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6-08-16
    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
    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前瞻
    陈淮
    1996, (4):  1-6. 
    摘要 ( )   PDF (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正在跨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将成为支持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主要支持力量之一。对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成功与失误进行认真的总结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一环。一、“六五”:“翻两番”战略与结构大调整并举;“成套引进”下的大型项目继续向沿海地区惯性集聚;乡镇企业、特区经济的诞生使东部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持地区;突破在于开始了对“大办工业省”和“三线建设”后遗症的调整,强调协调发展和与体制改革相配合组织区域间协作。以1981年到1985年为周期的“六五”计划是在实际执行两年后才正式提出的。
    竞争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宋涛
    1996, (4):  7-11.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竞争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取得胜利,必须不断改善它的生产和经营。促使企业要选择强有力的厂长(经理).企业的厂长,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实践证明,企业厂长的能力强弱,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关系极大。在相同的外部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厂长能力很强,他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得很好,使企业能不断取得超额的盈利,生产经营能够得到很快发展;一个企业的厂长能力弱,企业管理就落后,不但不能盈利,还会发生亏损。
    企业经济改革
    试论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李辉华
    1996, (4):  12-16. 
    摘要 ( )   PDF (2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债务问题是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而出现的,并且它已成为当前理论界与实际工作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这里所说的企业债务问题,是指一切非正常负债,包括逾期应还银行贷款及利息、逾期应付税金、逾期应付帐款(货款)等。
    财政 金融
    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财务监督
    杨雄胜
    1996, (4):  17-22. 
    摘要 ( )   PDF (2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改革,目前已进入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有人甚至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探索的最后一张王牌。然而,试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步履艰难,这表明我国企业改革,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操作上,尚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试就其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财务监督问题作一专门探讨,以为理顺两权分离条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提供一些务实性的思路。
    企业经济改革
    企业效益与投资市场结构
    雷达, 陈新
    1996, (4):  23-25.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改革使我国资金分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以财政和依附于财政的专业银行为主体的计划分配体制,已经转变为以财政、部分商业化的银行和股票市场三分天下的资金分配格局。在我国这三部门资金状况目前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困境。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的现象:(1)在财政分配资金在全社会资金分配的比例不断下降的同时,财政收入中国债收入比重却不断上升,使财政的资金更加依赖于基础相对脆弱的国债发行。(2)银行信用的松紧面临两难的选择,扩张信用面临通货膨胀的限制,收缩信用提高利率又会使企业利息负担过重而无法生存。
    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财政政策调整
    陆建新
    1996, (4):  26-31. 
    摘要 ( )   PDF (2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发达国家及东南亚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一国(地区)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都会经历一个经济由外延增长为主向内涵增长为主的转变过程。实现这一转变一般来自两个方面的力量作用: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约束及竞争机制迫使企业必须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内涵型增长方式道路;二是政府从国际竞争及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适时地制定有关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宏观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
    财政 金融
    论商业银行“一级法人”和“分级经营”的协调运作
    季超, 黄国标
    1996, (4):  32-35.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分级经营”的组织管理制度,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然而,由于传统的、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机制的惯性使然,现实中“一级法人”和“分级经营”经常发生着激烈的摩擦和碰撞。如何既保证一级法人制度的有效实施,又充分激发各行的分级经营活力,这是摆在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一、现实中“一级法人”与“分级经营”的摩擦焦点所谓“一级法人、分级经营”,实质上就是商业银行的总行作为企业法人,除此之外所有的分支机构都不具备法人资格,只在总行授权的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
    企业经济改革
    现代商业企业人才初探
    刘玉春
    1996, (4):  36-40. 
    摘要 ( )   PDF (2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正处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期,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特别是作为反映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商业企业面对国际型商业人才的竞争,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必须从现在开始下大力量培养跨世纪商业人才,让他们成为商业企业的中坚力量,为21世纪商业的繁荣和腾飞储备力量,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一、人才是现代商业企业的宝贵财富我们知道,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也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竞争。
    财政 金融
    政府监管与证券市场运作
    崔慧霞
    1996, (4):  41-46.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算起,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历了十四年的实践。目前,我国的国债发行余额约3,000亿人民币,股票发行总量为300亿人民币左右,沪深两地股票市值达约4,000亿元人民币。300余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已占到我国工业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股票二级市场最高日成交额曾达到150多亿元人民币,而国债二级市场日成交额更高达600亿元人民币。1994年是中国证券市场迅速发展的一年,共发行国债1,029亿元、金融债券1,000亿元、企业债券45亿元、股票约20亿元,其规模之大为1993年的5倍以上,基本上形成了以债券市场为主、股票市场为辅的格局。
    我国期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分析
    张屹山, 孙少岩
    1996, (4):  47-49. 
