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有为政府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   2021年11月20日,由《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富裕研究院协办的主题为“有为政府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主编刘元春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海涛教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常务副主编郭庆旺教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杨万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和共同富裕研究院研究员赵忠教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教授等十多位财政学研究领域及收入分配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出席会议。数百位学界同仁及本专业师生线上参与会议。

      20日上午,开幕式及主旨演讲环节由《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常务副主编郭庆旺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主编刘元春教授致辞。
      刘元春教授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及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做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显然这对现有经济学理论形成了巨大挑战,同时也是高难度的国家治理目标。中国政府无论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规律。刘教授提出本次研讨会主旨有二:(1)总结我国政府在推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创新理论;(2)深入研讨当前推动共同富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他提到,如何破解新一轮全球收入分配的难题,以及由收入分配带来的税收改革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体系结构调整的关键,也是整个学界面临的共同挑战。
      主旨演讲环节,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海涛教授围绕乡村振兴,做了“实现共同富裕财税政策思考”主题演讲。马教授提出,要以乡村振兴为重要契机,以财税政策为核心工具,通过跨周期调节来促进提质增效。财税政策在实现共同富裕当中,要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绝对领导,保障和加强乡村基层治理能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紧密协调财税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推动人才兴村和产业兴村相互促进。此外,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对农民农户的支持政策需具有稳定性,要对政策的绩效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评价,优化中长期财政支出结构。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做了“设定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主旨演讲。李教授的演讲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设定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当下与未来的巨大差异、以改革来推进共同富裕。通过国际比较,李教授指出,要实现《“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到的2035年中国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50年中国人均GDP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至少要达到7%,而这需要通过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来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推进实行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不断在完善初次分配、土地制度、农民工市民化等方面做深层次改革。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杨万东教授主持主题演讲第一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岳希明教授做了“共同富裕: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施策”主题演讲。首先,岳教授给出清晰的判断:中国如果想把基尼系数降低到0.4以下,再分配政策最为有效。他指出,市场决定的收入差距(初次分配)与发展水平基本无关,而收入再分配政策介入之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显著减小。其次,“提低,扩中,调高”三个目标需要不同的政策来实现。当前社会保障对农村老弱病残幼等不具有劳动能力的特殊低收入人群的支持不够,要提高低收入人口的增收能力,提高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再分配政策。提高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完善对富人的课税制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封进教授做了 “效率与公平统一的最优医疗保险水平以及福利政策——基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研究” 主题演讲。封教授在报告中改进了只关注效率的最优医保模型,加入对公平的考量,综合效率和公平评估最优医保方案。通过充分统计量方法估计得到了农村居民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价格弹性约为-0.33,住院报销比例每提高10%,患病家庭人均非医疗消费下降3.2%。将医保促进健康公平的功能考虑在内,农民住院的最优报销比例将达到74%-78%。
      中央财经大学税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汪昊教授做了“资本税改善还是恶化了收入分配”主题演讲。汪教授采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归宿,及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所得税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良好性质,但并不必然改善收入分配。企业所得税并没有完全转嫁给劳动所有者,资本所有者(企业)也承担了部分税负,且税负承担具有行业异质性。汪教授建议,应缩小劳动收入差距,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缩小资本收入差距。
      2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共同富裕研究院研究员赵忠教授主持主题演讲第二环节。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缪小林教授做了“从分配迈向治理:均衡性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主题演讲。他指出,我国目前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不断增加,但存在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感知不明显、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不高、供给不充分等问题。需要重点发挥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制度功能,引入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绩效评估体制,强化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与地方基层治理的协同,激励地方政府与社会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达成供需一致,提升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获得感。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罗楚亮教授做了“养老金能否减少收入差距”主题演讲。罗教授研究的重点是养老金在多大程度上缩小收入差距和养老金与工资相比两者决定机制的异同,通过使用CHIP2013和2018年数据发现,养老金的普遍增加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的效应并不明显,在考虑了扶贫政策后结论依旧不变,养老金制度的提低扩面对再分配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他建议,养老金的机制设计需要在激励和再分配之间做进一步权衡。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人大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吕冰洋教授做了“干部人才交流、风险精神与共同富裕”主题演讲。吕教授认为,干部派遣和转移支付均对缩小地区差异有影响,但转移支付对总产出有负面作用,如效率损失、逆向激励和预算软约束等。对于干部派遣制度而言,地区间差异越大,政府需要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干部本身的奉献精神越强。干部派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其不可替代程度和欠发达地区吸收转化程度。
      主题演讲第三环节由《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人大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吕冰洋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共同富裕研究院研究员赵忠教授做了“从扶贫项目到儿童健康的最后一英里”主题演讲。赵教授利用2010年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国家“87扶贫攻坚计划”对儿童的健康影响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平均来看,扶贫攻坚计划对儿童健康无显著影响,但在做性别的异质性分析后发现“重男轻女”的现象。具体而言,男孩的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年龄大一些的男孩健康更容易得到保障。因此,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也是决定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解垩教授做了“共同富裕视角下的邻里效应研究”主题演讲。社区邻里效应通常被认为是相同收入阶层群体集聚(贫困聚集)的主要因素。解教授在研究路径上借鉴了Heckman两步法缓解自选择偏差问题,证实了中国目前的确存在社区邻里效应,即优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积极影响,劣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消极影响。其次,社会互动是社区邻里环境影响个体收入的作用机制,且这种效应存在非线性和门槛特征。解垩教授指出中国在巩固攻坚成果的过程中应该关注邻里效应问题、激发低收入群体内生动力、制定合理的住房政策来解决贫困集聚现象。报告从社区邻里效应视角出发去理解去解决相对贫困,为中国反贫困,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孙伟副教授做了“减负、剩余、增长与不平等”主题演讲。孙老师从中国现实问题出发,试探究人口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并且与“双减”政策相比较。报告通过构建包括家庭内生育、教育投资决策等福利生育政策的异质性家庭代际交叠模型,描述政策对子女生育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进而考察政策对社会人力资本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在使用中国宏观数据及人口普查数据校准后,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发现不同的鼓励生育政策在均衡增长路径上对经济体产生相同的长期政策效应;减负政策更有利于人力资本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而生育津贴政策对人口增长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若以经济增长为短期目标,提供差异化生育补贴的减负政策应为首选;当社会更加关注人口增速时,生育津贴则是更好的选择。
      每位主题演讲的专家都对本环节的演讲展开了交互评论,并对所评论报告给予了指导性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教授对本次研讨会做了总结发言。瞿教授指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政府如何更加有为,应当如何有为”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收入和财产差距调节、话语权、人民感知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