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4年 第1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4-02-16
    论文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杨启先
    1994, (1):  1-4. 
    摘要 ( )   PDF (1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算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年。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从1979年到1983年,可以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重点是在农村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全国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宏观体制变动─1979-1993中国经验
    曹远征
    1994, (1):  5-9. 
    摘要 ( )   PDF (11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9年后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础上,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并在这种渐进的过程中越来越明确了市场经济的取向性。
    中国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吴天林
    1994, (1):  10-11. 
    摘要 ( )   PDF (5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改革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是我国企业改革的起步阶段。
    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展望
    黄泰和
    1994, (1):  12-13. 
    摘要 ( )   PDF (7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举办的经济特区共五个。其中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特区和福建省的厦门特区均是于1980年开始举办的。海南经济特区是于1988年才举办的。深圳特区的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现时人口为140万。
    寻求改革的新道路─论渐进式改革道路及其调整
    张宇
    1994, (1):  14-17,52. 
    摘要 ( )   PDF (8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集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目前有两种基本方式或道路,即激进式改革道路和渐进式改革道路。
    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对策
    谢卫
    1994, (1):  18-23. 
    摘要 ( )   PDF (16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金融市场从八十年代初期萌芽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也日益明显。但在金融市场迅速扩张的同时,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金融市场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无助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新体系。本文为此作些分析性研究。
    正确处理金融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的矛盾
    朱毅峰
    1994, (1):  24-26. 
    摘要 ( )   PDF (4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客观上存在矛盾,这个矛盾一直影响我国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当前,这个矛盾表现得极为尖锐,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和币值稳定。
    投资过热现象及其治理
    唐志远
    1994, (1):  27-29. 
    摘要 ( )   PDF (14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好的。但由于豆992年以来高速度高增长的惯性,加上其它外部因素的推动,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发展热情,掀起了全方位的开发热浪。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生产核算及影响
    赵彦云, 姚众志, 马岚, 高锁兰
    1994, (1):  30-36. 
    摘要 ( )   PDF (16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中国即将全面实施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相对于过去实行的MPS体系是一场革命,而且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上也作出了重大发展。采用全面生产核算理论是这场变革的基石。本文集中论述了这一理论变革的内容及其理论和现实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指出,采用全面生产核算,不仅是我国生产理论的变革与发展,而且它将带来收入分配核算、消费与投资核算等的巨大变革,从而对我国收入分配、消费与投资等领域的经济分析和理论研究以及整个经济学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粮食生产预警系统的探讨
    顾海兵, 刘明
    1994, (1):  37-42. 
    摘要 ( )   PDF (26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生产对具有12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是头等大事。本文论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严重波动性,粮食生产的宏观调控较差而进行粮食生产预警的必然性,重点研究了粮食生产预警系统的操作框架,即确定警情,寻找警兆,预报警度,并对1993与1994年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初步预警分析。
    论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中的矛盾
    杨文勇
    1994, (1):  43-46. 
    摘要 ( )   PDF (5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中诱发的各种问题,归根到底是利益问题。各利益主体保护或扩张自身的利益,必然加剧相互间的利益摩擦。这种摩擦,构成了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中的矛盾运行。
    “白条”现象透视─农产品收购资金短缺的原因
    葛昌永
    1994, (1):  47-49. 
    摘要 ( )   PDF (4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产品收购打“白条”,始发生于八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的粮食产量低,总量少,供需平衡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统购统销,收购资金是专项供应,加之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单元,收购农产品不存在打“白条”问题。
    试论建立统一完善的市场系统
    黄法莉
    1994, (1):  50-52. 
    摘要 ( )   PDF (5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模式实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我国改革前的传统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模式,其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是权力集中的行政计划,市场表现为行政计划的消极替代形式,行政计划的制约矫正形式缺位,因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与对外开放前景展望
    宋长锁
    1994, (1):  53-56. 
    摘要 ( )   PDF (9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个会议上,党中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尽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领导全中国人民为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而奋斗。
    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的对策建议
    辛仁周
    1994, (1):  57-62. 
    摘要 ( )   PDF (1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认为,要客观地判断和把握当前城镇劳动就业形势并利用其有利的方面,转换以往城镇劳动就业中重增量安置轻存量调整的做法,加快解决城镇劳动就业深层次问题的步伐,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阎金锷, 宋常
    1994, (1):  63-68. 
    摘要 ( )   PDF (1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作为商务语言的会计,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各国各地区的会计更加规范化。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即实现规范化和国际化。作者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动因,并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构架。
    德国的企业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陈秀山, 佟达宁
    1994, (1):  69-73. 
    摘要 ( )   PDF (1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形式是指企业在法律上具有的形式,它是按资本形式及与此相应所担负的经济责任来划分,并且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的。德国的私法(民法、商法、公司法)和公法不仅详细界定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奋业形式,而且具体规定了这些不同法律形式的企业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范围、内部组织结构、领导权限和经营方式、经营规范和行为准则等。
    我国包装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伍大荣
    1994, (1):  74-75. 
    摘要 ( )   PDF (7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保护商品、美化商品、宣传商品的包装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包装成为行业则是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评《消费需要论》
    晓亮
    1994, (1):  76-76.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尹世杰同志的新着《消费需要论》,是系统地研究消费需要发展变化的一本专着。他从市场需要出发,分析影响消费需要的一些因素,论证消费需要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揭示消费需要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性,提出为何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为何提高消费主体的素质,提高消费的层次和质蚤,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雷要。
    重返“关贸总协定”与中国经济讨论综述
    王红星
    1994, (1):  77-80,29. 
    摘要 ( )   PDF (2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取消数量限制原则和贸易自由化原则,势必要求限制和取消配额、进出口许可证等,因而我国的进口制度将发生重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