    摘要 ( )   PDF (1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适度投机的作用与过度投机的危害在期货市场上,所谓投机是指一种对市场动向加以预测,并伺机利用价格的波动而获取利润的行为。期货市场本意是为那些对实物商品感兴趣的生产厂家和贸易商进行套期保值而设立的,其基本功能有两个,即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和发现商品未来价格。但这两个功能的实现,光靠套期保值者是不可能的,必须有投机者参与,适度的投机活动在期货市场中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有关资料表明,在套期保值交易中,大多数进行的是卖出套期保值。因此,如果没有投机者的参加,在期货商品买卖的总量上就不能平衡,更不用谈在不同价位上的平衡了。
    关于我国国债回购市场发展的几个问题
    张贡生
    1996, (4):  50-53.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债回购的政策含义按照国外通用的定义,国债回购是指国债持有者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约定于一定期限后,以预订价格或收益率,买回同一笔国债的融资活动。衡量回购期间收益率大小的指标是回购率。其计算公式为:年回购率=(1-卖出价/买入价)×(360/从卖出到买回的天数).例如,债券经纪商A将面值20万元的国库券以199,939元的价格卖给投资商B.并约定于次日以20万元的价格买回该债券,在此,经纪商A做一次售出回购,投资商B做了一次反回购,回购率=(1-199,939/200,000)×(360/1)=10.98%由此可见,一个完整的国债回购。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刘春
    1996, (4):  54-59. 
    摘要 ( )   PDF (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5年2月,英国巴林银行的一名交易员尼克·里森投机于日经指数期货交易失败,9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使这一老牌商人银行两百多年的基业倾刻间灰飞烟灭。与此几乎同时,中国上海国债期货市场发生了国内最大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违规案--空头券商利用透支大量沽空国债327品种,这就是震惊中国金融界的“327事件”.一时间,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不少金融界人士对金融衍生工具颇有谈虎色变之感,加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管的呼声更是此起彼伏。
    农村经济
    市场经济下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金融手段
    赵昌文
    1996, (4):  60-62. 
    摘要 ( )   PDF (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常性手段和措施,其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供应量、利率、投资规模等,进而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来实行的。从总体上讲,金融手段的政策目标与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即经济发展与稳定货币从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同时也会出现某些矛盾。
    市场条件下农业投入机制研究
    马俊贤, 时明国
    1996, (4):  63-67.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投入方式与运行机制的历史沿革农业投入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联,有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就有什么样的投入机制。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农业投入机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变动,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5年):土改后个体经济模式下的农业投入机制。我国在完成土地改革之后,翻身农户成为单独的经济实体的同时,成了一个个细小分散的农业投入主体,刚从极度的战乱和剥削中走出来的个体农民,能投入生产的,除了自身的劳动外,主要就是刚分得的土地,生产资金少得可怜。作为国家,一切正百废待兴,既无暇顾及也无财力向农业投入。
    农业政策目标在现实中的矛盾及其矫正思路
    江观伙
    1996, (4):  68-71.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这是我国农村改革实践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农业本身固有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客观要求。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八五”期间农民所得偏低、农业投入下降、耕地及其后备资源严重短缺,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问题严重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农业政策效应的弱化有很大关系。本文拟从农业政策目标的矛盾以及对农业政策实施条件的依存性等角度,对我国农业政策效应问题作一些分析。
    粮食主产区的困惑与出路
    夏安宁
    1996, (4):  72-75.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3年4月,安徽省执行中央有关精神,放开粮价,放开经营。原设想粮市放开后,粮价可主要由市场决定,政府主要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粮食经营的财政补贴会很快取消。但运行的结果是出人意料的,经历了半年时间的相对稳定之后,从93年10月起,粮价一路飓升,中央及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行政手段,方在较高的价位上得以控制,购销两头都形成了较大的牌市差价,经济又一次陷入波动,整个粮食购销体制形成双轨制。
    农地规模经营三大目标的背后
    郭剑雄
    1996, (4):  76-79.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户种田收入的增长。土地经营面积扩大,无疑能够提高农户的经营收益。其一、在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既定的条件下,农户收入是其耕地面积的函数。因为,在增加的土地面积上,总可以获得增加的收益;尽管随着土地面积扩大,单位土地由于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集约化程度降低而导致土地边际收益递减,但只要边际收益大于零,总收益就能增长。其二、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随着土地扩大而增加,农户收益则可实现更大增长。从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实际出发,随着土地经营面积的扩大,农户的资本投入特别是劳动投入也会增加。
    书评 动态
    评《中国城市用地制度创新》
    丁任重
    1996, (4):  80-80.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杨继瑞教授的新着《中国城市用地制度创新》最近正式出版了。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地租、地价等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讨了中国城市土地的属性和所有权形式,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进程进行了深刻剖析,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与基本框架进行了设计,对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城市土地市场创新、城市土地价格定位创新、城市地产金融创新、城市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透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