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树成.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J].经济研究,2003,(3). [2] 赵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拉动消费需求的实施效果[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11). [3] 戴园晨.调节收入分配的刺激作用与限度[J].经济经纬(河南财经学院学报),2002,(4). [4] 联合课题组.弱势下的扩张:中国财政状况和政策取向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6). [5] 贾康.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若干认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4). [6] 王苛敬,杜惠芬,朱剑锋.试论后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选择--兼论我国政策性银行和邮政储蓄的财政化定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5). [7] 梁小民.积极财政政策须适可而止[J].经济导刊,2002,(7). [8] 周天勇.宏观经济政策反思及其转型的框架设计[J].财贸经济,2003,(3). [9] 吕炜.1998年以来财政体制与政策的宏观评价[J].财贸经济,2003,(3). [10] 章晟.我国财政货币政策运行的困境与政策取向[J].财贸经济,2003,(3). [11] 刘尚希.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3,(5). [12] 郭文轩,周雄飞,云伟宏,李利英.积极财政政策执行效果及隐忧问题研究--H省执行情况个案分析[J].经济研究,2003,(4). [13] 李扬.国债规模:在财政与金融之间寻求平衡[J].财贸经济,2003,(1). [14] 彭志远.现阶段我国政府债务"警戒线"的反思及债务风险的防范[J].管理世界,2002,(11). [15] 蔡思复.财政、货币与外贸政策新运作[J].管理世界,2003,(3). [16]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问题研究>课题组.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3). [17] 肖文东.我国财政风险分析:体制、效率、政策角度[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 [18] 邓子基.财政平衡观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J].当代财经,2001,(11). [19] 刘国光.略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2,(5). [20] 刘国亮.政府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J].改革,2002,(4). [21] 樊纲.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产业发展战略[J].经济界,2002,(5). [22] 赵晓等.中国财政危机:预言?危言?[J].改革与理论,2002,(1). [23] 戴园晨,俞亚丽.论我国后短缺期治理通货紧缩的宏观调控[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0). [24] 傅志华.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及其未来走向分析[J].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2002,(12). [25] 于天义.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前的几点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11). [26] 湘雁.积极财政政策何时淡出[N].中国产经新闻,2002-05-23. [27] 马拴友.积极财政政策:评价与展望[J].管理世界,20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