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6-12-16
    经济热点
    欧元:从现在看未来
    方福前
    2006, (12):  5-10. 
    摘要 ( )   PDF (17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元自诞生以来取得了初步成功,包括促进了欧元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取得了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的地位。但是,欧元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尤其是欧盟的政治一体化的滞后。今后一段时期欧元还会健康成长。
    绿色GDP核算:争议与共识
    高敏雪
    2006, (12):  11-15. 
    摘要 ( )   PDF (4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随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将资源环境因素引入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成为国际性前沿研究课题。它既吸引了越来越多民间科研机构的参与,也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官方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1]在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管理方式,过去一直比较依赖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此背景下,引入国际倡导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探索所谓绿色GDP的核算和应用,就成为带有一定政治性、事关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大课题。
    走“空间节约”之路——不同资源配置、能源消耗模式的差异给我们的启示
    王元京
    2006, (12):  16-20. 
    摘要 ( )   PDF (8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所谓节约,就是生产同样单位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尽可能少地耗费能源(资源)。目前,谈到节约能源、水资源、土地、矿产等问题时,人们谈论更多的是技术节约、产业节约与消费节约。一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替代我国目前的高消耗型技术,实现生产环节的低消耗。二是通过产业政策控制高耗能(材)产业的发展,促进这些产业走循环经济道路。三是通过宣传与鼓励政府和居民在日常消费中千方百计地节约能源(物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上述这些节约显然是必需的。但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还需要从空间节约入手。
    理论探索
    现代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我国外资管理体制转型
    崔凡
    2006, (12):  21-25. 
    摘要 ( )   PDF (7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各界对外商直接投资管理体制进行进一步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将通过对现代国际投资理论最新发展的介绍,就我国外资管理体制转型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进行讨论。笔者认为,中国的外资管理体制应从以优惠措施与准入限制相结合为特征的旧模式,向以竞争政策与技术性行业监管措施相结合为特征的新模式转变。
    科技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叶仁荪
    2006, (12):  26-29. 
    摘要 ( )   PDF (3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和职工都没有形成独立的利益主体,双方的利益由政府来代表,劳动关系的经济特征被忽视了,所以很少有冲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资双方开始形成独立的利益主体,劳动关系的经济特征开始显现,这样,两个主体之间的矛盾、纠纷以至冲突就自然形成了。
    学术前沿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韩玉军, 陈华超
    2006, (12):  30-35. 
    摘要 ( )   PDF (9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框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些学者将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应用到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另一些学者则将国际贸易理论应用到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中。
    公共经济
    “两税”合并对内外资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王进猛, 茅宁
    2006, (12):  36-40. 
    摘要 ( )   PDF (12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两税”(内资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立法程序正在进行,合并后内外资企业将实行统一的所得税税法,尤其是税率将统一。这将对通过债务融资可以产生税盾利益的资本安排产生重大的影响。这虽然是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通过影响企业融资策略的传导渠道必将影响到我国的资本市场,所以不仅政府当局关心,微观主体也正在积极准备融资策略的调整,以应对新的挑战。当前两套税法对它们的资本结构有何影响?差别何在?合并后它们的资产负债率有何变化?企业将如何改变融资方式?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我国公用事业产权改革的保障与推动力
    焦方义, 杨其滨
    2006, (12):  41-44. 
    摘要 ( )   PDF (5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公用事业改革已经进行了10多年,2002年以《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的出台为标志,从大力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到今天,市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应该继续推进改革;另一种对改革提出了质疑。质疑的原因在于:第一,改革触动了部分人员和机构的既得利益;第二,部分公用事业改革项目的不成功打击了有关方面对公用事业改革的信心;第三,医疗、教育改革的争论引起了人们对公用事业改革未来结果的疑虑。笔者认为公用事业的效率低下和投资不足是所有相关人员的共识,不改革公用事业将没有出路,改革是必需的,只是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
    产业经济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戴宏伟
    2006, (12):  45-50. 
    摘要 ( )   PDF (9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高技术产业就业增长粘性:“无就业增长”
    万伦来, 张松林, 杨燕红
    2006, (12):  51-56. 
    摘要 ( )   PDF (11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高技术产业厂商及其雇员的经济行为变化和特点,并基于创业型雇员是进入市场唯一威胁的前提假设,可证明两个命题:(1)当新进入者进入成本较低时,在位者缺乏雇用雇员的积极性;(2)雇员由于被在位者设定的跳槽壁垒套牢而缺乏进入动机,即自我创业的动机。由此还可产生以下逻辑推论:(1)政府实施的各种优惠政策无助于激励为高技术产业在位者扩大就业规模;(2)在位者设定的跳槽壁垒所导致的高工资刚性降低了高技术产业就业需求。
    新农村建设
    从“三农”问题产生原因反思“后农税时代”的“三农”问题
    汪时珍, 杨国才
    2006, (12):  57-61. 
    摘要 ( )   PDF (10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农业税在我国的实行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基层政府财政对其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全部免除农业税后,虽然表面上会直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由于产生“三农”问题的根源未除,免税之后仍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反过来有可能间接损害农民的利益,使“三农”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甚至严重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所以,深入探究“三农”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从根源上分析和解决“后农税时代”的“三农”问题就显得尤为紧要。
    工商管理
    信用风险、公司质量和“成长幻象”
    陈晓红, 韩文强, 佘坚
    2006, (12):  62-67. 
    摘要 ( )   PDF (22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债权融资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但债权融资带来的信用风险也可能影响到企业,这些风险大部分是隐形的,不容易被察觉,因此,过多依赖债权融资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可能会出现“成长幻象”,它们的高成长性只是昙花一现。
    财务视角中的本金流再造
    王锴
    2006, (12):  68-71. 
    摘要 ( )   PDF (10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财务视角分析,业务流程再造的财务层面是本金流再造。财务人员应该主动参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全过程,财务主管人员更应积极组织精干力量对业务流程中“关键控制点”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和确认,确立控制准则与控制标准,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尽可能实现财务监控实时化的基础上恰当植入适时控制机制。
    动态与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讨论综述
    王碧峰
    2006, (12):  72-76. 
    摘要 ( )   PDF (7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过渡时期,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种矛盾凸显的时期。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了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对于我国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书评
    评《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三辑)
    吕萍
    2006, (12):  77-77. 
    摘要 ( )   PDF (1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关系来看,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给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这种具有原生态意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几乎从各个角度证伪了现存的诸多经典经济学理论。以哈耶克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享有前人经过小范围、高成本试错活动所形成的智识(经验、知识、技术),所以理论的发展必然以经济现实的发展为前提。从为学的方法看,经济学很重视对以往知识的积累、总结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