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体富,王海勇.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4).[2] 李德水.关于GDP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2004,(4).[3] 胡少维,张雪梅.2005年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及存在矛盾与问题[J].开放导报,2004,(4).[4] 匡家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从增长带动就业到就业和增长的协调[J].聊城大学学报,2004,(5).[5] 卢嘉瑞."十一五"期间提高消费率的政策选择[J].中州学刊,2005,(1).[6]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双稳健政策"下的2005年宏观经济走势预测[J].管理世界,2005,(1).[7]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2004年国内宏观形势与2005年形势及政策走向[J].金融论坛,2005,(2).[8] 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4,(4).[9] 权衡.中美收入不平等的效应比较及其理论含义[J].世界经济研究,2004,(8).[10] 刘文勇.收入因素对中国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11] 梅声洪.繁荣态势资本市场的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12] 张焱,等.我国投资形势的回顾与展望[N].金融时报,2005-01-11.[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2004-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J].管理世界,2005,(1).[14]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4-2005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15] 金晓彤,杨晓东.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四个假说及其理论分析[J].管理世界,2004,(11).[16] 陈学彬,杨凌.中国近期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J].上海投资,2004,(9).[17] 李斌.投资、消费与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古典角度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9).[18] 王梦奎.关于"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若干问题[J].管理世界,2005,(2).[19] 袁志刚,何樟勇.以新的视角审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4,(7).[20] 丛明.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主要政策取向分析[J].财贸经济,2005,(1).[21] 刘燕.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22] 马宝成.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1).[23] 施建淮,朱海婷.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J].经济研究,20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