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8-02-16
    财贸 金融 价格
    经济起飞战略下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王松奇
    1988, (1):  1-6. 
    摘要 ( )   PDF (1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确定宏观调节目标的顺序,是政策选择的必要前提,而确定宏观调节目标的顺序,首先要认清我国经济成长的阶段性特点。本文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成长阶段向现代成长阶段迈进的“起飞过渡阶段”,经济起飞是这一阶段的根本任务,以加速经济成长保障经济起飞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
    非对称体制约束下的结构矛盾
    彭焕杰
    1988, (1):  7-12. 
    摘要 ( )   PDF (18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混合体制下,企业间体制不对称和行业间体制不对称造成的结构矛盾。行业间体制的不对称造成了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同一行业多重体制造成了企业间投入成本不均等,在资本成本很低的条件下,导致了长线部门生产能力闲置与生产能力增加并存的局面。由此出发,作者提出了局部均衡的改革思路。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晓亮
    1988, (1):  13-17,80. 
    摘要 ( )   PDF (9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不仅特指中国。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它是一切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特殊历史任务是搞好经济体制改革,把握住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计划与市场是内在统一的两种调节方式
    王珏
    1988, (1):  18-22. 
    摘要 ( )   PDF (7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认为,计划与市场是密不可分的,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形成计划市场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将这一模式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可以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
    外国经济理论与实践
    全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周新城
    1988, (1):  23-28. 
    摘要 ( )   PDF (11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7年6月25~26日,苏共中央全体会议通过了《根本改组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赞同《苏联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7月17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又根据《基本原则》的精神,通过了有关宏观经济各个领域(如计划、物资、价格、财政、信贷、科技进步等)以及国家机关职能改革的十个决议,与《国营企业法》相配套。这些文件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综合配套的改革方案,标志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这里我们着重介绍苏联在企业经营机制、计划管理体制、物资技术供应体制和价格体制方面改革的情况,以期对我国目前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专栏的几位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和苏联东欧研究所的教学与研究人员,都曾长期致力于苏东经济问题的研究工作。
    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
    高成兴
    1988, (1):  28-32. 
    摘要 ( )   PDF (8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国营企业法》的规定,企业经营机制根本改革的总目标是:企业应该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拥有商品生产者应该拥有的广泛权利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具有以完全经济核算制为基础的真正的经济独立性。新经营机制要创造必要的生产条件和社会条件,以使企业能够完成其主要任务,并使企业取得发展的刺激因素。
    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
    舒东
    1988, (1):  33-37. 
    摘要 ( )   PDF (9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的计划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企业可以根据社会需要自行制订和批准计划;国家计划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而且只制订长期(15年)计划和中期(5年)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方法,通过协调经济利益来引导企业实现国家计划的目标。
    物资技术供应体制的改革
    许梦符
    1988, (1):  37-41. 
    摘要 ( )   PDF (10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资供应体制根本改革的总目标是:从集中调拨物质资源和指定用货单位与供货单位挂钩,过渡到生产资料的批发贸易,即在用货单位与生产企业和物资技术供应机构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以无限额(无调拨量)直接订货的方式供应物质资源。
    价格体制的改革
    许新
    1988, (1):  41-46. 
    摘要 ( )   PDF (16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价格体制改革的土要目标是:从“耗费”型价格向“效用”型价格过渡,加强价格的刺激、调节与核算职能,削弱其再分配职能;全面调整价格体系;改革价格形式和管理。
    苏联东欧各国计划市场机制结合理论比较
    王国刚
    1988, (1):  47-51. 
    摘要 ( )   PDF (8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计划——市场关系是争论极为激烈而又颇难弄清的问题之一。五十年代以来,苏联东欧几国在总结各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认真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对我们了解国外研究状况,吸取已有成果,提高理论研究的起点,是很有意义的。
    工业经济 农业经济
    企业管理理论模式探索
    李占祥, 杨先举, 刘仲康, 唐国栋, 郑明身
    1988, (1):  52-55. 
    摘要 ( )   PDF (7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是客观的存在,有企业就需要管理,就有一个如何把企业管好的问题,就有一个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指国营工业企业,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发挥企业管理功能,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各管理要素如何有效组合的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
    股份制:企业改革的进一步选择
    李翔
    1988, (1):  56-59,17,80. 
    摘要 ( )   PDF (12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份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所有制形式,它的产生实际上是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只要我们改革了旧的投资管理体制,把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应当具有的包括投资权在内的各项决策权归还给企业,逐步完善宏观控制,建立起利益制约机制,使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企业的首要目标,在这种新的经济格局的基本框架之下,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资产的相互融合,产生融合型股份制这一新的微观经济基础。
    工业经济 农业经济
    略论以工补农
    刘怡
    1988, (1):  60-64. 
    摘要 ( )   PDF (6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补农是世界各国所共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和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国家通过财政、信贷等方式对农业予以扶持,这种广义的补农不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本文所探讨的“以工补农”,是指乡镇企业利润用于支援农业生产,以增强农业发展的实力。这里,“乡镇企业”当然不只是工业,还包括建筑、商业、交通、服务等行业。之所以称作“以工补农”,主要是因为乡镇企业中,工业占有相当的份额,所以简称“以工补农”。
    制订土地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的几个问题
    方之龙
    1988, (1):  65-68. 
    摘要 ( )   PDF (8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的扩展首先依靠农村的土地。城市土地面积的增加,必须取之于农地。从被征用的农地来看,本身处在大城市的边缘,地理位置相对优越——距离市场近,大量的产品能就近供应城市。这些土地经过农民长期的耕种,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和蔬菜,就某种农作物而言,与一般距离城市较远的土地相比,前者的产出量大于后者。
    雁北地区工业企业资金占用水平增高原因及对策
    赵本固
    1988, (1):  69-70. 
    摘要 ( )   PDF (9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7年以来,雁北地区工业企业在开展“双增双节”运动中进一步确立了“以信誉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方向,经济效益明显上升。据1987年5月份对全区三十九户国营工业企业统计: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比1986年同期增长20.2%、17.3%和28.5%,企业的留利增长72%。出现了增产、增销、增收的趋势。
    外国经济理论与实践
    苏联经济学家列·伊·阿巴尔金的经济思想
    佘志强
    1988, (1):  71-74. 
    摘要 ( )   PDF (7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列昂尼德·伊凡诺维奇·阿巴尔金现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阿巴尔金生于1930年,1952年毕业于莫斯科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1970年为经济学博士,1972年为教授。
    综述 书评 书序
    关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讨论综述
    王碧峰
    1988, (1):  75-80. 
    摘要 ( )   PDF (24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虽然从根本上消灭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矛盾,但未能根除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中的不稳定因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总是在起伏波动的周期性循环中进行的。这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完备性和深刻的矛盾。它是我们实现有效的宏观控制、推动改革和推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将把近年来关于我国经济波动的讨论整理出来,以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