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3年 第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83-10-16
    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
    指导性计划是计划管理的重要形式
    罗精奋
    1983, (5):  1-7. 
    摘要 ( )   PDF (1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可以采取直接的指令性计划形式,可以采取间接的指导性计划形式,也可以采取直接的指令性计划和间接的指导性计划同时并存的形式。
    工业、基本建设经济
    克服重复建设, 提高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
    徐文通
    1983, (5):  8-12. 
    摘要 ( )   PDF (12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五年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把全部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指出:“要实现今后二十年的战略目标,必须由国家集中必要的资金,分清轻重缓急,进行重点建设。”
    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
    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理论刍议
    徐禾
    1983, (5):  13-19. 
    摘要 ( )   PDF (10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国民经济正经历着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改革过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次改革对我国今后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全可以这样说,这是我国经济领域内继五十年代初对旧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的另一次革命。这次改革的特点是:不是改革现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而是在现有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改革过时的、不合理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
    熊盛文
    1983, (5):  20-24,7. 
    摘要 ( )   PDF (26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妥善解决的课题。所谓环境,就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以外的充满着各种生命和非生命的物质空间。环境是人进行劳动活动的领域和居住的空间,人作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在这里实现着再生产。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发展,人与环境处于对立统一之中。
    外国经济研究
    战后资本主义生产管理社会化的新发展
    张蕴岭
    1983, (5):  25-30. 
    摘要 ( )   PDF (9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生产管理全面社会化的特征也日益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战后资本主义生产管理社会化的最新发展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南斯拉夫的私人经济与就业
    仝志敏
    1983, (5):  31-35. 
    摘要 ( )   PDF (14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经济占压倒优势的情况下,还存在着依靠自己的劳动(包括过去劳动和现在劳动)而取得收入的私人经济。这种建立在私人占有基础上的私人经济主要存在于农业和手工业等某些领域。南斯拉夫宪法规定,在不损害国家共同利益的原则下,保证公民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权,公民可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的个人劳动并取得收入,鼓励它们同公有制经济实行联合与合作,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外经济关系
    提高技术引进经济效益的几个问题
    林光
    1983, (5):  36-42. 
    摘要 ( )   PDF (2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是改变落后面貌、加速“四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创造的。世界各国人民,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
    国外经济学述评
    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四评萨缪尔森《经济学》
    高鸿业
    1983, (5):  43-49. 
    摘要 ( )   PDF (2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三评》中,我们指出: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完全竞争模型来宣扬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企图把资本主义说成为是一个理想社会。由于这一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的原理不符合于客观现实,所以微观经济学就其整体而言是错误的。
    政治经济学
    试论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
    刘伟
    1983, (5):  50-55. 
    摘要 ( )   PDF (1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是包括生产力在内的所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此,学术界存在各种不同的认识。要正确把握《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有必要对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的思想做出全面的理解。
    关于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的交换图式问题——兼与张薰华、俞明仁等同志商榷
    陈书生
    1983, (5):  56-59. 
    摘要 ( )   PDF (24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章第四节中,详细地论述了“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其中有一个难题,就是第Ⅰ部类与第Ⅱ部类的交换图式问题。
    浅谈“自由人联合体”——学习《资本论》和《法兰西内战》笔记
    吴威, 寇平
    1983, (5):  60-63,42. 
    摘要 ( )   PDF (9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
    问题讨论
    社会主义建设要利用商品拜物教吗?——与李云晋同志商榷
    徐茂魁, 杨达伟
    1983, (5):  64-67. 
    摘要 ( )   PDF (6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理论界对商品拜物教的理论,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商品拜物教的问题,研究得是很不够的。《经济问题》杂志今年第一期刊登的李云晋同志的文章《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拜物教》(以下简称李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但文章中所论及的一些观点,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的社会化是同一概念吗?
    朱延福
    1983, (5):  68-71,30. 
    摘要 ( )   PDF (15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以来在学术界,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的社会化已经成为同一概念而被普遍地通用。在表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时,有的书说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有的书说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是在同一本书里,也时常出现两种提法交错使用的情况。
    资料介绍
    巴黎公社卢佛尔军械厂实行工人管理的经验
    高华
    1983, (5):  72-76. 
    摘要 ( )   PDF (8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黎公社以前,工人阶级在多次斗争中,早就提出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工人阶级当家作主、自己管理国家和企业的宏伟理想,然而都因为没有夺取政权而未能如愿以偿。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使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了政权,从而把工人阶级管理国家和企业的美好愿望第一次变成了光辉的现实。
    书评
    评《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
    胡乃武
    1983, (5):  77-80. 
    摘要 ( )   PDF (6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达教授等五位同志撰写的《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早在一年前就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全书共分五篇、二十三章、一百零二节,约四十三万字。这本书对财政金融的基本理论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一些有关财政金融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谈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所以,它不仅是一本简明教程,而且也是一部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