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1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1-08-16
    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效果低的主要原因何在?
    何建章, 张卓元
    1981, (4):  1-7. 
    摘要 ( )   PDF (27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很好,工农业生产在调整中前进,人民生活近几年来有所改善;另一方面,财政经济仍然面临相当大的困难,潜伏着财政连年赤字、物价上涨难以控制的危险。如何使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克服面临的困难,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认为,消灭浪费,从提高经济效果方面狠下功夫,是克服经济上潜在危险的根本办法。
    政治经济学
    关于“资本积聚”问题
    张理
    1981, (4):  7-7. 
    摘要 ( )   PDF (1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一般的经济学著作中,对“资本积聚”的解释是这样:“依靠剩余价值的积累,即依靠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而扩大资本额。”或是“指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加资本的总额。”这种解释很难把“资本积聚”同“资本积累”区分开来。因为资本积累也是剩余价值资本化,也意味着资本额的增大。其实,马克思在“资本积累”之外,又提出“资本积聚”这一概念,是有其特有的涵义的。
    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
    经济效果机制论——对经济体制改革中有关运用价值规律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冯宝兴
    1981, (4):  8-14. 
    摘要 ( )   PDF (1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经济建设长期走着高积累、高速度、高浪费、低效果的路。自一九五八年以来的多数年份中经济效果很差,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多少改善。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一是在大轰大嗡的运动中根本不准讲经济效果,否则就是“给群众泼冷水”,是“右倾机会主义”;二是在日常工作中即使讲经济效果,也只是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
    工业、基本建设经济
    制定工业生产经济效果指标的几个问题
    王文声
    1981, (4):  15-19,14. 
    摘要 ( )   PDF (1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统计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数量表现,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测量工具。要使这个工具“准确”、“灵敏”,在设计统计指标时,首先必须把所反映的现象的性质及其形成的要素弄清楚。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只有先理解利润率依以形成的各种关系,然后有可能根据统计,对不同时期不同各国的工资率进行现实分析。”经济效果的统计指标也是这样。我国直到目前为止,各地计划统计部门和企业在考察经济效果时,作法很不一致,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考察方法,以致在地区间、企业间不好比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社会主义经济效果的涵义有着不同的认识,对经济效果指标的理论根据有着不同的理解。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生产实质刍议
    有林
    1981, (4):  20-26. 
    摘要 ( )   PDF (1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揭示特定社会生产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是这样,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也是这样。所不同的是,在前一种情况下,是为了通过对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和雇佣劳动同资本的根本对立的揭露,以及对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趋势的分析,提高工人阶级的革命觉悟和必胜信心。
    试析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社会生产目的的特点
    吴宣恭
    1981, (4):  27-31,26. 
    摘要 ( )   PDF (1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就不同,反映生产本质的社会生产目的也不一样。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社会生产目的也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初级阶段。
    农业经济
    试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道路
    严瑞珍
    1981, (4):  32-38,56. 
    摘要 ( )   PDF (15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怎样?存在哪些矛盾?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等等,都是迫切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深刻揭示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对上述三个问题作出恰当的答案,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才能避免盲目性,一往直前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
    农业现代化中的增产增收问题
    毕宝德
    1981, (4):  39-45. 
    摘要 ( )   PDF (28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证农业增产增收,是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农业增产,即增加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才能充分满足国家建设和城乡居民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目前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水平比较低,保证农业大幅度增产,是我国农业相当长时期内的战略任务。在农业增产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果,以较少的劳动消耗生产更多的农产品,保证农业增收(这里主要指农业净产值即V+M的增加)。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怎样看待农民小生产者
    柳雨谷
    1981, (4):  46-52. 
    摘要 ( )   PDF (17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社会主义如何看待农民小生产者,这是无产阶级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国家夺取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和旧中国的经济都比较落后,农民小生产者在全国人口中占居绝大多数。在这种条件下,只有正确地对待农民小生产者,把他们团结在无产阶级周围,并吸引到社会主义轨道上来,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财政、金融
    略论我国货币过量发行的几个特点
    郑洪庆
    1981, (4):  53-56. 
    摘要 ( )   PDF (9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总起来看是很好的,但也潜伏着一定危险。这种危险集中体现在连年出现较大的财政赤字上,1979年和1980年财政赤字共达三百亿元左右。赤字的增加直接导致货币的过量投放,前年和去年共增发货币一百多亿元,大约相当于1978年货币流通总量的一半,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和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
    政治经济学
    利润和工资不是社会主义经济范畴
    李光宇
    1981, (4):  57-60. 
    摘要 ( )   PDF (5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表现该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深刻分析时,曾运用了一系列的相应的经济范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历史暂时性,作为这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的经济范畴也具有历史暂时性。一旦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灭亡了,这些经济范畴也就随之消失。
    贸易经济
    市场需求预测基本方法
    邸奎, 何云科
    1981, (4):  61-63. 
    摘要 ( )   PDF (7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S·H·雷沃尔德、J·D·斯科特、M·R·瓦省三位教授所著的《销售管理导论》(《Introduction to Marketing Management》,1977)一书中提出的市场需要预测方法,对于我们研究市场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他们把各种市场需要的予测方法分为两大类,即“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
    财政、金融
    结合我国实际 学习管理会计
    阎金锷, 汪家祐
    1981, (4):  64-70. 
    摘要 ( )   PDF (1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计怍为管理企业经济的重要工具,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会计学科的发展与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企业管理理论的创建和发展,又与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管理的要求,关系十分密切。
    经济调查
    一条不可忽视的流通渠道——北京市北太平庄农贸市场调查
    刘建兴
    1981, (4):  71-74,63. 
    摘要 ( )   PDF (18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贸市场(又称农副产品市场)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商品流通的渠道之一。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底,北京市陆续开放了大小三十七个农贸市场。海淀区北太平庄农贸市场是最早建立的一个,它目前已成为全市的重点。
    管理系统工程讲座
    (四)网络计划技术
    李国纲
    1981, (4):  75-81. 
    摘要 ( )   PDF (26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计划技术是现代化管理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是将研究与开发的规划项目和控制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加以处理,其基本原理就是将组成系统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网络形式,对整个系统统筹规划并分别轻重缓急进行协调,使此系统对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能合理地安排,有效地加以利用,达到以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完成整体系统的预期目标。