩短退休持续时间,对抑制认知衰退有积极作用,即延迟退休能够带来认知方面的“健康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