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 2007, Vol. ›› Issue (4): 26-31.

• 学术前沿 • 上一篇    下一篇

证券设计理论的发展脉络

杨介棒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872
  • 收稿日期:2006-11-02 出版日期:2007-04-16 发布日期:2012-03-01

  • Received:2006-11-02 Online:2007-04-16 Published:2012-03-01

摘要: 自从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Miller)的经典论文[1]发表以来,能否以及如何确定最优的股本债务比成为金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经济学家纷纷放宽了MM定理的完全市场和信息等假设,从税收、交易成本、代理成本、信号显示等角度出发,解释为什么企业的现金流会以特定的方式在债务和股本之间进行分配。然而,传统的资本结构在研究最优股本债务比时,一般都把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工具看作是给定的因素,作为这些融资工具的标准形式要么是股本,要么是债务,融资双方都没有能力改变证券的具体形式。随着融资创新的兴起以及融资工具的多元化,这种融资契约的外生性假设受到了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