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5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5-06-16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要自觉地保持生产和消费的平衡
    柳随年
    1985, (3):  1-5. 
    摘要 ( )   PDF (11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相对平衡,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自觉地、经常地保持二者的平衡,使之彼此协调、相互促进,是实行计划经济的一项根本任务。
    价格改革中的调、稳、放及有关改革的配合
    杨鲁
    1985, (3):  5-10. 
    摘要 ( )   PDF (13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对于我国当前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的表现,进行了概括;对于改革的内容、要求、方法等,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解决了一些长期争论的理论问题,是进行价格改革的理论基础。目前,对于进行价格改革,不少人还有疑虑,主要是价格改革会不会影响人民生活。
    劳动经济
    按劳分配与工资改革
    赵履宽
    1985, (3):  11-15. 
    摘要 ( )   PDF (8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指引下,解放思想,破除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种条条框框,把经济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地推向前进。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认真地贯彻执行这一《决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工资制度和价格制度改革的成效,决定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财政金融
    关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季孟飞
    1985, (3):  16-20. 
    摘要 ( )   PDF (10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管理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财政管理的根本原则,划分各级政权之间、国家同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责、权以及财政收支的范围。涉及到经济的许多方面。这里,我主要就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谈点情况和看法。
    国民经济计划
    论实施指导性计划的几个问题
    魏礼群
    1985, (3):  20-26. 
    摘要 ( )   PDF (9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应该是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为此必须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这就表明,指导性计划将要阔步登上我国计划经济的舞台,成为计划管理的重要形式。
    计划的性质和实现计划的方法
    吴微
    1985, (3):  27-29,71. 
    摘要 ( )   PDF (8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导性计划的概念可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指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性质;二是作为计划管理的一种具体形式。(一) 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口本等国,曾先后把“计划”引进国家政策的地位。
    商业经济
    按照商品经济原则改革物资流通体制
    胡怀邦, 韩志国
    1985, (3):  30-33. 
    摘要 ( )   PDF (6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现行的物资(即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模式下,与计划体制和生产企业管理体制配套建立的。在这种体制下,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都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规定;企业所需生产资料由谁供给、什么时候供给、供给多少也都必须按照国家物资分配计划执行。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改革要研究经济政策
    许纯祯
    1985, (3):  34-38. 
    摘要 ( )   PDF (9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要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进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
    政治经济学
    略论新成本理论
    李炳炎
    1985, (3):  39-43. 
    摘要 ( )   PDF (24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经济实践愈来愈注重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因此,开展对成本理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新成本理论,就是指“成本就是C”的理论,这种新的成本理论,是“除本分成制”的理论基础。
    再谈价值规律与企业管理
    刘恩钊
    1985, (3):  44-47. 
    摘要 ( )   PDF (7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学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过程中,曾从企业如何使用自主权的角度,谈了些利用价值规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看法,觉得有点言不尽意,想再谈谈这个问题。必须明确的是,我们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国民经济计划
    反映标准化经济效益的主要统计指标
    彭镜秋
    1985, (3):  48-54. 
    摘要 ( )   PDF (26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中央提出“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就迫切需要大量的、准确的、能反映各方面经济效益的统计信息。统计信息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统计指标来反映。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关于分工协作的两个重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周昱今
    1985, (3):  55-59,80. 
    摘要 ( )   PDF (14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工协作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把分工看作“是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范畴的范畴。在几十年的艰苦探索中,马克思深入地研究了分工协作在生产力发展和劳动过程进化中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关系发展的制约性。
    《资本论》研究
    通过长期计算探讨再生产公式
    薛敬孝
    1985, (3):  60-66. 
    摘要 ( )   PDF (26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不仅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锐利的理论武器,就是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以及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和指导,也有着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因此,我们在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今关,加强研究再生产理论就更加必要。
    工业基本建设经济
    上海民族资本企业组织管理简论
    朱雍
    1985, (3):  67-71,29. 
    摘要 ( )   PDF (8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民族资本主义是作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要求发展符合民族利益的资本主义经济,因此同不允许有这种要求存在的各种反动势力有矛盾、有斗争;但是由于它本身力量的单薄,又必然与各种反动势力有联系、有妥协。
    国外经济与管理
    论数学在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应用——八评萨缪尔森《经济学》
    高鸿业
    1985, (3):  72-76. 
    摘要 ( )   PDF (16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针对宏观经济学的《二评》中,我们指出:“该书所运用的数学方法虽然很简单,但也可能给该书带来科学性的假象。关于数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运用我们将在以后评论中的适当场合加以论述”。
    浅谈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
    王慎之, 邱兆祥
    1985, (3):  77-78. 
    摘要 ( )   PDF (5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一定要搞好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的升级换代离不开新技术、新工艺,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革新。我国正在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步伐,现代化实质上不外就是一个技术进步的过程。为了提高认识,开阔视野,简单介绍一下资产级阶经济学的“技术创新理论”还是会有益处的。
    政治经济学
    “社会经济结构”不等于“生产关系总和”
    杨伯安
    1985, (3):  79-80. 
    摘要 ( )   PDF (4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以来,人们把社会经济结构理解为仅仅是与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总和等同的概念。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
    双渠价格不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薛祖国
    1985, (3):  80-80,59. 
    摘要 ( )   PDF (4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在酝酿价格体制的改革中,有生产价格和双渠价格之争。我想,要把这种讨论引向深入,就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生产价格和双渠价格,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各处于什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