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16
    经济热点
    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改革开放新征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2019, 39(1):  4-2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8年注定是中国宏观经济值得高度关注的一年。世界经济结构的裂变、市场情绪的巨变、微观基础的变异、经济政策的叠加错配以及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进一步集中暴露,改变了中国宏观经济2016年以来“稳中向好”的运行趋势。宏观经济核心指标在“稳中有变”中呈现“持续回缓”的态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这说明中国宏观经济既没有“触底企稳”,也没有步入稳定复苏的“新周期”,反而在内部“攻坚战”与外部“贸易战”的叠加中全面步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阶段。2018年所面临的经济持续下滑的压力难以通过短期稳增长政策得到有效缓解,需要利用新一轮全方位改革开放和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进行化解和对冲。内外部压力和问题的暴露决定了中国大改革的窗口期已经在2018年全面出现,2019年中国必定将踏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企业融资规模、银行所有制歧视与产能利用率*
    孙成浩1,2,沈坤荣2
    2019, 39(1):  27-4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对中国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将企业融资规模和银行所有制歧视引入产能过剩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完善了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产能利用率与企业融资规模密切相关,银行所有制歧视通过企业融资规模对产能利用率产生间接影响。剔除技术效率影响后,行业整体融资规模与产能利用率显著负相关,并存在明显的混合效应。从所有制来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融资规模与产能利用率显著负相关;民营企业融资规模发挥着相对积极作用。2008年后企业融资规模的扩大更易引起产能过剩的发生。银行所有制歧视对产能利用率的冲击效应更加强烈。
    宏观审慎政策、经济周期与银行风险承担*
    宋科1,李振1,赵宣凯1,2
    2019, 39(1):  43-5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中国227家商业银行2005-2016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实施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增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而且这种显著的负向关系并不随着银行风险代理变量、经营辐射范围以及是否有外资入股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经济周期会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非对称性影响,即相比在经济上行时期,在经济下行时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更强且更为显著。就可能的影响机制而言,本文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提高银行盈利能力,从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
     
    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及其宏观经济效应*
    崔建军,张冬阳
    2019, 39(1):  59-7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综合金融市场的多维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我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TVPSVVAR模型研究2003—2017年间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及宏观经济变量间的时变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时变互动关系。(2)金融传导渠道可能扭曲货币政策效力,通过金融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不仅会抑制经济增长,还可能加剧通货膨胀。(3)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滞后于对价格效应的影响。短期来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时变特征与金融传导渠道无太大关联,但随时间推移,金融繁荣对产出的负面影响可能最终使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发生反转。货币当局应警惕金融繁荣对货币政策效力的扭曲,审慎操作,且不宜承担过多刺激产出的任务。
    互联网使用、就业决策与就业质量*——基于CGSS数据的经验证据
    毛宇飞1,曾湘泉2,祝慧琳2
    2019, 39(1):  72-8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利用多元Probit模型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就业决策及就业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使用互联网提高了个体标准就业和机会型创业的概率;将互联网作为主要信息渠道,有助于促进标准就业和机会型创业;闲暇时利用网络进行社交、学习及娱乐等活动,对就业决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从就业质量的维度来看,使用互联网能够提高各类型就业的收入水平,并且对于标准就业和生存型创业而言,使用互联网可以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自主性。
    历史亏损企业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基于所有者权益结构视角的检验
    刘红霞1,周晓敏1,2,李任斯3
    2019, 39(1):  86-10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亏损企业所有者权益结构具有高股本、高资本公积、低盈余公积与高负向未分配利润并存的失衡特征。合理设计历史亏损企业所有者权益内在结构,既有利于协调股东、债权人、管理层之间的契约关系,又有利于提高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对历史亏损企业而言,历史亏损越高,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越差;股本越大,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越好;资本公积(特别是股本溢价)越大,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越差;盈余公积占比较小,对债权人利益保护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研究聚焦历史亏损企业,首次从所有者权益结构视角探讨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旨在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脱虚向实背景下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研究*
    郑秀峰1,刘承洋2
    2019, 39(1):  102-11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不断创新,规模迅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本文基于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特点和风险,运用TVPVAR模型研究银行同业业务创新如何造成了“脱实向虚”,同业业务对“量”更敏感还是对“价”更敏感,以及如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研究结论表明: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避了金融监管,弱化了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同时同业业务发展提高了利率的敏感性和传导作用,对于同业业务,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更为有效;对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数量型调控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