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7-08-16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财政赤字
    李扬
    1987, (4):  1-7. 
    摘要 ( )   PDF (14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角度讨论财政赤字问题。我们的研究循着如下的顺序展开:首先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因为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的目标事实上是由宏观经济政策总目标确定的;然后,我们将联系当前的经济形势讨论今后一段时间里国民经济管理的着重点以及财政所应发挥的作用。
    现代国有经济的功能及其改革战略
    金碚, 胡永明
    1987, (4):  8-14. 
    摘要 ( )   PDF (13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代,国有经济的改革无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一个令人瞩目、长期困挠着东西方经济学家的一个难题。回顾本世纪4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风靡一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国有化的浪潮,他们或者通过收买濒临破产的企业,或直接创办一些利润率低、风险大、投资周期长、但又于国计民生颇为重要的企业,创建了一批极为可观的国有企业,形成了所谓“混合经济”模式。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
    叶章和, 孙小系, 肖杰
    1987, (4):  15-21. 
    摘要 ( )   PDF (23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民收入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联结生产和消费过程的中间环节,合理分配国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在国民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如何分配国民收入,直接关系到国家、生产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利益,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规模及比例,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发生重大影响。
    工资改革目标模式新探
    文魁
    1987, (4):  22-28. 
    摘要 ( )   PDF (1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弄清工资改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确立工资改革的目标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应该如何确立工资改革的目标模式、目标模式的描述与选择以及目标模式的步骤与途径作一初步探索。
    计划经济学
    试论经济社会战略发展的基本机制
    管益忻
    1987, (4):  29-32. 
    摘要 ( )   PDF (10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笔者认为,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运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日常循环性的运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为一周期的不停止的运营;一是纵向跃迁性的发展。有一定时间跨度的根本质态跃变。与此相联系,社会主义经济社会运动的机制,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循环式运行机制;一方面是跃迁性发展机制。多年来,人们比较注意运行机制的研究,而忽略了发展机制的研究。
    工业经济 企业管理 基本建设经济
    对工业化理论和实践的再考察
    程必定
    1987, (4):  33-37. 
    摘要 ( )   PDF (7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化作为一种实践,作为一个概念,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但是,它的全面的含义却未能被人们真正所认识。长期以来的实践给人们一种印象,似乎工业化就是发展工业,甚至是发展重工业。斯大林就曾提出:“工业化的中心,其基础,是在于重工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论苏维埃经济形势和党的政策》,见《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放社1949年版,第55页)斯大林的这个论断和苏联的实际做法,长期以来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模式,建国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模式。
    外国经济研究
    苏联经济改革的新发展
    高成兴
    1987, (4):  38-43. 
    摘要 ( )   PDF (1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八十年代以来,苏联的经济改革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理论上出现了重大突破,实践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特别是198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七大和1987年1月的中央全会,对加快苏联改革起了重要作用,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反响。
    80年代第三世界经济的回顾与展望
    陶文达
    1987, (4):  44-47. 
    摘要 ( )   PDF (12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发展中国家接受了西方经济学家建议的从发达国家注入资本、引进技术就可以摆脱“恶性贫困循环”,实现高速度增长就可以赶上富裕国家的发展战略思想。结果,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出现了“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局面。本世纪70年代。它们的经济增长虽然较快,然而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加剧、城乡对立尖锐、贫富两级分化日趋严重。
    计划经济学
    计划体制改革的探索—川鄂粤三省计划体制改革调查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地区计划管理研究课题组
    1987, (4):  48-52,28. 
    摘要 ( )   PDF (14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幅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生产力水平发展参差不齐,经济等方面条件各异。在这样的大国里,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难度很大,会遇到许多特殊问题。改革和开放环境中的地区计划管理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为求得对此问题的感性认识,我们于1986年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先后走访了四川、湖北、广东三省部分地区,对各地在改革和建设中取得的成就颇有感触,特别是对各地计划体制改革的进展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财政 金融 商业 贸易
    以市场为中心发展服务业
    林文益
    1987, (4):  53-58. 
    摘要 ( )   PDF (9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服务业是一种满足社会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需要而提供劳务产品的经济事业,它是生产和流通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经济部门。它区别于物质生产部门,因为它所生产的产品虽然与物质产品一样,能够满足社会的消费,但却不是物质产品,而是以具体的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劳务产品。它区别于物质产品的流通部门,因为它所组织的虽然也是商品流通,但却不是物质产品的商品流通,而是劳务产品的商品流通。
    经济体制改革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短缺问题
    高英蒙
    1987, (4):  59-62. 
    摘要 ( )   PDF (9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尔内认为在传统管理体制下运行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短缺”。凯恩斯把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矛盾概括为“有效需求不足”,本文试图将“短缺”与“不足”统一起来探讨商品生产条件下更具一般性的“短缺”问题,以及“短缺”在何种条件下表现为社会经济效果问题或社会就业问题,由此建立一个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在该理论体系中,对国民收入超分配现象以及它产生的整个过程,可以作出较为令人满意的解释。
    农业经济
    当前农村多种合作经济的发展趋势
    张力奋, 刘志宽
    1987, (4):  63-65. 
    摘要 ( )   PDF (4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中国的合作社,三十多年来有了相当的发展,尤其农村供销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城乡市场一条完整的流通渠道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个主力军。在农业合作经济方面,虽曾有过一些曲折,但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系列政策的贯彻,农村的各项合作经济又开始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近几年,供销社在深入改革中,通过广泛服务活动,促进了农村一些专业合作的发展,即属于农村合作经济向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计划经济学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杨文汉
    1987, (4):  66-69. 
    摘要 ( )   PDF (6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必须同步发展,是我国进行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以探讨,以便统一认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一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地球经过46亿年的缓慢演变而形成的。地球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在这三个圈交汇处适宜于生物生存的生物圈所组成。
    新学科介绍 书评
    “新三论”应用 略论企业转型的突变过程
    芮明杰
    1987, (4):  70-73. 
    摘要 ( )   PDF (6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国著名数学家R·托姆1972年发表的著作《结构稳定性与形态发生学》,解决了“原因连续作用有可能导致结果的突然变化”这一重要问题,从而宣布了突变理论的诞生。尽管突变理论的产生还只有短短的十来年,但它的思想内容、独特的分析方法已开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地运用。本文试图用突变论的思想和分析方法研究企业从生产型到经营型的转变,从而获得一些有益的结论。
    综述
    我国近年来投资理论问题讨论综述
    严晓霞
    1987, (4):  74-79. 
    摘要 ( )   PDF (2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来,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就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对我国“六五”时期经济的稳步增长起了积极的作用。
    新学科介绍 书评
    一部颇具特色的探索性金融理论著作—《金融理论问题探索》评介
    刘潘周
    1987, (4):  80-80.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教授的《金融理论问题探索》一书。这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富有探索精神的金融理论专著。本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融理论著作与教科书体例为一体,从金融经济运行实践出发来系统地研究和阐释重大金融理论问题。这种体例格局安排的优点是,既能发挥教科书的内容覆盖面广和理论著作的内容深厚的长处,也能克服教科书的内容浅显和理论著作的内容覆盖面窄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