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6-08-16
    理论探索
    理论与实证视角的TBT对进口国经济效应解析
    贾海基, 李春顶
    2006, (8):  5-11. 
    摘要 ( )   PDF (13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一项重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进出口国的效应分析,可以将其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两个方面:在短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确实能够增加进口国的福利,而如果进口国旨在用这一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则长期来看福利效益将难以实现。
    经济热点
    从经济区域比较看东北经济的振兴
    黄泰岩, 窦乐, 杨洪波
    2006, (8):  12-18. 
    摘要 ( )   PDF (10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经济的振兴恰逢中国的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发展的新阶段,东北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重化工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本基础,重化工业化对东北经济的振兴是千载难逢,而且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的重大机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审视东北经济的比较优势,并进行相应的产业整合,就成为东北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
    公共经济
    财政分权下的中国财产税改革
    谷成
    2006, (8):  19-23. 
    摘要 ( )   PDF (6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分权是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了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然而,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央预算收入所占的份额也随之下降,使得中央政府对财政分权的进一步推行产生了迟疑。为阻止"两个比重"的下滑,中央政府于1994年起推行了以分税制为基础的财政体制改革。本文将以此为逻辑起点,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对中国的财产税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金融研究
    控制权收益的股权再融资信号探析
    徐浩萍, 王立彦
    2006, (8):  24-29. 
    摘要 ( )   PDF (10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探讨西方融资信号理论在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的适用性,以及与控制权收益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证明,尽管我国股权再融资传递投资机会和现有资产价值信号的功能被削弱了,但它可以向投资者传递较高控制权收益的信号。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发展与中国实践
    胡列曲
    2006, (8):  30-34. 
    摘要 ( )   PDF (7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货币理论一般认为,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考虑三个标准:(1)可测性,即中央银行不仅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中介目标的资料,而且,中介目标定义的内涵和外延较为明确、稳定,中央银行能据此作出分析,社会其他人员能据此作出预测、判断;(2)可控性,就是中央银行通过操作其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准确地控制中介目标参数的变动情况;(3)相关性,即货币当局选择的中介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此外,中介目标还必须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相适应。
    "温州炒房团"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
    唐高平
    2006, (8):  35-37. 
    摘要 ( )   PDF (6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2001年起,温州人集体到全国各地看房、购房现象日益普遍,媒体用"温州炒房团"题目报道后,引起了国人对温州的争论,为此,温州再次感受到巨大压力。在我国滞后金融制度格局下,虽然温州已经(2003年)成为我国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但是由于垄断国家金融资源的国有商业银行及金融体制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滞后的金融制度安排形成的金融抑制格局"割裂"了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给温州区域经济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是温州经济发展形成的巨大规模储蓄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工商管理
    研发购并的动因、决策流程与风险管理
    程兆谦, 刘翌
    2006, (8):  38-43. 
    摘要 ( )   PDF (9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发购并是替代自主研发的一种形式,也是企业获得研发资源以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企业在自主研发、研发购并与研发联盟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好,但是受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可能作出与其偏好不一致的选择。购并企业应在目标筛选和组织整合两个阶段控制和化解研发购并存在的巨大风险。
    中小企业战略性融资困境与最优融资策略
    方芳, 丁明星
    2006, (8):  44-49. 
    摘要 ( )   PDF (10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小企业战略性融资困境是在特定阶段由于融资目标与企业家控制权和治理结构等目标相冲突所引发的,它往往伴随着地区性金融压抑而产生。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是一个动态问题,企业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内外环境和追求目标组合不同而使得其融资偏好不同。
    上市公司金融运作中的道德风险分析
    张维
    2006, (8):  50-54. 
    摘要 ( )   PDF (10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总量不断增加。2005年12月,我国有A股、B股上市公司1 381家,总股本7 629.51亿股。不过,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一股独大指的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个具有绝对或相对控股能力的股东,它们对企业的控制权不是在市场上通过价格竞争获得的,而是改制的产物。这种稳固的企业控制地位必然恶化企业经营的委托代理关系,造成大股东和经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失去交易市场的监督和约束,导致道德风险的出现。
    股份异质公司理财目标的界定
    孔莹, 姚明安
    2006, (8):  55-59. 
    摘要 ( )   PDF (9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若具有不同流通权的普通股(投票权与收益分配权相同)并存于一家公司,则称该公司为股份异质公司。反之,若一家公司的股份不仅在投票权与收益分配权上相同,还具有相同的流通权,则称该公司为股份同质公司。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股份异质公司主要包括三类:存在非流通股份的A股公司(即目前所说的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不含A股但存在非流通股份的B股或H股公司以及股份均可正常流通但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如A股、H股并存,A股、N股并存等)的上市公司。
    现代公司制企业经理人激励根源探析
    梁洪学
    2006, (8):  60-64. 
    摘要 ( )   PDF (4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次将人的知识和能力归属为资本后,人力资本便被嫁接到企业理论中,众多的学者从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本产权的角度论述对经理人激励的缘由。约翰·K·怀特克认为:"通常,优秀个人会得到高于正常收益的剩余额,这反映了他们高于只有正常能力人的智商的差别优势。由于企业为优秀个人胜过别人提供了非常广阔的领域,因此与付给其他类型劳动的收益相比,这种租金成为付给企业家能力的收益中特别重要的部分。"[1]
    国际经济
    影响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张淑静
    2006, (8):  65-70. 
    摘要 ( )   PDF (8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除2001年以外,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水平一直低于世界发达经济体。根本原因是其技术进步相对落后,劳动力市场僵化,失业率居高不下。以价格稳定为首要目标的单一货币政策,有利于其宏观经济稳定,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共同财政纪律,有利于其经济顺利推进,但是削弱了各成员国运用财政政策抵御国内经济周期性振荡以及外部经济失衡的能力,尤其在经济衰退时期限制了各国利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手段。
    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效应分析
    俞海山
    2006, (8):  71-75. 
    摘要 ( )   PDF (6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国际贸易与环境存在着复杂关系,贸易对环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面对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复杂关系,摆在人们面前的主题是如何扩大贸易对环境的正面影响而抑制其负面影响。然而,无论是扩大贸易对环境的正面影响还是控制贸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首先都必须找到贸易影响环境的效应路径,在此基础上才能采取相应对策。
    动态与综述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讨论综述
    杨万东
    2006, (8):  76-80. 
    摘要 ( )   PDF (8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偏冷,有的认为过热,有的认为发展态势良好。这种对经济形势看法的不同体现到宏观经济政策上,就会有不同的政策取向。为了使人们了解相关各方的观点和理由,现将近期人们的有关讨论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