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2-16
    上一期   
    高质量发展之路
    “水能载舟亦能治舟”:数字技术引入对群众监督的影响
    孙圣民, 黄绪凯, 陈家炜
    2025, 45(2):  1-16. 
    摘要 ( )   PDF (109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众监督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构成。然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受限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匮乏,群众对基层官员的职责边界了解不足,阻碍了监督权的有效行使。数字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群众获取基层官员权责信息的能力,为强化群众监督创造了条件。基于群众投诉举报官员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数据,本文以H县实施智慧广电工程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识别了数字技术引入与群众监督强化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数字技术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群众的投诉举报数量,强化了群众监督。在群众信息获取渠道更单一的地区,该强化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增的投诉举报主要聚焦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这表明,数字技术拓宽了群众获取官员权责信息的渠道,为群众监督提供了明确的评判标准,从而提升了群众监督的水平。本文深化了对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关系的理解,为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客户环境规制、供应链溢出与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钱先航, 张新然, 邱善运
    2025, 45(2):  17-36. 
    摘要 ( )   PDF (134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客户环境规制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客户所在城市受到试点政策影响后,企业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会显著提高。其影响机制是,客户环境规制可以增加企业的关系专用性投资并提高供应链知识共享水平。这一溢出效应在高科技行业、市场地位与产品独特性较高及客户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客户环境规制带来的供应链溢出效应会提升企业的绿色投资者关注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与大客户稳定性。本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参考。

    人工智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企业出口韧性
    辛大楞, 邱悦
    2025, 45(2):  37-54. 
    摘要 ( )   PDF (120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快人工智能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进而增强企业出口韧性,是统筹开放与发展、推动中国外贸行稳致远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实际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能够有效化解外部需求冲击,增强企业出口韧性。从作用机制来看,人工智能通过稳定进口供应链、固定企业生产链及拓宽出口销售链三种渠道强化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最终作用于企业出口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对发达市场偏向型企业、面临出口高风险的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出口韧性的增强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地,人工智能能够减少不稳定出口关系与一次性出口关系的发生概率,降低出口贸易脆弱性。最后,通过产业间关联产生的协同溢出效应,人工智能有效增强了上下游企业出口韧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新阶段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以防范外部需求冲击、实现外贸“稳中求进”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握手通道对缩小京津冀城市间经济差距的作用:基于新闻大数据的分析
    周密, 刘力燔, 王道平, 沈欣燕
    2025, 45(2):  55-74. 
    摘要 ( )   PDF (129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以来,三地不断提升协同水平、缩小经济差距,开启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本文对2004—2022年220万条新闻数据进行筛选,使用文本挖掘方法测算京津冀城市间握手通道,重点考察握手通道在缩小城市间经济差距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握手通道显著缩小了京津冀城市间经济差距。纵向上,程度更深的握手通道具有更大的边际影响与更长的作用时效。横向上,以首都为核心,京津双城引领的握手通道具有更强的作用效果。过小或过大的城市间距离下的握手通道效应都较弱。高校、中央企业及地方机构参与的握手通道更有效。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间异地投资越强,握手通道缩小城际经济差距的作用越强。城际握手通道存在正向锦标赛效应和负向挤占效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解读握手通道促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为助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提供重要启示。

    财富机会公平与共同富裕:基于机会不平等的测度与分解
    董丽霞
    2025, 45(2):  75-95. 
    摘要 ( )   PDF (126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使用Roemer(1998)和Barry(2005)两种框架,测算了我国财富机会不平等程度,并用夏普里分解方法考察了影响财富机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财富机会不平等的城乡异质性,并将财富均值的机会不平等扩展到财富分布的机会不平等。结果发现,家庭财富机会不平等问题确实存在:住房财富机会不平等程度最高、金融财富机会不平等程度最低、总财富机会不平等程度居中;财富机会不平等存在明显的城乡异质性,相比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内部财富机会更不平等;父亲受教育程度、父亲收入、拥有房产数量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富机会不平等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住房财富和金融财富机会不平等随财富分位组由低到高呈现不对称的U形形态,这意味着我国家庭财富机会不平等可能存在极化现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本文的研究为政府促进家庭财富机会均等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中国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及影响因素
    周元任, 陈梦根
    2025, 45(2):  96-117. 
    摘要 ( )   PDF (145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促进数字要素流通和资源互补,能有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设计了数字经济五维综合评价体系,测算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西部地区发展速度相对更快。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中各省份联系紧密,数字资源和要素互通可达,表现出显著的地理集聚性、空间通达性和分布非均衡性,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扮演数字经济发展“引擎”、数字经济发展“受益”和数字资源“输出”的角色。分维度和分时段来看,地区数字经济格局呈现不同的动态演进特征,空间关联网络不断重构,稳定性和复杂度不断提升,各地区联系渐趋紧密,数字要素流动渐趋通达,网络地位渐趋平等化,网络集群效应日益减弱,数字经济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地理距离较远、经济增长差异较大、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均会减弱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但不同时段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空间联系的关键因素不同。

    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策略
    邓淑莲, 张明媛, 谢立成, 谷兰娟
    2025, 45(2):  118-135. 
    摘要 ( )   PDF (120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数字经济时代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策略是否呈现出新特点,本文基于2006—2019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非对称反应模型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分别验证了税收竞争在横向政府间的存在性以及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税收竞争的表现特征。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增强地方政府税收“逐底竞争”的策略倾向,降低“逐顶竞争”的力度,且经一系列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电子商务发展引致的产业集聚效应和税收转移效应是产生这种影响的重要原因。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电子商务发展所引发的“逐底竞争”策略有助于地方政府吸引投资。本文研究结论为电子商务背景下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可能的解释,也为我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和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照料人身份、照料人素质与儿童成长发展
    张川川, 曹家瑞, 高文静
    2025, 45(2):  136-155. 
    摘要 ( )   PDF (12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照料既影响生育决策,也关系到儿童发展和人口质量。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照料人身份和照料人素质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给定照料人素质,是否由母亲照料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二,照料人素质对儿童的学业成绩、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和健康状况都存在显著和持续的正面影响;第三,母亲照料可以在多维度上放大照料人素质的作用;第四,高素质的照料人对孩子的预期更高,教养模式更科学,养育行为更积极,高素质母亲对子女教育有更高预期,在与儿童互动、教育投资等方面有更大的正向作用。本文结论表明,高质量的公共或市场化的照料服务供给可以在不损害儿童成长发展的情况下降低家庭照料负担和促进人口生育。

    数理模型园地
    商家异质性、竞争与线上声誉
    杜创, 李立卓
    2025, 45(2):  156-176. 
    摘要 ( )   PDF (147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竞争对体验品线上声誉的影响。体验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确认质量、只有在使用之后才能体验到的产品或服务。在平台中介的市场上,为激励商家提供高质量体验品,存在一系列线上声誉机制,包括商家评级(星级/钻级)和消费者评论等。基于此背景,本文构建博弈论模型,分析了产品质量由可观察的商家异质性(星级)和不可观察的商家努力水平共同决定条件下,线上声誉机制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发现当商家自身可观察的星级越高,竞争对声誉越可能产生正面影响,反之则竞争对声誉更可能有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商家面临竞争情况下比垄断情况下更有维持声誉的激励、更可能付出高努力水平。基于携程网酒店评论的大规模微观数据计量分析结果和模型预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